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易文化传统丛书》总序 1
序一 唐明邦 1
绪言 关于文化传统学的几个问题 1
一、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1
序二 冯天瑜 5
自序 7
二、《周易》与《易》文化传统 7
三、文化传统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14
第一章 中国的《易》文化传统 20
一、《周易》认知方式的民族特色 21
二、《周易》所蕴含的各种世界观的萌芽 26
三、儒家《易》学与道家(易)学 30
四、对《易》文化的几点反思 34
第二章 老子、道家、道教与《易》文化传统 38
一、“道”辨 38
(一) “道”与老子、道家 38
(二) 老子道学的本质特征 41
(一) 老--庄--黄老,先秦道学的否定之否定 43
二、老子道论的发展与演变 43
(二) 老子的神化与老学向道教的流变 48
三、道家、道教与《易》文化传统 50
(一) 《老子》道--《易》道的继承和阐发 50
(二) 道家(教)《易》--儒家《易》偏弊的补救 52
第三章 孔子、儒家、儒学与《易》文化传统 56
一、“儒”辨 56
(一) 儒与孔子、儒家 56
(二) 儒学与儒生 57
(一) 孔--孟--荀,先秦儒学的否定之否定 59
二、儒学的发展与演变 59
(二) “独尊儒术”与汉晋学术流变 63
三、儒学与《易》文化传统 65
(一) 儒学历史命运的沉浮 65
(二) 孔子、儒学与《易》文化传统 67
第四章 佛教中国化的文化反思 71
一、佛学东传与汉代造神运动 71
二、佛教的自我否定、更生与消融 73
(一) 由浑沌而偶合 73
(二) 经排斥而更生 74
(三) 因中和而消融 79
三、中国佛教与现代文化建设 82
(一) 庄严国土,利乐有情 82
(二) 内调心性,外敬他人 83
(三) 净性自悟 84
(四) 佛教中国化的启示 85
第五章 《易》文化传统与民族思维方式 89
一、思维方式与民族思维方式 89
(一) 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94
二、《周易》奠定的中华民族思维方式 94
(二) 奉常处变的循环思维 98
(三) 寓理于象的形象思维 102
(四) 得意忘言的直觉思维 107
三、太极、阴阳、五行模式与经学模式 108
(一) 太极、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模式 109
(二) 经学模式 109
(三) 传统思维方式诸特色的关系 111
(一) 构成民族精神的诸文化要素 113
一、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 113
第六章 《易》文化传统与中华民族精神 113
(二) 以“中和”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多元构建 115
二、中华民族精神与《周易》 119
(一) 《周易》与中华民族认知结构体系 119
(二) 《周易》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特色 121
三、《周易》与孔子和老子 125
(一) 《周易》与孔子 126
(二) 《周易》与老子 128
一、中华《易》文化与歌诗传统 131
第七章 毛泽东诗词与中华易文化 131
二、毛泽东诗词与变易之道 134
三、毛泽东诗词中的对立统一传统 138
附录(一) 145
一、读《易》管见 145
二、《周易古经》形象思维举要 156
附录(二) 170
一、《易经》本文 170
二、《易传》本文 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