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2
录 2
序………………………………………………庄毅科技英才研究的系统分析一、有突出贡献专家队伍的形成和规模 2
(一)社会背景 2
● 2
(二)成长道路 4
(三)成才规律 13
(四)数量、分布和比重 17
二、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素质和结构 23
(一)素质 23
(二)结构 33
三、有突出贡献专家的作用与贡献 35
(一)作用 35
(二)贡献 42
(一)工作、生活环境 46
四、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环境和需要 46
(二)基本需要 53
五、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管理与政策 56
(一)选拔工作的意义 56
(二)管理状况 59
(三)政策落实情况 62
科技英才研究的基本结论 68
一、对有突出贡献专家的再认识 68
(一)主要特征 68
(二)社会地位 76
(三)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79
二、创造有突出贡献专家成长的环境 86
(一)进一步肃清“左”的影响,创造心情舒畅的政治、工作环境 86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创造宽松和谐的政策环境 89
(三)进一步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创造充满希望的物质生活环境 91
三、选拔有突出贡献专家的科学模式 93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93
(二)选拔的程序和方法 101
(三)作用强度模型的归纳分析 109
(四)贡献模型的探究 111
(五)选后管理 118
四、培养和造就未来杰出科技 121
专家的基本设想 121
(一)指导思想 121
(二)培养任务和目标 123
(三)培养途径和方式 128
五、管理政策和措施 131
(一)利于有突出贡献专家涌现 131
成长的政策措施 131
(二)利于发挥作用的政策措施 134
(三)奖励保护的政策措施 135
(四)改进和提高专家管理的政策措施 137
科技英才研究的技术方法 142
一、技术路线的总体设计 142
(一)指导原则 143
(二)技术路线 143
二、信息库的建立 146
(一)建库的过程和目的 146
(二)管理系统的结构 146
(三)管理系统的功能 148
(四)管理系统的特点 149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149
(一)全样本统计分析 150
(二)分组统计分析 162
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186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 187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188
(三)定量计算方法 189
(四)使用说明 193
五、作用强度模型的归纳分析 194
(一)选取作用的相关因素(指标) 194
(二)显著性检验 195
(三)单因素作用强度模型 202
(四)多因素作用强度模型 226
六、贡献模型探究 227
(一)基本可考查对象的选择 228
(二)贡献模型的建立 228
(三)函数G与专家实际贡献 233
G′之间的联系 233
(四)贡献模型的启示 234
一、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概况 236
吉林省科技英才专题研究 236
(一)规模与结构 237
(二)作用与贡献 240
二、有突出贡献专家及其选拔管理的特点 246
(一)专家的特点 246
(二)选拔管理工作的特点 249
三、培养有突出贡献专家的任务和目标 258
(一)预测吉林省未来杰出 259
科技专家的数量 259
(二)调整优化专家的产业分布 262
(三)调整优化专家的行业分布 263
和区域分布 263
(四)调整优化专家的年龄结构 264
(五)调整优化研究类型的比例 264
(八)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 265
(六)培养和造就管理型专家 265
(七)培养和造就复合型、外向型专家 265
四、培养和造就杰出科技专家的 266
政策与措施 266
(一)政策 266
(二)措施 271
中外杰出科技专家比较研究 276
一、中外杰出科技专家数量、 276
素质、结构对比分析 276
(一)数量(人口平均数) 276
(二)素质 278
(三)结构 279
二、中外杰出科技专家地位、作用和 281
待遇对比分析 281
(二)作用 282
(一)地位 282
(三)待遇 284
三、中外杰出科技专家管理情况对比分析 287
四、关于杰出科技专家研究 288
情况的对比分析 288
科技英才研究工作小结 290
(一)选定课题 290
(二)研究过程 291
(三)研究成果 293
(四)几点体会 294
科技英才研究鉴定意见 296
后记 298
附录 300
1984~1992年全国有突出贡献 300
中青年专家名录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