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李泽厚 1
绪论 1
第一章 培根的时代与培根的哲学 11
第一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需要与培根唯物主义哲学的形成 11
第二节 人文主义思潮与宗教改革为培根思想开辟道路 19
第三节 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为培根哲学提供科学基础 25
第四节 唯物主义是大不列颠天生的产儿 28
第二章 培根的生平 33
第一节 培根的家庭及其青少年时代 33
第二节 坎坷的仕途 40
第三节 培根与艾塞克斯 43
第四节 仕宦生涯的巅峰和终结 52
第五节 以“科学的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挑夫” 69
第三章 培根主要理论著作的著述和出版情况 74
第一节 纵论人生、思想深邃、文笔优美的《论说文集》 75
第二节 《伟大的复兴》的最初图稿--《时代勇敢的产儿》 76
第三节 早期哲学著述的两个残篇--《论事物的本性》、《论人类知识》 79
第四节 在欧洲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论学术的进展》 81
第五节 《新工具》的不同体裁的早期稿本--《几种想法和几条结论》《各家哲学的批判》 82
第六节 以哲理和想象穿透寓言帷幕的《古人的智慧》 83
第七节 要使人的理性能在事物本性上行使固有权威的《伟大的复兴》 88
第八节 从科学主宰一切的乌托邦--《新大西岛》到为科学大厦甘为小工的《林木集》 92
第九节 对培根最伟大的纪念--司佩丁本十四卷《培根全集》 94
第四章 科学学的前驱 96
第一节 知识的价值与功能 97
第二节 培根论科学的革命 116
第三节 培根论知识的可能 123
第四节 科学分类的原则及知识体系的新结构 132
第五节 百科全书或自然与实验的历史 155
第六节 科学的组织管理 167
第五章 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175
第一节 培根对传统哲学的批判与继承 175
第二节 培根哲学批判的特点 179
第三节 对古希腊的“反叛”态度 181
第四节 与经院哲学的斗争 190
第六章 幻象学说 193
第一节 幻象说的宗旨及其演变 194
第二节 种族幻象--康德二律背反的前驱 198
第三节 洞穴幻象--以往认识经验的局限 201
第四节 市场幻象--语言对思维的约束限定 202
第五节 剧场幻象--以臆造虚幻世界取代客观真实世界 204
第六节 幻象说的永恒价值及局限 204
第七章 思维与存在对立联合的尝试 210
第一节 认识自身是近代哲学的中心问题 210
第二节 经验的认识原则 213
第三节 经验与理性的婚配 227
第四节 真理的确立在于实践的证明 239
第一节 创制“心灵的工具”的必要性 246
第八章 近代科学方法的奠基人 246
第二节 对旧逻辑方法的批判 251
第三节 科学的归纳法 255
第四节 分析方法 270
第五节 对自然解释的其他辅助方法 274
第六节 对待假设的态度 282
第九章 培根经验论与当代科学思维 291
第一节 关于理性潜能的问题 292
第二节 关于知识的普遍必然性问题 300
第三节 关于认识结构的问题 302
第十章 培根的自然哲学 307
第一节 带着诗意感性光辉微笑的物质 307
第二节 物质的自己运动及其多样性的运动形式 313
第三节 关于事物内在规定性的形式 321
第四节 感性灵魂与理性灵魂 332
第五节 是目的论还是因果决定论 341
第十一章 培根的社会政治观 349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意向 349
第二节 保守主义的政治态度 351
第三节 观察社会的全新角度--经验和人的观点 358
第四节 理想的社会图景 360
第十二章 培根关于善的学说 371
第一节 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371
第二节 公共善的至善性质 372
第三节 个人的善 375
第四节 对各家伦理论争的批判考察 378
第五节 善的培植 383
第六节 并非全然马基雅弗利主义的“幸运建筑学” 387
第十三章 培根的美学思想 392
第一节 美的精华在于优雅之动作 393
第二节 美不在部分而在整体 396
第三节 满足人类完美理想境界的诗学 401
第四节 崇尚异于哥特式的古典建筑美 406
第五节 倡导“第二自然”的园林审美意趣 409
第十四章 哲学神学二元论的宗教观 413
第一节 培根的《伟大的复兴》与《圣经》 413
第二节 笃信宇宙主宰精神的存在 418
第三节 哲学神学的二元论及其摇摆 422
第四节 对基督教原则的否定 430
附录 434
培根在中国 434
第一节 培根与严复 436
第二节 培根与梁启超 452
第三节 培根作为学人在中国 461
第四节 培根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前驱在中国 479
培根年表 486
参考书目 490
后记 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