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2
第十三篇 计算机应用系统 2
第一章 经营信息处理系统 2
1.1 经营信息系统的概念 2
1.经营信息系统发展的三个途径 2
2.经营信息系统的各种学说 2
1.2 信息处理系统的形态 3
1.信息处理系统形态的分类 3
2.信息处理系统的基本形态 5
1.3 经营信息系统形态的发展 8
1.企业间信息系统和国家信息系统 8
2.经营信息系统和检查 9
3.信息系统的环境 9
第二章 指令控制系统 9
2.1 道路交通管制系统 9
1.发展过程 9
2.街道网交通管制系统 10
3.高速公路交通管制系统 11
2.2 列车运行管理系统 12
1.铁路运行管理系统 12
4.汽车综合管制技术开发的实验系统 12
2.功能和组成 13
3.系统实例 14
4.今后的发展 15
2.3 航空交通管制系统 15
1.航空交通管制系统的概要 15
3.雷达信息处理系统 16
2.飞行计划信息处理系统 16
4.航空交通管制系统的未来 17
2.4 供电控制管理系统 18
1.电力系统的特点 18
2.供电控制管理系统的概要 18
2.5 水系控制管理系统 20
1.水系计算机控制的概要 20
2.河流水利系统 20
4.下水处理系统 21
3.上水系统 21
5.计算机系统 22
2.6 广播节目制作管理和播出控制系统 22
1.系统的目的 22
2.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23
3.系统的特点 23
2.7 人造卫星运行管制系统 25
1.硬件组成 25
2.系统的功能 25
3.1 钢铁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27
1.钢铁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概要 27
3.数据处理形式 27
第三章 生产系统 27
2.钢铁生产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实例 29
3.2 化工生产过程控制系统 30
1.系统的目的和功能 30
2.系统的组成 31
2.系统的概要及其组成 33
1.装配工厂的特点 33
3.3 装配工厂生产管理系统 33
3.今后的发展 33
3.系统的功能 34
4.分级系统的概要 36
第四章 销售库存管理系统 36
和银行系统 36
4.1 座席预约系统 36
1.座席预约系统概况 36
2.国营铁路的座席预约系统 36
1.销售库存管理业务 38
4.2 销售库存管理系统 38
2.销售库存管理系统必要的功能 39
和处理方式 39
3.商用系统的实例 40
4.3 流通管理系统 41
1.流通管理系统的特点 41
2.零售业的计算机应用 42
3.批发业的计算机应用 42
4.4 银行系统 43
1.银行系统的目的和背景 43
4.制造业流通领域的计算机应用 43
5.物资流通业的计算机应用 43
2.银行联机系统的概要 44
3.银行联机系统的今后展望 46
第五章 情报检索系统 46
5.1 专利情报服务系统 46
1.专利情报服务的目的 46
2.专利情报检索系统 46
6.1 气象信息系统 48
1.气象信息系统的概要 48
第六章 监视系统 48
3.今后的检索系统 48
2.气象信息系统的功能 49
3.今后的发展 50
6.2 公害监视系统 51
1.公害监视的目的和必要性 51
2.公害监视系统的功能 51
3.东京公害监视系统的概要 51
4.公害监视的未来和公害信息的管理 52
2.急救医疗信息系统 53
1.地区保健和地区医疗 53
第七章 医疗系统 53
7.1 地区医疗信息系统 53
3.临床检查信息系统 54
7.2 医院信息处理系统 55
1.医院信息处理系统的特点 55
2.医院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要素 56
7.3 医疗情报检索系统 58
1.医疗情报检索系统的目的和特点 58
今后需解决的问题 58
3.医院信息处理系统 58
2.系统所要求的条件和功能 59
3.医疗情报检索系统的实例 59
4.今后的发展 60
第八章 信息交换系统 61
8.1 国际信息交换系统 61
1.国际信息交换系统的特点 61
2.AUTOMEX-Ⅱ 61
2.系统的组成 63
1.系统的目的和特点 63
8.2 全国银行数据通信系统 63
3.系统的功能 65
第九章 计算服务系统 65
9.1 公共数据通信系统 65
1.概要 65
2.系统的组成 65
1.什么是TSS服务系统 67
3.TSS服务的功能 67
2.TSS服务的分类 67
9.2 TSS服务系统 67
3.服务的内容 67
4.利用TSS服务的好处 68
5.MARKⅢ服务系统的概要 68
6.展望 69
第十章 计算机辅助系统 70
10.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70
1.CAD的概念 70
2.CAD装置 70
3.CAD的基本软件 70
5.今后的方向 71
4.CAD的应用 71
10.2 CAI系统 72
1.CAI系统的概要 72
