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篇 3
我怎样写起了音乐评论(代前言) 3
我手写我口 7
回植到民族音调土壤上来 12
感性创作与理性创作 14
个人风格·个人固定·个人突破 17
歌曲创作趋势的概括与展望 22
写歌与知识面 28
写歌要写出形象来 30
不可偏废了歌词的文学性 34
从“蛇口冲突”说到歌词创作 36
歌词的哲理性 40
写出中国特色的流行歌曲来 42
试论通俗歌曲的道路 47
艺术性与群众性 51
厂歌、村歌及其他歌曲的创作 53
歌曲创作,可否多一种思维方式 58
颠倒性思考与歌曲创作 62
固守与扩延 67
自我调整,濯旧来新 70
以“风”行则滥 76
歌曲创作观念的转化 78
纵向的继承与横向的吸收 82
曲风以简为当 86
颂祖国题材歌曲例说 90
歌曲作者,你还缺少什么? 93
大融合--当前歌曲创作之动态 106
歌曲创作的形、情、理 112
从征歌之歌难流行谈到创作的三点融接 117
意尽则止 123
创作,在似与不似之间 126
从“唯是”到“化解” 132
认识篇 140
民歌,烧不尽的野草--为民歌《孟姜女》说几句话 140
民乐的断思 143
中国西部歌曲的发端及其意义 152
流行音乐的属性之探 156
从“抒情歌曲”说开去 164
群众歌曲应反映群众的心声 168
“吹白事”并非迷信活动 171
变化着的民歌价值 174
通俗歌曲面面观 184
试论新时期天津的音乐理论及创作 193
民族音乐传统与新传统的确立 207
淡化了旋律的“吟念歌曲” 213
由王荆公改诗说到歌曲的大众化 217
修身养德以求知 220
在多向的选择面前--兼谈现时的音乐价值观念 222
对哲理性歌曲的认识 230
对民族意识回归的思索 235
立名立言于“宣传歌” 238
社会主义音乐的界定 246
从民族风格谈到歌曲演唱的“统” 251
移情,存在于“创作--欣赏”过程中 253
走出“美声歌曲”荒凉误区 260
“情”与“理” 264
歌曲的“维数思考”及政治涉及 268
音乐与社会时态--音乐状况的呈示 272
综合治理,教以义方 280
析“新校园歌曲” 283
新格局下的困惑 286
利与害、成与败的感悟--谈歌坛形势与趋势 289
音坛“代”论 297
对通俗歌曲的再认识 313
音乐,在金钱面前变了调 328
谈歌手--歌星的全面教育 334
艺海掬浪 340
大楼出租的联想 340
艺术的评定与评委的艺术 341
说说“李春波现象” 343
以文补文及其他 345
弘扬·娃娃·京剧--写在少儿京剧赛闭幕之后 346
挤破了荧屏的帝王戏 348
儿童的文艺演出与心理承受 350
儿童学琴与聘师隐患 352
拳拳爱国心可鉴 354
传统戏剧的发掘与整理 356
重视一下街头迪斯科 358
群众文化--群众艺术 360
应继承艺术大师什么 362
常备而无患 364
“风派”名号宜慎冠 367
从推荐歌曲说到评选科学化 369
评价无需靠洋人 371
名片上的“家” 373
在《金瓶梅》的阴影下 375
文艺人才六字论 377
集体艺术在当今萎缩 380
我看卡拉OK 383
小议身价 385
“应酬画”的蔓延 388
逢年忆民谣 391
小品--话剧小品 394
借“火”未必红 397
莫让金钱弄昏头 400
变了调的赛与奖 404
从“大文化”说到时装模特 407
京剧,重“表”轻“里”现象堪忧 409
艺术的打乱与侵犯 412
文艺团体改革引发的思考 415
从《宰相刘罗锅》说到文艺创作之“手、口、心” 418
老调重谈:生活乃艺术之源 421
艺术与艺术的衬景环境 424
见识·观念·技法·创作--关于舞蹈的妄谈 427
从影星唱歌谈到“功夫在诗外” 430
歌曲MTV应“去粮莠以植嘉禾” 433
用语不当,除了通俗歌曲还有京剧 436
书法用字的误区 440
关于京剧的妄想 444
藉事而兴及藉节而兴 448
对歌手歌星多些理解吧 452
通俗歌曲与主旋律 455
文艺不该拒绝现代机械 458
艺术,在钱权面前 461
出书的名人的“名” 464
从“三悦”谈到民间歌舞 467
从足球“黑哨”说起 471
新面孔与新名字--由春节联欢晚会说到“破私立公” 475
从音乐比赛的评委说起“权威” 478
新的京剧流派难产的困惑 481
歌星依气候而价 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