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篇 物质论 5
第一章 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5
一、自然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 6
二、场是物质的一种形态 14
三、“反物质”的物质形态 17
四、自然界物质形态的统一性 20
第二章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6
一、是否可以用“实践本体论”代替“物质本体论”呢? 27
二、月亮在没人看它时是否存在? 34
第三章 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空观 39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39
二、相对论原理与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 43
三、大爆炸宇宙理论对时空观的影响 46
第四章 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无限可分性 54
一、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 54
二、物质可分性的哲学探讨 57
第五章 信息与物质 65
一、关于信息论的研究 65
二、信息的基本特征与功能 67
三、信息的本质 76
第二篇 意识论 86
第一章 意识的层次结构 86
一、意识与认识的区别和联系 87
二、意识中的感性认识层次 90
三、意识中的思维层次 98
一、人脑的基本结构及其机能 110
第二章 意识与人脑 110
二、意识是人脑神经网络的协同功能 114
三、裂脑研究与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互补 120
第三章 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 126
一、人工智能产生的客观基础 126
二、人工智能的研究概况 130
三、意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的关系 142
第四章 意识与无意识 154
一、无意识的本质 154
二、无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157
三、弗洛伊德无意识学说的贡献及其局限性 162
第一章 系统科学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系统思想述要 169
一、系统科学的兴起 169
第三篇 系统论--系统理论与唯物辩证法 169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系统思想 176
三、系统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 186
第二章 系统理论对唯物辩证法范畴的新发展 194
一、因果观的变革 194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 210
第三章 系统理论与对立统一规律的新发展 226
一、关于系统理论与矛盾普遍性原理 226
二、关于系统理论与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原理 237
三、关于系统理论与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241
四、关于系统理论与矛盾分析方法 246
五、关于系统科学的规律观与对立统一规律 250
一、系统方法是辩证思维方法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255
第四章 系统方法与当代实践 255
二、系统分析 261
三、系统综合 279
第四篇 能动反映论 299
第一章 能动反映论与实践论 299
一、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两重性 299
二、两种类型的反映论之间的关系 301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反映论和实践论的有机统一 303
第二章 能动反映论与选择论 307
一、从认识的本质问题谈起 307
二、两种反映观和两种反映论 311
三、能动反映论与选择论和实践论 312
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实质 315
一、问题的提出 317
第三章 能动反映论与主体论 317
二、两种类型的主体性理论 319
三、反映论与主体性理论的关系 326
第五篇 实践规律论 331
第一章 一个划时代的研究课题 331
一、为什么要研究实践规律 331
二、对研究现状的估计 333
三、研究实践规律的意义 334
第二章 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规律 338
一、实践的能动性 338
二、实践的受动性 342
三、实践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统一规律 348
一、实践活动的正效应 353
第三章 实践的正效应与负效应统一规律 353
二、实践活动的负效应 359
三、实践负效应的根源 365
四、实践正负效应统一规律 373
第四章 实践活动智体统一规律 378
一、没有无智力因素参与的纯实践活动 378
二、从实践的发生、发展看意识是实践的构成因素 383
三、实践活动智体统一规律 386
第六篇 真理论 391
第一章 真理的唯物论 391
一、真理概念及其实质 391
二、关于“客观真理”概念 392
三、正确感性认识是否是真理? 394
四、为什么要坚持真理一元论? 398
五、关于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 401
第二章 真理的辩证法 405
一、真理的二重性 405
二、真理的系统性 411
三、真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412
四、真理和谬误 418
第三章 真理规律论 423
一、真理的过程规律 423
二、真理发展动力规律 425
三、真理发展基础规律 427
后记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