2.CAI系统的硬件组成 72
3.CAI语言 73
4.今后的发展 74
10.3 排版处理系统 74
1.排版处理系统的概要 74
2.排版处理系统的功能 74
参考文献 76
第十四篇 逻辑电路和存储器 80
第一章 概论 80
1.1 逻辑电路与存储器技术的发展 80
1.2 各种逻辑电路和存储器的特性 81
第二章 半导体集成电路基础 82
2.1 半导体器件 82
1.PN结二极管 82
2.面结型晶体管 82
4.无源元件 84
3.MOS晶体管 84
5.元件集成化 85
2.2 半导体逻辑电路 85
1.门电路结构 85
2.触发电路 86
3.逻辑电路 86
2.3 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87
的设计与制作 87
1.LSI的设计和制作工艺 87
2.LSI的组装和测试 88
第三章 逻辑集成电路 89
3.1 中规模逻辑集成电路(MSI) 89
1.MSI和LSI 89
2.加法电路 90
3.计数电路 91
3.2 大规模逻辑集成电路(LSI) 92
1.乘法器 92
2.可编程逻辑阵列(DLA) 93
4.定制的LSI 94
3.逻辑存储器 94
3.3 微处理器 95
1.分类 95
2.微处理器的结构 96
3.单片微型计算机 97
4.外设用LSI 98
2.组装设计 99
3.散热技术 99
1.LSI管壳 99
3.4 封装技术 99
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 100
4.1 半导体存储器概况 100
4.2 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101
1.RAM的种类和特征 101
2.MOS动态型RAM 102
3.MOS静态型RAM 109
4.双极型RAM 110
5.CMOS静态型RAM 110
1.MOS型移位寄存器 111
6.非易失性RAM 111
4.3 移位寄存器 111
2.CCD(电荷耦合器件) 112
4.4 ROM(只读存储器) 113
1.MOS型ROM 113
2.双极型ROM 113
4.5 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113
1.MOS型PROM 113
4.6 相联存储 114
2.双极型PROM 114
4.7 存储装置 115
第五章 磁性存储 115
5.1 磁心存储器 115
1.概论 115
2.选择方式 116
3.存储元件 117
5.2 镀线存储器 117
1.概论 117
2.镀线存储元件与存储板 118
5.3 磁泡存储器 119
1.概论 119
2.存储元件 119
3.动作方式 119
3.器件与微型组件 121
4.驱动方式 122
第六章 磁表面存储 122
6.1 概论 122
2.记录再现特性 124
6.2 磁记录技术 124
1.磁记录原理 124
3.调制方式 125
4.错误校正方式 126
6.3 磁鼓 126
1.特点和用途 126
2.构成和动作 127
3.磁头 127
1.特点和用途 128
2.构成和动作 128
6.4 磁盘 128
3.记录媒体(磁盘) 129
4.磁头 130
5.磁头定位机构 130
6.5 软磁盘装置 130
1.特点和用途 130
2.构成和动作 131
3.盒式软盘 132
1.特点和用途 133
6.6 磁带机 133
4.磁头定位机构 133
2.构成和动作 134
3.磁带 135
4.磁头 135
5.驱动机构 135
6.7 大容量存储系统(MSS) 137
1.特点和用途 137
2.构成和动作 137
4.旋转磁头机构 138
3.记录媒体 138
5.RASIS技术 139
第七章 特殊存储 139
7.1 超导存储器 139
1.超导存储器的特征 139
2.动作原理 139
7.2 光存储器 140
1.方式与媒体 140
3.全息记录方式 142
2.直接记录方式 142
7.3 电子束存储器 143
1.电子束存储器的特点 143
2.结构和存储工作方式 143
7.4 延迟线存储器 144
1.延迟线存储器的种类 144
2.磁致伸缩延迟线存储器 144
7.5 非半导体ROM 145
1.ROM的特征和分类 145
2.各种ROM的具体结构 145
参考文献 146
第十五篇 输入输出设备和终端设备第一章 概论 150
1.1 分类 150
1.2 技术发展动向 150
1.3 标准化 152
第二章 穿孔输入输出设备 152
2.1 纸带输入输出设备 152
1.概论 152
1.概论 153
2.2 卡片输入输出设备 153
3.纸带穿孔机 153
2.纸带输入机 153
2.卡片阅读机 154
3.卡片穿孔机 154
第三章 字符输入设备 155
3.1 利用字符输入数据 155
1.输入 155
2.周转 155
3.文件 155
3.3 活字阅读器 156
4.命令 156
3.2 条形码阅读器 156
3.4 手提式OCR 157
3.5 汉字阅读器 157
3.6 手写标记阅读器 158
3.7 受限手写字符阅读器 158
3.8 常用手写字符阅读器 159
3.9 邮政编码阅读分选器 159
3.10 联机手写字符阅读器 160
