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1
第一编 编辑学基础理论及其实践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编辑工作与编辑学 3
第二节 编辑学的性质 10
第三节 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3
第四节 编辑学的研究方法 18
第二章 编辑在出版机构中的作用 23
第一节 出版机构的性质与编辑的作用 24
第二节 编辑工作的工艺过程 30
第三节 编辑工作的创造性 47
附:一、《红旗谱》审读意见(张羽) 52
二、关于《新澜》的三审意见(黄伊、胡德培、 54
屠岸) 54
三、关于王芸老《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的第八卷 59
原稿(戴文葆) 59
第三章 编辑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思想修养 66
第一节 编辑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策观念 66
第二节 “甘为人梯”的献身精神和编辑道德 74
第四章 编辑的业务修养 80
第一节 编辑的知识结构 80
第二节 重视信息的接收与反馈 84
第三节 较高的文字修养 87
第四节 一定的外文修养 98
附:介绍思考有关知识结构的几份试卷 100
第五章 编者、作者、读者的关系 120
第一节 编者与作者的合作关系 120
第二节 编者与读者 127
第三节 出版机构的通联工作 132
第四节 序和书评的特殊作用 134
第六章 报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142
第一节 报纸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142
第二节 杂志编辑工作的特点与要求 154
第七章 书籍编辑工作的特点和要求 163
第一节 科学著作的编辑工作 165
第二节 一般读物的编辑工作 172
第三节 教材的编辑工作 176
第四节 工具书的编辑工作 180
第五节 文学作品的编辑工作 185
第六节 古籍的编辑工作 189
第八章 书籍辅文与印刷技术 195
第一节 书籍的辅文 195
第二节 封面装帧设计、插图及其他 199
第三节 印刷版式 206
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技学术期刊编排规则 221
第九章 校对工作 232
第一节 校对工作的重要性 232
第二节 校对符号及其用法 236
第三节 校对人员的业务修养 241
第一节 版本记录 246
第十章 关于版权的基本知识 246
第二节 版权基本知识 251
第十一章 编辑管理 258
第一节 管理体制的改革 258
第二节 编辑人才的开发与管理 262
第三节 成果管理与管理价值 265
第四节 合理的例外管理 267
第二编 研究和继承历史经验 271
第十二章 中国编辑出版史鸟瞰 271
第一节 古代典籍编纂工作的经验与教训 271
第二节 近代书刊所开创的新经验 279
第三节 现代报刊书籍编辑出版的战斗历程 288
第一节 鲁迅编辑出版的光辉实绩 302
第十三章 鲁迅与编辑出版工作 302
第二节 鲁迅对当时出版界的评论 307
第三节 鲁迅的写作与编辑工作 311
第四节 鲁迅的编辑特点及其科学论断 317
第十四章 茅盾与编辑出版工作 321
第一节 茅盾的编辑生涯 321
第二节 茅盾“有灯就点”的办刊经验 325
第三节 “我是个‘杂’家而已” 330
第十五章 叶圣陶与编辑出版工作 335
第一节 叶圣陶的编辑经历 335
第二节 叶圣陶的“惟愿文教敷” 342
第三节 叶圣陶的“求进弗欲锐”的稳健慎重的作风 345
第一节 从《新社会》到《收获》 351
第十六章 郑振铎与编辑出版工作 351
第二节 抛弃旧法,勇创新法 355
第三节 “热情好学”的品格 359
第十七章 邹韬奋与编辑出版工作 363
第一节 邹韬奋走过的“生活”道路 363
第二节 为大众、为生活的编辑精神和方法 368
第三节 编辑出版管理工作的秘诀 372
第十八章 巴金与编辑出版工作 379
第一节 “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了十四年” 379
第二节 巴金的“桥梁”作用 385
第三节 巴金的“奋斗项目” 388
第十九章 张元济与编辑出版工作 393
第一节 张元济的政治思想概述 394
第二节 张元济的编辑出版特点 397
第三节 张元济编辑出版工作的管理特点 405
第二十章 赵家璧与编辑出版工作 411
第一节 从向往到现实 411
第二节 “创造性劳动”的编辑思想 414
第三节 组织群体协作的编辑经验 417
第三编 未来编辑工作展望——简短的结语 425
第二十一章 未来编辑工作展望 425
第一节 编辑出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426
第二节 新技术推动和促进了编辑出版事业的发展 429
第三节 未来编辑工作发展趋势 432
参考书目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