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二节 分子的转动光谱 4
第三节 分子的振动光谱 7
第四节 振动--转动光谱 9
一、双原子分子 9
二、多原子分子 11
三、由谱带的轮廓推断分子的形状 15
第五节 分子的对称性与振动选律 17
一、分子的对称性 17
二、点群 17
三、群的不可约表示与振动类型 18
四、每种振动类型基频的数目 26
五、红外活性振动 27
六、拉曼活性振动 28
七、倍频与合频 29
八、用相关法计算分子振动基频的选律 33
第二章 分子振动光谱的理论分析 43
第一节 引言 43
第二节 笛卡儿位移坐标和振动久期方程 44
第三节 内坐标 47
第四节 G矩阵 48
第五节 力场和F矩阵 51
第六节 简正坐标 54
第七节 对称坐标 57
第八节 势能分布 58
第九节 简正振动的模式 59
第十节 均方振幅 61
第十一节 水分子的振动光谱 62
第十二节 同位素分子的振动光谱 68
第三章 红外分光光度计 71
第一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光学系统 71
一、辐射源 71
二、单色器 76
(一) 红外透光材料 76
(二) 分光元件 80
(三) 滤光片 89
(四) 反射镜 89
(五) 狭缝 91
三、探测器 92
(一) 真空热电偶 92
(二) 高莱盒 93
(三) 热电量热计 94
第二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电子学系统 95
一、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电子学线路 95
(一) 放大器 95
(二) 双T滤波器 98
(三) 相敏检波器 99
(四) 调制器 101
(五) 移相电路 103
(六) 以可逆电机绕阻为负载的功率放大器 104
二、数据系统及常规数据处理 108
(一) 信号平均 110
(二) 差谱技术 110
(三) 数字平滑 111
(四) 数字微商(求导数) 113
(六) 计算积分强度 114
(五) 求谱峰及谷的位置 114
一、波数(或波长)驱动机构 115
第三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机械系统 115
二、狭缝程序 117
第四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 117
一、双光束光学自动平衡系统 117
二、双光束电学平衡系统 125
三、光学自动平衡系统与电学自动平衡系统的比较 127
第五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安装与调试 128
一、安装 128
二、仪器的性能检查与调整 130
(一) 光谱分辨能力 130
(二) 杂散辐射 133
(三) 波长(或波数)准确度 136
(五) 透过率的线性和再现性 138
(四) 波长(或波数)重复性 138
(六) 100%透过率线 139
第四章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41
第一节 引言 141
第二节 迈克尔逊干涉仪 142
第三节 干涉图的傅里叶变换 143
第四节 干涉图的截断和变迹 145
第五节 干涉图的取样 148
第六节 相位校正 152
第七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的优点 153
第八节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155
一、光源 155
二、分束器 158
三、探测器 160
四、数据系统 163
五、典型的商品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光路 165
第五章 红外附件及制样技术 169
第一节 气体 169
一、气体槽 170
二、最小体积气体槽 170
三、长光程气体槽 171
四、可加热的气体槽 171
第二节 液体 172
一、可拆式液体槽 172
二、固定式液体槽 173
三、可变层厚液体槽 175
六、压力槽 176
五、可加热的液体槽 176
四、微量液体槽 176
第三节 溶液 177
第四节 固体 186
一、浆糊槽 187
二、压片装置 187
第五节 特殊附件和技术 191
一、红外显微镜 191
二、多重衰减全反射装置 192
三、偏振器 196
四、漫反射 197
五、红外发射谱 199
六、光声光谱学(PAS) 200
七、气体色谱/傅里叶变换联用技术(GC/FTIR) 202
八、高效液体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联用技术(HPLC/FTIR) 204