2.印字规格 161
3.11 字符识别的标准规格 161
1.OCR用字符的字形 161
第四章 击打式打印机 162
4.1 概论 162
4.2 击打式行式打印机 162
1.字鼓式 162
2.字杆式 163
3.字带式 163
5.点阵式 164
4.块列式 164
4.3 击打式串行打印机 165
1.活字方式打字头 166
2.点阵方式打字头 167
3.置位机构 167
4.送纸机构 167
5.送色带机构 167
6.机器结构 167
1.印字方式的分类 168
2.打印机的必备条件 168
5.1 非击打式打印机的特点 168
第五章 非击打式打印机 168
5.2 热敏式印字机 170
1.热敏纸的印字条件 170
2.热敏印字头 171
3.热敏式印字机实例 171
4.压力控制型喷墨印字方式 172
3.电场控制型喷墨印字方式 172
1.电荷量控制型喷墨式印字方式 172
2.Hertz型喷墨印字方式 172
5.3 喷墨式印字机 172
5.墨水应具备的条件 173
6.实例 173
5.4 静电印字机 173
1.静电印刷纸的结构 173
2.静电复印式印字机 174
3.光静电式印字机 174
5.5 电子照相式印字机 174
1.光写入系统 175
2.感光体 175
3.电子照相式印字机的实例 175
5.6 其他类型印字机 175
1.放电破坏式印字机 175
1.CRT 176
6.1 概要 176
6.2 显示原理 176
第六章 显示设备 176
2.电解式印字机 176
2.等离子体显示板 178
3.液晶 179
6.3 字符显示器 180
1.组成 180
2.字符显示方式 180
6.4 图形显示器 181
3.相连接的输入输出设备 181
1.组成举例 182
2.线段产生方式 183
3.主要输入设备 183
第七章 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 183
7.1 COM 183
7.2 XY绘图仪 184
7.3 声音应答装置 184
1.功能与分类 184
7.4 传真 185
3.用途 185
2.组成 185
1.传真原理 186
2.传输方式 186
3.编码方式 186
4.传输控制顺序 186
7.5 数字化仪与输入板 187
7.7 图象输入 189
3.A/D转换电路的各种方式 189
2.D/A转换电路的各种方式 189
1.概论 189
7.6 模数转换电路 189
1.FSS(飞点扫描器)方式 190
2.电视(TV)摄象方式 190
3.析象管方式 190
4.滚筒扫描器 191
5.固体传感器方式 191
6.遥感 191
1.方式与特点 192
8.2 汉字输入设备 192
2.汉字键盘输入设备 192
第八章 汉字输入输出设备 192
8.1 汉字输入输出设备的特点 192
3.拆件输入 193
4.模式识别方式 193
8.3 汉字显示器 194
1.构成 194
2.显示控制方式 194
3.一般规格 194
2.分类与特点 195
3.文字发生方式 195
8.4 汉字打印机 195
1.方式 195
第九章 通用终端设备 197
9.1 概论 197
1.通用终端设备 197
2.通用终端设备的组成 197
9.2 会话终端 198
1.会话终端 198
4.通用终端设备的特点 198
3.通用终端设备的种类 198
2.键盘打印机终端 199
3.键盘显示器终端 200
4.便携式终端 200
9.3 远程(成)批处理终端 201
1.远程(成)批处理终端 201
2.远程(成)批处理终端的功能 201
3.远程(成)批处理终端系统的组成 201
9.4 智能终端 202
4.远程(成)批处理终端和通信网络 202
1.智能终端的特点 203
2.智能终端的种类及其功能 204
3.硬件构成 207
4.软件构成 207
5.展望 209
9.5 键盘-媒体终端设备 209
1.键盘-媒体输入设备 209
2.键盘-媒体设备的功能 209
3.健盘-媒体设备的构成和特点 211
5.OMR终端 213
4.盒式磁带终端 213
6.OCR终端 213
9.6 其他通用终端 213
2.卡片终端 213
1.纸带终端 213
3.磁带终端 213
第十章 专用终端设备 214
10.1 专用终端概况 214
10.2 银行用终端 214
1.银行终端系统 214
2.终端设备 214
10.3 POS系统(销售点信息收集 216
系统的总称) 216
1.概要 216
2.系统构成 217
3.终端功能和价格标签的阅读 217
4.POS系统的信息处理 217
1.概要 218
2.终端设备的种类 218
5.其他POS系统 218
10.4 座位预约终端设备 218
3.终端的组成部件 219
10.5 保险和证券用终端 219
1.概要 219
2.保险用终端设备 219
5.汉字显示器 220
6.证券用终端 220
4.键盘打印机 220
3.终端控制器 220
10.6 传感器终端 221
1.概要 221
2.处理设备 222
3.过程输入输出装置 222
4.传输设备 222
参考文献 224
第十六篇 逻辑设计 228
第一章 概论 228
1.1 设计程序 228
1.AND-OR形式的设计 229
2.1 AND-OR、OR-AND形式的设计 229
