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化学反应工程 1
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和间歇单相等温过程 2
7-1 动力学基本概念 2
7-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 2
7-1.2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表达式 3
7-1.3 反应速率的温度效应和反应活化能 4
7-1.4 化学反应速率的浓度效应和反应级数 6
7-2 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 6
7-2.1 结构与操作特点 6
7-2.2 反应器容积的计算 7
7-3.1 一级反应 9
7-3.2 二级反应 9
7-3 一级反应与二级反应 9
7-3.3 一级反应与二级反应的比较 11
7-4 非等容过程 12
第八章 物料连续流动过程与返混 17
8-1 平推流反应器 17
8-2 全混流反应器 20
8-3 返混及其对简单反应的影响 22
8-4 多釜串联反应器 25
8-4.1 代数法 26
8-4.2 图解法 27
8-5 逗留时间分布 30
8-6 自催化反应 31
8-7.1 浓度对可逆反应的影响 33
8-7 浓度对复杂反应的影响 33
8-7.2 浓度对平行反应的影响 35
8-7.3 浓度对连串反应的影响 36
第九章 非等温过程与热量传递 42
9-1 温度对复杂反应的影响 42
9-1.1 温度对可逆反应的影响 42
9-1.2 温度对平行反应的影响 44
9-1.3 温度对连串反应的影响 45
9-2 热量衡算与绝热反应器的计算 46
9-2.1 热量衡算与绝热温升 46
9-2.2 绝热反应器的容积计算 49
9-3.1 热稳定性原理 51
9-3 反应器的热稳定性原理 51
9-3.2 熄火与飞温 54
9-3.3 热反馈与反应器的整体热稳定性 55
第十章 多相反应过程与质量传递 58
10-1 气固催化反应过程的特点 58
10-2 气固催化反应的扩散过程 59
10-2.1 外扩散过程 60
10-2.2 内扩散过程 63
10-3 气液反应中的质量传递 67
10-4 化学反应器的选择 69
10-4.1 间歇反应器和连续流动反应器 69
10-4.2 釜式反应器和管式反应器 70
10-4.3 气固反应器 71
10-4.4 气液反应器 75
第十一章 逗留时间分布与流动模型 78
11-1 逗留时间分布的表示方法 78
11-1.1 E函数和F函数 78
11-1.2 逗留时间分布的实验测定 79
11-1.3 逗留时间分布的数字特征 80
11-1.4 逗留时间分布的应用 81
11-2 几种流动模型 83
11-2.1 理想流动模型 83
11-2.2 多釜串联模型 83
11-2.3 扩散模型 86
第三篇 化学工艺学 93
第十二章 硫酸的生产 95
12-1 概述 95
12-1.1 硫酸的用途和产品规格 95
12-1.2 硫酸生产的历史 96
12-2 原料路线和接触法生产路线的原则流程 97
12-2.1 原料路线 97
12-2.2 接触法生产的原则流程 98
12-3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过程 99
12-3.1 反应的物理化学基础 99
12-3.2 工艺条件的优化 102
12-3.3 反应器 103
12-4 造气过程 106
12-3.4 多段转化生产流程 106
12-4.1 硫铁矿焙烧反应 107
12-4.2 沸腾炉 107
12-5 净化过程 108
12-5.1 净制要求 108
12-5.2 净化方法 108
12-6 成酸过程 109
12-6.1 反应特点和成酸方式 109
12-6.2 吸收设备与工艺条件 109
12-6.3 吸收流程 110
12-7 生产全流程 110
12-8.1 技术经济指标 111
12-8 硫酸生产中的某些技术经济问题 111
12-8.2 物料衡算与能量衡算 112
12-9 硫酸生产技术展望 114
第十三章 合成氨 116
13-1 概述 116
13-1.1 重要性 116
13-1.2 原料路线 116
13-1.3 原则流程 118
13-2 氨合成的热力学基础 118
13-2.1 化学反应与反应热 118
