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世纪之交的哲学 1
一、世纪之交:哲学面临的挑战 1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发展机遇 5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物质?实践? 8
四、本书的理论探索 18
第一章 哲学:世界观理论 23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23
1. 哲学:“爱智慧” 24
2. 哲学与世界观 26
3. 科学的哲学是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29
二、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2
1. 哲学基本问题的提出 32
2. 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规定 35
3. 哲学基本问题的客观根据及其意义 37
三、现时代与哲学的神圣使命 40
1. 提高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 41
2.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43
3.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 46
一、哲学的历史嬗变 49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精神的精华 49
1. 古代哲学 50
2. 科学革命和近代哲学 52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55
1. 时代的产物 56
2. 新世界观问世 59
3. 革命变革的实质 6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 66
1. 列宁的贡献 67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 71
3. 当代历史主流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73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世界的物质性 79
一、物质与物质世界 79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 80
2. 物质世界的永恒运动 84
3. 物质世界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93
4. 社会的物质性 99
5.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03
二、物质世界的联系与发展 107
1.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108
2. 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110
3. 对立统一规律 112
4. 质量互变规律 116
5. 否定之否定规律 118
三、现代科学对唯物观与唯物辩证法的推进 121
1. 现代物理学对哲学物质观的推进 121
2. 现代宇宙学对哲学时空观的推进 123
3. 现代系统论对唯物辩证法发展的推进 124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实践 126
一、超越旧实践观 126
1. 旧哲学视野中的实践 127
2. 实践:一种科学的解释 129
3. 实践的结构 133
4. 实践的功能 136
二、实践和主体性 140
1. 主体和主体性 140
2. 实践与主体性的内在联系 143
3. 实践活动与主体能动性 145
三、实践的新发展 147
1. 人类实践的新时代 147
2. 实践主体的新进化 150
3. 实践客体的复杂化 153
4. 人的实践能力发展的无限性与局限性 154
5. 勇于实践,善于实践 156
第五章 自然:人化的自然 160
一、人与自然 160
1. 自然与人化自然 160
2. 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进 165
3. 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启示 169
二、自然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 173
1. 自然地理条件对人类的影响 174
2. 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175
3. 社会文化对自然的制约 178
三、现代人类生存环境的哲学思考 180
1. 当代社会与生态平衡 180
2. 全生态意识观 184
第六章 社会:人的世界 188
一、自然界·人与人类社会 188
1.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89
2.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192
3. 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194
二、社会系统的结构 196
1. 生产力系统 197
2. 生产关系系统 200
3. 上层建筑系统 202
三、社会发展的动力 204
1. 人类的需要:社会发展的原动力 204
2. 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08
3. 阶级斗争: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11
4. 改革: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14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17
四、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 217
2. 科学技术的社会意义 220
3. 世界新技术革命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222
五、社会进步与人的自觉选择 224
1. 社会进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25
2. 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 226
3. 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228
4. 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选择 231
1. 艰难的探索:灵魂说--自然说--社会说 234
一、意识的起源与本质 234
第七章 意识:人的精神活动 234
2. 物质反映形式的进化与意识的产生 238
3. 意识的本质 241
4. 现代人工智能对哲学意识观的推进 243
二、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245
1. 知、情、意:意识构成的要素 245
2. 意识结构的多维性 247
3. 反映和创造:意识的双重功能 252
三、社会意识 254
1. 社会意识的构成 255
2. 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意识形式 256
3.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258
第八章 认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61
一、认识的本质 261
1. 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反映论 261
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 264
3. 现代科学对能动反映论的证实与丰富 266
二、认识的过程 268
1.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经验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 269
2.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从理论认识到实践 272
3. 认识的全过程 275
三、认识的思维模式 277
1. 理性具体思维 277
2. 形象思维 280
3. 直觉思维 283
四、真理 286
1. 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价值性 286
2.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 287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90
第九章 自由:人的最高价值 292
一、价值与价值观 292
1. 价值的特征与类型 292
2. 价值观念的功能及其变革 296
3. 现代化与现代价值观念 299
二、自由与自由观 301
1. 自由的历史探索 302
2. 自由的本质 304
3. 确立科学的自由观 306
1. 人与人的本质 308
三、人的价值与自由 308
2. 人的价值 312
3. 人的价值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314
第十章 方法:哲学的和科学的 317
一、方法的特征与功能 317
1. 方法的涵义 317
2. 方法的特征 318
3. 方法的功能 320
二、哲学方法 323
1. 历史与逻辑 324
2. 归纳与演绎 326
3. 分析与综合 329
4. 结构、过程与规律 332
三、科学方法 339
1. 系统方法 339
2. 控制方法 342
3. 信息方法 345
四、哲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的汇流 348
结束语:哲学与人的解放 350
后记 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