第二章 组合电路设计法 229
2.OR-AND形式的设计 232
2.2 NAND、NOR形式的设计 232
1.NAND形式的设计 232
2.NOR形式的设计 233
2.3 EX-OR形式的设计 234
1.设计顺序 234
2.利用ROM的逻辑 235
进行逻辑设计 235
3.利用PLA(可编程逻辑阵列) 235
2.4 ROM、PLA形式的设计 235
(只读存储器) 235
1.用微程序控制存储装置和ROM 235
2.故障检测 235
1.二进制加法器 236
3.1 加法电路 236
3.设计上应注意的事项 236
第三章 各种组合电路 236
1.连线逻辑 236
2.5 连线逻辑和总线逻辑 236
2.总线逻辑 236
2.十进制加法器 237
3.高速加法电路 238
3.2 减法电路/补数电路 239
1.补数 239
2.减法电路 240
3.4 编码器和译码器 241
2.译码器 241
1.编码器 241
1.Y>X的判定 241
3.Y=X的判定 241
2.Y≥X的判定 241
3.3 比较电路 241
3.5 数据选择器 242
第四章 时序电路设计法 242
4.1 时序电路 242
2.状态的等效性 243
1.状态迁移图和状态迁移表 243
3.时序电路的分解 244
4.2 时序电路的实现 245
1.状态分配 245
2.状态迁移电路和输出电路的构成 245
3.用触发器形式实现时序电路 245
4.用移位寄存器形式实现时序电路 246
5.异步时序电路的实现 246
1.寄存器的形式 247
2.触发器 247
5.1 寄存器 247
第五章 各种时序电路 247
3.移位寄存器 248
5.2 计数器 249
1.2n进制计数器 249
2.10n进制计数器 250
3.带反馈的计数器 251
4.环形计数器 251
1.判优器的功能 252
5.约翰逊(Johnson)计数器 252
5.3 判优器 252
2.判优器的构成 253
3.判优器的逻辑设计 253
第六章 容错设计 254
6.1 概论 254
6.2 信息传送系统 254
2.海明码 255
3.循环码 255
1.奇偶校验码 255
4.余数码 256
5.定权码 256
6.3 逻辑电路系统 256
1.故障屏蔽 257
2.待机备用方式 257
3.双重系统 257
4.各种错误控制电路 257
5.自校验 259
1.扫入/扫出电路 260
6.4 易诊断电路 260
2.易诊断电路的设计 261
参考文献 261
1.2 总体设计内容 264
2.兼容性和互换性 264
1.扩展性 264
3.评价 264
1.1 总体设计概述 264
第一章 概论 264
第十七篇 总体设计 264
1.3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过程 265
1.第一代 265
2.第二代 265
3.第三代 265
4.第三代半 265
5.第四代 266
第二章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 266
2.1 逻辑的基本构成 266
2.2 物理的基本构成 266
2.执行周期 267
2.3 CPU的基本构成 267
1.取出周期 267
3.中断周期 268
第三章 指令和数据格式 268
3.1 概述 268
3.2 数据格式 269
1.数据级 269
2.数据长度 269
4.数值数据的表示方法 270
3.字符数据的表示方法 270
5.数据类型的指定方式 272
3.3 指令方式 272
1.指令级 272
2.指令字的构成 273
3.地址方式 274
4.指令种类 275
第四章 指令控制方式 275
4.1 指令的执行 275
1.中断的概念 276
4.2 顺序控制和先行控制 276
4.3 中断 276
2.中断的处理 277
3.中断的优先权和中断级 277
4.中断的发生、禁止和屏蔽 277
4.4 微程序 278
1.微程序及其特点 278
2.微程序控制方式 278
3.微程序的应用 279
4.5 多重处理 281
3.条件码 283
1.乘法运算 283
5.2 定点运算 283
第五章 运算控制方式 283
2.运算例外 283
1.运算指令种类 283
5.1 概述 283
2.除法运算 285
3.高速乘除法器 286
1.加减法运算 287
5.4 十进制运算 287
2.乘除法运算 287
5.3 浮点运算 287
2.乘除法运算 287
1.加减法运算 287
3.二-十进制转换 288
5.5 并行运算控制 288
1.多运算器方式 288
2.流水线方式 288
3.阵列计算机 289
5.6 特殊运算控制 290
1.波兰表示法和(堆)栈运算 290
2.特征计算机 290
第六章 存储控制方式 290
6.1 存储方式 290
1.存储单元的选择 290
2.寻址方式 291
1.存储层次结构 292
2.层次控制 292
6.2 层次控制 292
3.高速缓冲存储器的控制 293
6.3 虚拟存储器 293
1.虚拟存储器的含义 293
2.虚拟存储器例子 293
3.多重虚拟存储器 295
4.虚拟存储器的优缺点 295
5.虚拟存储器的延伸 296
2.多存储体结构 297
3.交叉存取 297
1.多字节结构 297
