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王辉 1
绪论 1
一、人际交往是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 1
二、人际交往方式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 3
三、人际交往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5
第一章 人际交往的本质 8
一、交往的概念 8
二、需求与交往 9
三、活动与交往 12
四、社会关系与交往 15
五、人际交往的实质 17
第二章 人际交往的动机 20
一、需求与动机 20
二、满足需求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动机 22
三、人际交往动机的层次 25
四、人际交往动机的假象与本质 27
五、人际交往动机的转换 29
第三章 人际交往的结构 33
一、人际交往的因素结构 33
二、人际交往的过程结构 36
三、人际交往的媒介 40
四、信息传播的方向与反馈 47
第四章 人际交往的分类与功能 52
一、人际交往的分类 52
二、人际交往的功能 56
第五章 人际交往与大众传播 65
一、大众传播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形式 66
二、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因素 67
三、大众传播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72
四、大众传播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75
第六章 人际交往的效果 81
一、人际交往与社会效果 82
二、影响人际交往效果的变量 85
三、人际交往的态势与效果 91
第七章 群体内的人际交往 98
一、群体内人际交往的特点 99
二、群体压力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102
三、群体内人际交往的模式与效果 106
四、基本群体内的人际交往 110
第八章 异性青年之间的交往 119
一、异性青年交往的特点 120
二、影响异性青年交往的因素 122
三、异性青年交往与家庭的命运 126
四、对异性青年交往作用的评价 133
第九章 商业服务人员与顾客之间的交往 137
一、服务性行业人员与顾客交往的特点 138
二、购货过程中顾客与售货员的心理 140
三、影响售货员与顾客正常交往的因素 147
四、实现售货员与顾客正常交往的途径 155
第十章 科学家之间的智力交往 164
一、现代科学发展的综合趋向 165
二、科学家交往的功能 170
三、科学家交往的集团效应 174
四、科学家交往的途径 182
五、科学家交往的社会环境 187
第十一章 人际交往的社区分析 191
一、人际交往的区位学研究 192
二、农村人际交往的特点 195
三、城市人际交往的特点 201
四、少数民族交往习俗 208
第十二章 人际交往的社会控制 214
一、社会控制的因素 215
二、人际交往规范的总体结构 218
三、人际交往规范的种类 228
四、社会责任对人际交往的控制作用 236
五、发展和完善人际交往的社会控制系统和功能 239
第十三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发展 243
一、人际交往与人类社会同步发展 243
二、人际交往是团结人民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249
三、人际交往对社会诸系统的协调作用 252
四、人际交往对民族融合与统一的促进作用 256
第十四章 人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263
一、血缘关系日趋淡化 263
二、个体化和多样化 265
三、自我意识作用的强化 270
四、相互依赖的加强和交往范围的扩大 273
五、交往发展趋势的双重化 277
第十五章 人际交往的新观念 283
一、交往观念的历史演变 283
二、人际交往的价值观念 286
三、情感重于金钱、地位的观念 290
四、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为核心的观念 293
五、信誉、威望高于一切的观念 298
六、轻视礼俗、注重效益的观念 300
结束语 304
后记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