第六节 红外透光窗的抛光 206
第六章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吸收谱带 208
第一节 特征吸收谱带 208
第二节 烷烃 212
第三节 环烷 217
第四节 烯烃 218
第五节 炔烃 220
第六节 芳烃 222
第七节 醇和酚 233
第八节 醚 239
第九节 过氧化物 250
第十节 酮 252
第十一节 醌 259
第十二节 醛 260
第十三节 羧酸 263
第十四节 酸酐 268
第十五节 酰卤 269
第十六节 酯和内酯 270
第十七节 胺 277
第十八节 酰胺 283
第十九节 氨基酸及蛋白质 290
第二十节 氮氧化物 293
第二十一节 氮杂环化合物 295
第二十二节 含氮二键和聚集双键化合物 302
第二十三节 含硫有机化合物 306
第二十四节 有机磷化合物 314
第二十五节 有机卤化合物 317
第二十六节 硅有机化合物 318
第二十七节 硼有机化合物 324
第七章 定性分析 326
第一节 红外定性分析的优点 326
第二节 定性分析中要注意的问题 327
第三节 在红外光谱中可能出现的“鬼谱带”和“假谱带” 330
第四节 影响红外特征谱带的因素 333
一、外部因素 333
(一) 态效应 333
(二) 溶剂效应 333
(三) 氢键 335
二、内部因素 337
(一) 电效应 337
(二) 立体效应 341
(三) 振动的偶合 342
第五节 功能基定性分析 345
第六节 化合物的鉴定 346
第七节 未知化合物结构的鉴定 347
第八节 红外标准谱图及其检索 348
一、标准红外谱图集 348
二、光谱图的检索 354
第九节 红外定性分析的例子 366
第八章 定量分析 406
第一节 兰柏-比耳定律 407
第二节 在实际测量时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 409
第三节 测量方法 410
一、补偿法 410
二、差示法 415
三、基线法 420
四、光密度比法 423
第四节 运用兰柏-比耳定律时的偏差 430
第五节 定量分析中的几个问题 436
一、液槽厚度的测定 436
二、最适透过率 439
三、一般分析的准确度 440
四、使用参比吸收体时对于狭缝宽度的调节 441
五、分析的精密度与准确度的表示 442
第六节 红外谱带的真实吸收强度 445
一、真实吸收度和真实吸收系数 446
二、真实积分吸收强度 447
(一) 威尔逊-威尔斯(Wilson-Wells)法 448
(二) 鲍根(Bourgin)法 448
(三) 兰塞(Ramsay)Ⅰ法 449
(五) 兰赛Ⅲ法 453
(四) 兰赛Ⅱ法 453
(六) 卡伯纳-山德菲(Cabana-Sandorfy)法 456
(七) 卢瑟勒(ROseler)法 459
(八) 德尔吐(Deltour)法 460
第九章 红外光谱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462
第一节 原油的分类 462
第二节 润滑油的分析 462
第三节 润滑油添加剂的分析 465
第四节 润滑脂的分析 470
第五节 对催化剂的研究 471
第十章 激光拉曼光谱学 483
第一节 引言 483
一、拉曼效应 484
二、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的关系 485
三、退偏振比及偏振律 486
四、激光拉曼光谱法与红外光谱法的比较 487
第二节 激光拉曼分光光度计 490
一、激光器 490
二、缝前光学系统 502
三、单色器 504
四、探测系统 507
五、数据处理系统 508
六、制样技术 512
第三节 激光拉曼光谱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 516
一、结构测定 516
二、组成测定 526
三、环境监测 528
第四节 激光拉曼光谱应用中的问题 531
一、荧光的抑制或消除 531
二、弱信号的测量问题 536
第五节 非线性拉曼效应 541
一、相干反斯托克斯散射(CARS) 541
二、超拉曼效应(HRE) 542
三、受激拉曼散射(SRS) 544
四、倒拉曼效应(IRS) 545
第六节 与拉曼散射有关的其它效应 547
一、电子拉曼散射 547
二、共振拉曼效应 547
三、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548
参考文献 549
附录1 群的征数(迹)表 553
附录2 群的类相关表 562
附录3 表用三角形狭缝函数影响罗仑兹线型计算的表 570
附录4 倒数表 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