6.4 实存储器的构成 297
6.5 存储保护 298
1.存储保护的含义 298
2.存储保护的种类 298
第七章 输入输出控制方式 299
7.1 概述 299
1.通用通道的种类 300
7.2 通用通道方式 300
2.通道控制方式 300
3.通道种类 300
1.直接控制方式 300
2.选择通道 301
3.字块多路通道 301
4.字节多路通道 301
7.3 输入输出操作 301
1.操作概要 301
3.命令 302
2.输入输出指令 302
4.通道的主存地址处理 303
7.4 通道的构成 303
1.通道控制的公用化 303
2.通道与输入输出控制设备的一体化 303
3.输入输出处理器方式 304
7.5 输入输出接口 304
1.概述 304
2.输入输出接口方式 304
1.设计自动化(DA)的含义 305
8.1 概述 305
7.6 输入输出控制设备与 305
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 305
第八章 设计自动化与计算机制造 305
2.计算机设计步骤与DA 306
3.DA系统的构成 306
8.2 总体设计 307
8.3 逻辑设计 307
1.逻辑描述语言 307
4.绘制逻辑图 308
5.诊断数据的编制 308
3.逻辑模拟 308
2.逻辑生成 308
8.4 微程序设计 310
1.微程序描述语言 310
2.地址分配 310
3.微程序模拟 310
3.器件布局 311
2.分配 311
1.逻辑划分 311
8.5 组装设计 311
4.其它 311
4.印制板布线 312
5.单独布线 313
6.信号传输延时检查 313
7.设计修改 313
8.LSI/VLSI设计 313
1.掩模版自动绘图 314
8.6 制造、检查自动化 314
2.印制板自动钻孔 315
3.器件自动装插 315
4.自动布线 315
5.印制板导通检查 315
6.插件板功能检查 315
7.LSI的制造、检查 316
第九章 可靠性设计 316
9.1 概述 316
2.误动作的纠正和恢复 317
9.2 误动作的控制 317
1.误动作的检出和防止 317
9.3 故障的修复和维修 318
1.故障修复 318
2.远程维修 319
9.4 配置控制 320
1.集中控制方式 320
2.分散控制方式 320
9.5 系统可靠性设计 320
1.处理器多重配置 320
2.文件存取路径双重化 320
3.文件后备系统 320
参考文献 321
第十八篇 计算机结构 326
和特种用途计算机 326
第一章 概论 326
1.1 历史背景 326
1.3 发展动向 327
1.2 特种用途计算机的意义 327
第二章 复合计算机 328
2.1 复合计算机产生的背景 328
2.2 复合计算机的分类 328
1.按分散处理等级分类 329
2.按处理器之间的连接方式分类 329
1.紧密连接多重计算机 330
2.松散连接多重计算机 330
2.3 等同功能复合计算机 330
3.按处理器种类分类 330
2.4 非等同功能复合计算机 332
1.功能分散式复合计算机 332
2.卫星式复合计算机 333
2.5 模块式复合计算机 333
第三章 高级并行计算机 334
3.1 概述 334
1.定义 334
2.分类 334
1.指令级的并行处理 335
3.2 硬件 335
3.目的 335
4.历史 335
2.多数据的并行处理 336
3.任务级的并行处理 339
4.其它高级并行计算机 339
3.3 软件 339
1.指令级的并行处理 339
2.多数据的并行处理 339
3.5 并行处理的适用性 340
3.任务级的并行处理 340
3.4 并行处理的算法 340
3.6 并行处理的问题 341
1.运算部件的使用率 341
2.存储器的存取争用 341
1.数据操作用硬件 342
4.2 数据库专用处理器 342
2.数据处理 342
3.数据库计算机 342
4.1 概述 342
第四章 面向非数值处理的计算机 342
1.非数值处理 342
2.后置处理器方式 343
3.数据库计算机的体系结构 343
4.3 数据库计算机的开发动向 343
1.使用通用机的数据库计算机 343
2.使用小型机的数据库计算机 344
3.使用智能存储器的数据库计算机 344
5.1 概述 346
1.高级语言计算机的定义 346
4.4 未来展望 346
第五章 高级语言计算机 346
2.特点 347
3.发展历程 347
4.今后发展动向 348
5.2 体系结构 348
1.堆栈机构 348
1.微程序控制方式 349
4.直接执行机构 349
5.3 计算机结构 349
2.数据结构描述机构 349
3.中间语言 349
2.硬件控制方式 350
3.多重处理器结构 350
4.计算机系统结构 350
5.4 性能评价 350
第六章 通用主处理器 351
6.1 概述 351
6.2 技巧 352
1.剩余控制 352
2.位寻址 352
3.多级微程序设计 352
4.动态微程序设计 353
6.3 系统实例 354
1.MLP-900(IC-9000) 354
6.4 应用与性能 355
4.FCPU 355
2.QM-1 355
3.B1700(1800) 355
第七章 小型计算机 356
7.1 概述 356
