第一章 时代的课题和儒学的使命 1
一、汉以后的儒学 1
二、唐代社会统治体制变化的特点 4
三、新的时代课题 11
四、儒学的使命 17
第二章 儒学学风的变化 24
一、科举和学风 24
二、早期的古文运动 30
三、经学的变化和春秋学 36
四、韩李柳刘的文风与学风 44
第三章 关于天人关系的辩论 50
一、天人关系问题的现实意义 50
二、韩愈思想中的矛盾 55
三、柳宗元论“天人不相预” 60
四、刘禹锡论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69
五、天人关系辩论与道统说 76
第四章 关于三教关系的辩论 80
一、唐代三教鼎立中的儒学 80
二、攘斥佛老,独树儒学 89
三、以儒为主,统合三教 97
第五章 对于性情问题的探讨 106
一、性情问题在当时儒学中的意义 106
二、振兴儒学人性论的前奏 114
三、刘、柳的援佛入儒和韩愈的性三品说 123
四、李翱的复性说 130
第六章 唐代后期儒学的意义和影响 142
一、唐代后期儒学和北宋道学(上) 142
二、唐代后期儒学和北宋道学(下) 149
三、关于唐代后期儒学的评价 156
书目索引 159
伤逝(代后记) 李申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