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三农” 2
农民问题是中国一切问题中的大问题 2
以战略眼光寻求新突破 6
扶贫工作当总体推进 13
改革财政金融 服务“重中之重” 16
精简县乡机构 促进农民增收 20
小康村建设重在落实“全面”两个字 2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防止“四多四少” 29
不要推行这种“钓鱼政策”了 32
新农村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四个问题 35
二、义务教育 40
呼唤宏观投资政策的关注和倾斜 用“皇粮”把义务教育养起来 40
我们的义务教育变成了“摊贩”手中的小商品 42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通过“三个为主”来解决 45
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具 48
增强财政分担支持力度 弱化转移支付保障办法 52
关于把“择校费”收归国家财政用于义务教育扶贫的建议 55
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之我见 58
三、医药卫生 66
加强对抗菌素的使用管理 保障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 66
降低医药售价 改善保健环境 69
关于出台抗菌素药物管理办法需切中时弊的建议 72
遏制医疗腐败要标本兼治 惩防并举 74
关于进一步重视防范儿童铅中毒的建议 78
“天价药费”暴露出的腐败与黑洞 80
医疗改革该怎样推进 82
医疗改革:重在解决“贵”和“难” 89
医疗改革需重视五个转变 92
四、社会发展 98
关于扭转我国男女出生比例严重失调的对策建议 98
关于保护和整治山海关古城的建议 102
关于修改收容法规 规范收容行为的建议 105
对贯彻《决定》的几点建议 108
精官方能简政 简政需要精官 112
现代化战略要高度关注“五个转变” 115
大力加强保护力度 弘扬国粹京剧艺术 124
关于遏制行政成本过快增长的建议 127
控管房价 执政为民 131
社会要稳定 信访需畅通 134
关于妥善解决原国企退休老干部待遇过低问题的建议 137
改革高级干部待遇终身制宜早不宜迟 140
五、西部开发 144
二十一世纪将是中西部的世纪 144
走向二十一世纪 迎接西部大开发 148
西部大开发需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156
扬旅游资源之长 促西部经济增长 162
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五点建议 167
六、奔向城市 174
大力推进城市化是最终解决我国农村和农业问题的必由之路 174
我国城市化需因地制宜 177
知难而进 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180
大力发展小城镇是城郊经济崛起的必然走向 183
城市化是统筹区域经济的重要选择 187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节约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192
七、国企改革 204
银行思想要解决 经济搞活有指望 204
中国经济呼唤“身土不二” 207
堵塞改革黑洞 加快改革进程 210
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五个结合 215
改革上市公司管理体制 强化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218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方可持续发展 221
关于促进邮政服务三农的建议 226
以科技拓展市场 用创新再造辉煌 230
八、民营经济 238
没有邓小平理论就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和辉煌 238
“五个统筹”带给民营企业发展的新机遇 242
从大田物流集团看民营经济如何接轨经济全球化 247
关于呼吁出台连锁超市运作法律的建议 252
民营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55
责任与效益兼顾是房地产的正确方向 266
九、农业产业化 274
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 274
农业产业化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278
大力发展牛奶产业 满足市场增长需求 281
关于发展城市农业的思维与管见 285
握住继承和创新两个抓手 创大豆食品产业新辉煌 292
关于农副产品加工食品业的探析与对策 299
十、资源环境 310
城市垃圾处理呼唤观念转变和科学运作 310
微生物: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角 315
关于出台节水政策和法规的建议 318
关注医疗垃圾处理 改善防疫保健环境 322
促进水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轮驱动与共赢 325
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 确保可持续发展 333
生态现代化战略需以黄河流域为重点 341
十一、科技创新 350
开放促进创新 创新需要开放 350
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必须搞好十个结合 355
中国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361
关于促进高科技产业化的八点建议 364
关于妥善处理中关村广大科技人员住房改造和搬迁问题的建议 369
科技创新:不容忽视的投入战略 374
转变“轻创重引” 加速自主创新 377
循环经济需重视微生物技术开发 380
关于狠抓“军民结合”突破“大型民用飞机”的建设 383
科技创新需关注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387
应大力提升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战略地位 393
十二、区域经济 398
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与突破 398
发展县域经济应着重抓好八项工作和处理好八大关系 407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促进县域经济迈上新台阶 413
中部崛起的环境优势及政策建议 418
改革财政金融的配置结构 促进城乡与区域两个统筹 423
关于开发武陵山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认识与建议 428
十三、社会和谐 436
实施道德建设工程 保证社会长治久安 436
大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 442
关注弱势群体 推进“均衡发展” 446
调整利益格局 缩小收入差距 450
构建和谐社会需着力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457
天下游子心 真情系中华 461
关注农民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464
“疏导”:社会稳定的减震器 和谐社会构建的牵引机 467
构建和谐社会的“三·三”着力点 471
立足和谐社会 推进改革发展 482
关注“普通人” 建和谐新海淀 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