1.起源 356
2.定义 356
3.特点 357
4.工业用计算机 357
5.发展动向 357
7.2 硬件 357
1.体系结构 357
2.中央运算器和主存储器 358
3.输入输出接口 358
7.3 基本软件 358
2.输入输出设备 359
1.外存储器 359
4.通信控制设备 359
3.过程输入输出设备 359
7.4 外围设备 359
3.服务程序和程序库 359
2.语言程序 359
1.控制程序 359
5.数据通道系统 360
7.5 应用 360
3.应用领域 361
2.历史 361
1.定义 361
8.1 概述 361
和个人用计算机 361
第八章 办公用计算机 361
4.发展动向 362
8.2 结构与特点 362
1.结构 362
2.结构特点 363
8.3 硬件 363
4.程序包 364
2.数据管理 364
3.COBOL和简易语言 364
8.4 软件 364
1.操作系统 364
2.特点 365
1.模拟计算方式的特点 365
9.1 模拟计算方式 365
第九章 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365
3.动向 365
4.文字处理器 365
1.定义 365
8.6 个人用计算机 365
3.联机系统 365
2.发行传票 365
1.一般事务处理 365
8.5 应用实例 365
2.模拟计算方式 366
9.2 结构 367
1.线性运算器 367
2.非线性运算器 367
3.控制器 368
4.电源部分 368
3.解法举例 369
2.时间换算系数 369
9.3 使用方法 369
1.幅度换算系数 369
4.运算器原理和应用例子 370
9.4 混合计算机 371
1.分类 371
2.并置型混合计算机 371
3.AHCS(先进混合计算机系统) 371
参考文献 373
第十九篇 微型计算机 378
第一章 概论 378
1.1 迅猛的发展 378
1.2 术语和定义 378
1.单片微型机 378
2.通用微处理器 378
1.与社会上已有的逻辑功能的竞争关系 379
2.现有系统的制约 379
3.软件问题/需要量问题 379
1.3 特点 379
3.位片式微处理器 379
1.4 展望 380
第二章 微型机的体系结构 380
2.1 体系结构概述 380
2.2 总体设计和体系结构 381
2.3 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具体特点 382
1.指令格式 382
2.寄存器 382
2.4 体系结构的发展动向 383
4.中断方式 383
3.总线结构和控制方式 383
第三章 微型机的存储器和外围设备 384
3.1 微型机的存储器 384
1.存储器的种类 384
2.各种存储器的特点 385
3.2 微型机的外围设备 386
1.外围设备的种类 386
2.各种外围设备的特点 386
3.定时 388
2.接口信号 388
1.接口的基本功能 388
第四章 微型机的输入输出接口 388
4.1 接口LSI的功能 388
4.2 可编程序接口LSI 389
1.接口的LSI化 389
2.可编程序输入输出接口 389
3.可编程序通信接口LSI 389
6.通用外围接口 390
1.模拟数据采集模块 390
4.3 模拟接口 390
5.设备控制器 390
4.DMA控制器 390
2.模拟接口板 391
第五章 微型机的标准总线 391
5.1 概述 391
1.I/O接口用总线 391
2.内部总线的标准化 391
5.2 IEC接口总线 392
1.IEC接口标准的演变 392
2.IEC接口总线概述 392
5.4 S-100总线 393
2.CAMAC概述 393
5.3 CAMAC数据总线 393
1.CAMAC的演变 393
第六章 微型机的语言 394
6.1 引言 394
6.2 微型机用的BASIC语言 394
1.Tiny BASIC语言 394
2.Microsoft公司的BASIC语言 394
3.BASIC的图形显示功能 395
6.3 系统描述语言PL/M 395
1.CAI用的语言PILOT 396
4.面向字符串处理的宏语言SAM76 396
3.机器人用语言 396
2.系统描述用语言FORTH 396
6.4 FORTRAN、COBOL、PASCAL、 396
6.5 针对特定使用部门的专用语言 396
通用语言 396
ALGOL、C、LISP、APL等 396
3.构成 397
2.按功能分类 397
第七章 微型机的软件 397
7.1 分类 397
1.按用途分类 397
7.2 开发支持软件 398
1.开发流程 398
2.文本编辑程序 398
3.语言处理程序 398
7.3今后的课题 399
3.软件流通 399
2.提高可靠性 399
1.提高效率 399
6.目标带编辑程序 399
7.支持软件开发程序 399
5.模拟程序/调试器 399
4.连接编辑程序 399
第八章 微型机的应用 400
8.1 总论 400
1.按微型机使用者的分类及其特点 400
1.应用现状 401
8.2 单片微型机的应用 401
2.使用微型机的优缺点 401
2.单片微型机的应用例子 402
8.3 微处理器在计算机 404
有关设备中的应用 404
