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道教的缘起和发展 7
第一节 道教的起源和准备阶段 8
第二节 魏晋前后社会上的巫祝和方士 16
第三节 中国道教的始创阶段 22
第二章 魏晋社会的道教 34
第一节 魏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34
第二节 道教在魏晋时的发展形势 41
第三节 魏晋时期的天师道 48
第四节 魏晋社会的其他道派 54
(一)李家道 54
(二)帛家道 56
(三)干君道 57
(四)上清派 58
(五)灵宝派 59
第五节 神仙道教的形成 62
第六节 神仙道教的特点 67
第三章 葛洪和《抱朴子内篇》 77
第一节 葛洪生平 77
第二节 葛洪的思想脉络和心理特征 82
(一)不随世变的抱朴之士 83
(二)安分知足的处世哲学 85
(三)归隐著书的价值观念 89
(四)议政救世的政治态度 92
(五)贵今应变的进步思想 94
(六)舍儒从道的人生归宿 96
第三节 葛洪在神仙道教中的师承 100
第四节 《内篇》的写作时间和动机 107
第五节 《内篇》是一本什么书 110
第四章 魏晋时期的道教神学 123
第一节 道教的神仙世界 124
(一)神仙世界的概貌和本质 125
(二)魏晋道教的神仙观 130
第二节 如何成仙 140
(一)志诚信仙,禀值仙气 140
(二)博闻体要,择师勤求 142
(三)广知众术,养生却害 144
(四)恬静无欲,守一知足 146
(五)金丹大药,宝精行炁 147
(六)积善立功,忠孝为本 152
第三节 道教神学概说 154
第四节 道教的神仙法术 165
(1)隐形变化之术 166
(2)符图和印章 167
(3)咒语 169
(4)气禁 170
(5)分形之道 172
(6)照妖镜 172
(7)占问吉凶安危之术 173
(8)奇门遁甲 174
(9)祈禳和禁忌 178
(10禹步 179
(11)不寒不热之道 180
(12)不畏风湿之术 181
(13)乘蹻 181
(14)行水潜水法 182
第五章 葛洪的道教哲学 186
第一节 葛洪的哲学思想概说 187
(一)依违于唯心论和朴素唯物论之间 188
(二)“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重生思想 190
(三)寓道于术,将道家黄老之学方术化 193
(四)总结——道教哲学中的天人关系 195
第二节 以道为本的可体得哲学 196
(一)以道为本 197
(二)本体论范畴及其逻辑关系 199
(三)“体道”、“得一”的可体得哲学 202
第三节 《抱朴子》中论证方式的析理倾向 206
第四节 道教哲学的认识论 213
第五节 葛洪的物类变化观 217
第六节 以气为本的人体观 220
(一)以气为本 221
(二)形和神 223
(三)人体是形、气、神的三重结构 225
一点补充 227
第六章 《内篇》中的道教科学 229
第一节 金丹术 230
(一)金丹源流 231
(二)金丹思想 234
(三)还丹和金液 239
(四)黄白和石药 248
(五)金丹术在中国化学史上的其他贡献 254
(1)单质砷的制备和砷化学 255
(2)汞的制备和汞化学 256
(3)金丹术中的铅化学 258
(4)矾化学、硝石及玻璃等 259
(六)余论 261
第二节 道教医药学 266
(一)道教和医药学 267
(二)葛洪的医方和仙药 272
(三)葛洪在医学史上的贡献 278
第三节 气功修炼 281
(一)辟谷和服气 283
(二)导引 286
(三)行气 290
(四)存思和守一 294
第四节 房中术 297
第五节 葛洪的养生学 302
第六节 武术和兵法 306
结语 309
附录 中国科学史上的《周易参同契》(摘要) 316
跋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