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1
第一节 简单刻记与结绳记事 1
第二节 书契的萌芽 12
一、刻契记数的起源 12
二、计量单位的创始 18
小结 22
第二章 夏、商和西周时代的会计 24
第一节 夏代“会计”的探测 24
第二节 商代的会计 29
一、商代官制中的经济职掌简析 32
二、记数法与位值制的建立 35
三、从“殷墟书契”中反映的经济收支记录,看商朝的“会计”方法 37
(一)有关占卜支出的记录 39
(二)有关收入的记录 45
(三)有关货币计量单位运用的记录 48
四、对我国最早的“帐簿”——简册的推断 51
(一)商代为我国“官厅会计”的创始时期 53
五、商代“会计”的特点 53
(二)“单式记帐法”的创始 54
第三节 西周时代的会计 54
一、“会计”命名的起源及原始涵义 56
二、西周王朝的财计组织 62
三、西周王朝的财计制度 70
(一)有关会计出入项目的规定 71
(二)关于会计报告的规定 73
四、西周官厅的会计方法 75
(一)会计“籍书”的运用 76
(二)会计“籍书”的登记方法 81
(三)会计“凭证”的运用 85
(四)“会计报告” 88
(五)交互考核法 89
五、西周王朝的财计理论 91
六、西周时代民间会计之蛛丝马迹 93
小结 96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财计制度 101
第三章 春秋战国时代的会计 101
第二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会计方法 113
一、会计“籍书”的设置 114
二、会计记录方法 115
三、经济凭证 119
四、计量单位 121
第三节 春秋战国时代民间会计之遗迹 125
一、孔子对财计的议论 129
第四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财计理论 129
(一)孔子对会计的议论 130
(二)孔子关于“政在节财”的议论 131
二、墨子在财计方面的议论 132
三、《管子》对财计的议论 132
小结 135
第四章 秦汉时代的会计 137
第一节 秦代的会计 137
一、秦朝的财计组织与制度 138
(一)财计组织 138
(二)财计制度 140
(一)会计籍书的设置与分类 150
二、秦朝的会计方法 150
(二)会计籍书的登记方法 156
(三)会计计量单位 162
(四)会计凭证 165
(五)财物盘点方法 168
三、秦代民间会计发展情形之一斑 169
第二节 西汉时代的会计 171
(一)财计组织 174
一、西汉官厅的财计组织与制度 174
(二)财计制度 178
二、西汉官厅的会计方法 191
(一)会计簿书的设置与分类 191
(二)会计簿书的登记方法 206
(三)会计计量单位与盈利的计算 217
(四)会计凭证 221
(五)上计簿——中式“会计报告”基本形态的确立 225
(六)财物的保管与盘点 227
(一)会计簿书的运用 229
三、西汉时代的民间会计 229
(二)单式收付簿记法 235
(三)民间券约与合同 238
(四)货币量度的运用 240
第三节 东汉时代的会计 241
一、财官与财制 241
二、会计方法 242
第四节 两汉时代的财计理论 248
一、司马迁关于财计方面的议论 249
(一)关于费用的认识 249
(二)关于盈利的认识 250
二、桑弘羊关于财计方面的议论 250
(一)“计委量入”的财计理论 251
(二)国用、家用俭奢适度论 254
三、王莽关于财计方面的议论 254
小结 256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会计 258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及隋代的会计 258
一、三国时期 259
二、西晋 259
三、东晋及南朝 262
四、北凉 264
五、北周 266
第二节 隋朝的会计 267
一、财计组织 268
(一)计帐户籍之制 269
二、财计制度 269
(二)仓储之制 270
(三)度量衡 271
(四)节俭措施 271
小结 272
第六章 唐宋时代的会计 274
第一节 唐代的会计 274
一、唐朝的财计组织与制度 277
(一)财计组织 277
(二)财计制度 283
(一)会计簿帐的设置及分类 298
二、唐朝的会计方法 298
(二)记帐方法及结算方法 305
(三)货币量度的运用 320
(四)会计凭证 322
(五)会计报告 327
(六)唐朝的“国计簿” 335
三、唐代的民间会计 338
(一)会计簿帐的设置 340
(二)记帐方法 347
(三)“四柱结算法”的创立 351
(四)会计凭证 360
第二节 宋代的会计 365
一、宋朝的财计组织与制度 368
(一)财计组织 368
(二)财计制度 375
二、宋朝的会计方法 385
(一)会计簿帐的设置及分类 385
(二)记帐方法及结算方法 392
(三)会计计量单位 405
(四)会计凭证 407
(五)会计报告 410
(六)宋朝的《会计录》 412
三、宋代的民间会计 426
(一)会计簿帐的设置 429
(二)记帐方法 431
(三)会计凭证 432
第三节 唐宋时代的财计理论 433
(一)刘晏论费用 434
一、论费用 434
(二)杨炎论费用 435
(三)陆贽论费用 436
(四)王安石论费用 438
(五)韩琦《论减省冗费》 439
(六)苏辙、蔡襄论“去冗” 440
(七)曾巩的《经费议》与苏轼的《省费用》 442
二、论财计人才 443
三、杜佑《通典》 444
小结 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