13-2.2 平衡常数 118
13-2.3 影响平衡时氨浓度的因素 119
13-3.1 催化剂 120
13-3 氨合成动力学 120
13-3.2 动力学过程 121
13-4 氨的合成和分离 122
13-4.1 最优工艺条件 122
13-4.2 合成塔 124
13-4.3 合成和分离流程 126
13-5 原料气的生产 127
13-5.1 以煤为原料的生产 127
13-5.2 以轻质烃为原料的生产 129
13-5.3 以重质烃为原料的生产 131
13-5.4 变换 132
13-6.1 脱硫 133
13-6 原料气的净化 133
13-6.2 脱碳 134
13-6.3 脱一氧化碳 134
13-7 氨生产全流程 135
13-8 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利用 138
13-8.1 生产规模大型化 139
13-8.2 降低能耗和能量综合利用 140
13-8.3 物料的综合利用 141
第十四章 氨加工 143
第一部分 尿素的合成 143
14-1 概述 143
14-2.2 工艺条件的优化 145
14-2.1 合成反应的物化基础 145
14-2 尿素的合成 145
14-2.3 反应器 146
14-3 分离与循环利用 147
14-4 尿素生产流程 149
第二部分 硝酸的生产 151
14-5 概述 151
14-6 氨的氧化 152
14-6.1 氨氧化的动力学方程 152
14-6.2 工艺条件的优化 152
14-6.3 反应器 153
14-7.1 一氧化氮的氧化 154
14-7 一氧化氮氧化与二氧化氮的吸收 154
14-7.2 二氧化氮的吸收 155
14-7.3 两个化学反应过程的交叉 155
14-7.4 工艺条件 155
14-7.5 反应器 156
14-8 生产流程 157
第十五章 氯碱工业 159
15-1 概述 159
15-2 析出电压 160
15-3 食盐水电解反应的主要优化目标 161
15-4 电解方法 162
15-4.1 隔膜法 162
15-4.3 离子交换膜法 163
15-4.2 汞阴极法 163
15-4.4 三种方法比较 165
15-5 工艺条件 166
15-6 电解槽 167
15-6.1 改良型隔膜槽 167
15-6.2 复极式膜电解槽 167
15-7.3 氢 169
15-8 合成氯化氢 169
15-8.1 反应的物理化学基础 169
15-7.2 氯 169
15-7.1 烧碱 169
15-7 后处理 169
15-8.2 反应特点和主要优化目标 170
15-8.3 工艺条件 170
15-8.4 合成炉与烧嘴 171
15-8.5 生产流程 171
第十六章 石油化工 173
16-1 概述 173
16-1.1 石油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173
16-1.2 原油 174
16-1.3 石油加工方案 174
16-2 常减压蒸馏 177
16-3 催化裂化 179
16-3.1 催化裂化反应和反应特点 179
16-3.2 最优工艺条件 180
16-3.3 流化床反应器 181
16-4 裂解 183
16-4.1 裂解反应 183
16-4.2 最优工艺条件 186
16-4.3 裂解炉与裂解流程 187
16-5 聚氯乙烯的生产 189
16-5.1 氯乙烯的合成路线 189
16-5.2 电石乙炔法生产氯乙烯 190
16-5.3 氧氯化法生产氯乙烯 191
16-6 氯乙烯的聚合 194
第十七章 化工过程开发概论 199
17-1 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199
17-2.2 数学模型法 203
17-2 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203
17-2.1 逐级放大法 203
17-2.3 部分解析法 204
17-2.4 相似放大法 205
17-3 化工过程开发举例 205
17-3.1 水解反应器的开发 205
17-3.2 间歇搅拌釜式反应器的放大 206
17-3.3 异丁二烯二聚反应器的开发 209
17-3.4 丁烯氧化脱氢反应器的开发 210
17-3.5 氯苯反应器的开发 213
附录 224
索引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