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1
纲领 1
阴阳总说 1
脉证总说 2
治要明寒热虚实 5
治不可拘次第 7
病有难正治 7
老少异治 7
治当照管胃津 8
真虚者难治 9
房后非阴证 10
外病感邪多为痼疾 12
轻证误治每成痼疾 12
治挟他患法 14
疫疠不可定方 14
损复 15
卷二 17
诊察 17
诊法 17
察面 21
察目 22
察耳 23
察鼻 23
察口脣 23
察舌 24
察齿 29
察身 30
察声 语言气息 30
察胸腹 31
察大小便 32
卷三 37
辨证 37
恶寒 37
恶风 38
发热 39
寒热 40
潮热 41
自汗 41
盗汗 42
头汗 43
无汗 44
手足汗 44
胸肋满 45
心下满 45
腹满 45
腹痛 47
渴 48
烦躁 49
画夜偏剧 50
谚语 50
多眠 53
短气 53
动气 54
战栗 54
厥 55
振 55
筋惕肉瞤 58
踡卧 58
循衣摸牀 59
舌卷囊缩 59
直视 60
遗溺 61
脣甲青 61
死证 62
愈候 63
卷四 65
太阳病 65
桂枝汤证 65
取汗法 65
桂枝汤变诸方 66
汗难出证 66
葛根汤变诸方 68
麻黄汤变方 69
大青龙汤变诸方 70
止汗法 71
少阳病 72
小柴胡汤论 人参宜否 72
吴仁齐小柴胡汤加减法 73
大小柴胡汤变诸方 74
小柴胡合白虎汤诸方 80
战汗诸证 狂汗 81
栀豉三黄汤变诸方 83
阳证似阴诸候 89
卷五 89
阳明病 89
白虎汤变治验并方 92
应下脉证 94
急证急攻 98
因证数攻 98
治验 99
兼蓄血治验 103
挟虚证治 104
失下致虚证治 108
用下不宜巴豆丸药 109
三承气汤变诸方 附导法 110
下后邪聚 身热 脉数 113
下后诸证 114
神虚谚语 夺气不语 115
病愈结存 下格 115
下后治例 补剂不可遽用 116
卷六 119
太阴病 119
证候 119
桂枝加大黄汤变方 119
理中汤诸方 121
少阴病 122
证候 阴证似阳 122
阴证不可遽凉 回阳后治例 125
温补不可少缓 127
阴似阳治验 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