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第1章 总论 1
1 审美经验概述 1
2 历史的回顾之一——审美心理学的萌芽 5
3 历史的回顾之二——作为审美能力的“趣味” 13
4 历史的回顾之三——审美态度 21
5 历史的回顾之四——现代审美心理学诸派别 29
(1)心理分析派 29
(2)格式塔学派 34
(3)行为主义心理美学 39
(4)信息论心理美学 40
(5)人本心理学美学 43
第2章 审美心理要素描述 49
1 感知 50
2 想象 58
3 情感 61
4 理解 69
第3章 审美经验的过程描述 76
1 初始阶段:审美注意与审美期望 78
2 高潮阶段(一):审美知觉与感性愉快 81
3 高潮阶段(二):审美认识与审美快乐 83
4 直接效应阶段 审美判断与审美欲望 88
5 间接效应阶段 审美趣味与鉴赏力的提高 89
第4章 纯粹形式及其意味——格式塔的启示 92
1 什么是格式塔 94
2 格式塔的分类和艺术形式的发展 100
3 “空白”、“不完全”与艺术形式 106
4 重复、节奏、对称、平衡 109
5 “图一底”关系与深度 115
第5章 再现与审美经验 120
1 再现不同于复制 121
2 “再现”的变调原理 127
3 “马赫条带”与“生发作用” 132
4 暗示、呈示与“不动之动” 136
5 音乐再现与联觉 140
6 由再现激起的审美经验 145
第6章 表现与审美经验 150
1 什么是表现 150
2 情感的自然表现 152
3 情感的艺术表现 158
4 是符号性表现还是自我表现 166
5 东方人的“表现”观 171
6 深刻表现的标志 174
7 表现艺术的审美经验 182
第7章 符号与符号性体验 195
1 什么是符号 195
2 符号的形象特征 204
3 艺术中符号形式的使用 212
4 符号的体验与功用 219
1 “意义”的范围和层次 223
第8章 多义性与模糊体验 223
2 多义性(不尽之意)体验 234
3 多义性与模糊 244
(1)“非专指”名词的并置与模糊 249
(2)由名词(主)与动词(谓)之间的不般配造成的模糊 260
(3)意义的含混 270
第9章 审美快乐的机制 286
1 审美快乐从何而宋 287
2 审美快乐与“生命”的发现 294
3 审美快乐产生的机制 305
4 认识定势对审美快乐的影响 313
第10章 审美教育与审美心理的成熟 320
1 美育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321
2 美育与普通教育 328
3 美育与人格的完善 331
4 美育在各科教学中的贯彻 336
5 形象化原则 339
6 审美心理结构的建设——感知能力的培育 345
7 想象力的培育 351
8 内在情感的培育 354
9 审美理解力的培育 357
附加篇 无意识与艺术——兼谈艺术创造的心理 369
1 “无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371
2 “无意识”与艺术 379
(1)“无意识”与艺术创造 379
(2)“无意识”与艺术意味 384
(3)“无意识”与现代艺术中的反理性潮流 390
3 “无意识’的本质 397
国外科学美学与心理学美学详细书目230例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