1.应用形态 404
2.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404
3.代替硬线逻辑 405
4.新应用 405
参考文献 405
2.数据通信系统的构成 408
3.通信网络 408
第二十篇 数据通信 408
1.数据通信和数据传输 408
第一章 概论 408
4.传输控制和通信控制 409
5.计算机网络 409
第二章 数据传输的基础 409
2.1 数据的表示 409
2.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412
1.传输速度 412
1.ISO7单位代码 412
2.5单位代码、6单位代码 412
2.2 数据的传输 412
3.同步方式 413
4.模拟传输和调制解调技术 414
5.数字传输和编码技术 416
6.传输质量 416
2.3 数据线路的形式 418
1.通信的形式 418
2.线路系统的形式 419
第三章 数据传输方式 420
3.1 传输信道和数据线路的构成 420
1.传输信道的结构 420
2.机械条件 422
3.电气条件 422
4.逻辑条件 422
1.DTE/DCE接口 422
3.2 DTE/DCE接口 422
2.数据线路的基本结构 422
3.3 模拟传输信道的数据传输 426
1.载波电报终端装置(数据终端装置) 427
2.调制解调器 427
3.48Kbit/s数据传输方式 428
3.4 数字传输方式的数据传输 428
1.终端区段传输方式 428
2.用户数据线路终端装置 429
3.5 其他装置 430
1.线路分割装置 430
2.调制解调器用分支装置 430
3.网络控制装置 430
第四章 传输控制 431
4.1 传输控制的概要 431
4.2 错码控制 431
1.奇偶校验 431
2.循环码 432
2.数据链路 433
1.发展的过程 433
4.3 传输控制顺序的概要 433
3.错码控制和应答方式 434
4.通信方式和传输控制顺序 435
5.基本型传输控制顺序 436
6.高级数据链路的控制顺序 436
第五章 数据交换方式 439
5.1 概述 439
5.2 交换方式和网络结构 439
3.附加功能 440
1.交换方式 440
2.网络结构 440
5.3 包交换方式 442
1.交换方式 442
2.路径选择和流动控制 443
3.网络存取协议 444
4.卫星包交换方式 444
1.分时多路传输 445
2.分时交换 445
5.4 分时线路交换方式 445
3.用户接口 447
5.5 各种数据交换网络 447
1.DDX 447
2.VENUS 447
3.Telenet 447
6.1 通信控制功能 449
2.数据发、收的基础 449
1.计算机系统的通信系统结构 449
第六章 通信控制 449
4.ACS 449
3.通信线路和终端的属性 450
6.2 通信控制装置的硬件 451
1.通信控制装置的变迁 451
2.CCP的结构 451
6.3 通信控制的软件 453
1.主机和通信控制装置的功能分配 453
2.通信控制软件的例子 453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454
7.1 概述 454
第七章 计算机网络 454
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技术 455
7.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和控制 456
1.计算机网络的结构 456
2.计算机网络的控制 456
7.3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58
1.体系结构的规定内容 458
4.网络体系结构的实例 459
3.各层协议的基本功能 459
2.逻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模型 459
7.4 计算机网络的实例 464
1.其他国家的例子 464
2.日本的例子 465
第八章 数据传输的有关通信业务 466
8.1 数据通信线路的种类 466
1.制度上的分类 466
8.2 特定通信线路 467
1.业务分类 467
2.功能上的分类 467
2.业务项目和费用 468
8.3 公用通信线路 469
1.电话型公用通信线路 469
2.电报型公用通信线路 469
2.用户电报线路 470
8.5 其他的通信业务 470
1.以数据传输为主体的业务 470
1.用户电话线路 470
8.4 用户电话和用户电报的应用 470
2.以报文交换为主体的业务 471
3.包含有数据存储和检索的业务 471
8.6 通信线路使用上的条件 471
1.使用条件的基本设想 471
2.特定通信线路的使用条件 471
3.公用通信线路的使用条件 472
4.数据通信设备业务的使用条件 472
8.7 通信线路的高效使用 472
1.通信方式 472
2.通信方式的选择顺序 473
参考文献 474
第一章 概论 478
1.1 信息处理和标准 478
1.2 国际标准化 478
1.ISO 478
第二十一篇 标准、资料 478
2.IEC 482
3.CCITT 483
4.ECMA 483
2.1 国际标准 485
1.3 日本的标准化 485
第二章 术语 485
2.2 日本标准 486
第三章 程序语言 487
3.1 程序语言的标准 487
1.国际标准 487
2.日本标准 487
1.JIS COBOL 488
2.COBOL的修订 488
3.2 COBOL 488
3.3 FORTRAN 490
1.JIS FORTRAN 490
2.FORTRAN的修订 491
第四章 信息交换代码 491
4.1 信息交换代码的标准化 491
4.2 代码表的构成和代码扩充 493
4.3 标准代码 495
1.7位代码和8位代码 495
2.汉字系统图形字符 496
3.汉字系统控制字符 497
4.4 特殊字形的对应代码 497
4.5 控制字符的图形表现 498
4.6 信息交换媒体上的代码表现 498
4.7 代码变换 499
4.8 磁带标号和文件构成 499
2.磁盘组 500
1.标准化的状况 500
2.输入输出媒体标准化的目标 500
5.2 磁盘 500
1.输入输出媒体的特征 500
5.1 输入输出媒体的特征和标准化 500
第五章 输入输出媒体和记录格式 500
3.盒式磁盘 503
4.记录格式 503
5.今后动向 504
5.3 柔性磁媒体 504
1.幅宽12.7mm磁带 504
3.盒式软磁盘 505
2.盒式磁带 505
4.磁卡 506
5.4 卡片和穿孔带 507
1.概要 507
2.卡片 507
3.穿孔带 507
4.打印机用信息处理连续打印纸 508
5.5 键盘布置 510
1.标准化的原委 510
2.键盘布置 510
1.英文、数字与符号 511
6.2 OCR印刷字体 511
第六章 字符和标记的识别 511
6.1 MICR磁墨水字符 511
2.片假名 512
3.印字规格 512
6.3 OCR手写字体 513
6.4 点阵字体 514
6.5 条形码 514
第七章 数据通信 515
2.标准制订的现状 515
1.CCITT和ISO的协作情况 515
7.1 标准制订的现状 515
2.OCR标价签 515
3.其它 515
1.条形码符号 515
6.6 商业流通中的有关标准 515
3.JIS的现状 519
1.数据代码的功能 526
8.1 数据代码的标准化 526
第八章 数据代码 526
7.2 今后的课题 526
2.数据代码标准化的必要性 527
3.数据代码标准化的现实方法和实施 528
8.2 数据代码方面日本工业标准(JIS)的概要 531
1.都道府县代码 531
2.市区町村代码 531
5.性别代码 532
7.职业代码 532
6.产业分类代码 532
4.时刻表示 532
3.日期表示 532
8.商品分类代码 533
9.会计科目代码 533
10.信息交换用单位符号 533
11.学历区分代码 534
12.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代码 534
13.亲缘代码 534
14.地区网格代码 534
8.3 数据代码的国际标准 535
15.土地名目代码 535
9.1 信息处理用流程图符 536
1.信息处理用流程图符标准 536
2.与ISO国际标准的关系 536
9.2 流程图符及与之有关的 536
ISO委员会的动向 536
1.流程图符及与之有关的ISO委员会 536
2.斯德哥尔摩会议内容 536
第九章 流程图 536
10.2 计算机机械化 538
第十章 计算机的历史 538
10.1 计算机的起源 538
10.3 数据处理机械化 539
10.4 计算机的机电化(继电器化) 539
10.5 计算机的电子化 539
1.电子管时代 539
2.晶体管时代 540
3.集成电路时代 540
2.使用规定 542
1.设备规范 542
4.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542
第十一章 电子计算机系统 542
安全措施规范 542
11.1 设备规范 543
1.位置与布置 543
2.开口部 543
3.结构 543
4.内部装设 543
5.设备 544
11.2 使用规定 544
1.电子计算机房、计算机系统和有关设备的使用管理 544
2.机房的进出管理 544
3.机房的巡回警卫 544
4.机房紧急防护制度 544
13.记录媒体和文档管理 545
12.程序库管理 545
11.数据保护管理 545
第十二章 法规、制度 545
12.1 信息处理有关法规 545
1.概述 545
9.工作人员管理 545
10.维修管理 545
8.计算机系统有关设备的运行管理和巡回管理 545
7.与计算机有关的设备房间进入管理 545
6.机房的清理和整顿 545
5.物品出入机房的管理 545
2.关于“情报处理振兴事业协会”等的法律 546
3.“特定机械情报产业振兴 546
临时措置法” 546
4.“公众电气通信法” 547
12.2 政府的政策 547
1.计算机产业的振兴 547
2.信息处理产业的振兴 548
3.社会系统的开发 548
参考文献 549
附录·JIS信息处理名词术语 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