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照相感光层的构造 1
1.1 银盐感光材料的历史 1
1.2 高感光度照相材料的化学组成 1
1.3 卤化银粒子的形状和大小 8
1.4 卤化银晶体的形成 13
1.5 利用X射线观察卤化银晶体 15
2.1 第一次光化学反应 17
第二章 照相光化学反应 17
2.2 卤化银光解的量子效率 19
2.3 光量子数的测定 20
2.4 曝光后产生的反应 21
2.5 感光核的存在 23
2.6 灰雾 25
2.7 因各种辐射线而产生的显影核 27
第三章 卤化银的光吸收和能级,晶体的缺陷 30
3.1 卤化碱的光吸收 30
3.2 关于晶格缺陷的推断 34
3.3 米歇尔的假说及其发展 37
3.4 卤化银的吸收 40
3.5 卤化银的F中心和含硫物的吸收 43
3.6 卤化银的感光和吸收的长波长端 45
3.7 卤化银的电子能级 46
第四章 增感,卤化银内部的光电效应 48
4.1 化学增感和分光增感 48
4.2 化学增感 48
4.3 分光增感 52
4.4 增感色素的结构 55
4.5 分光增感色素的吸附和增感作用 61
4.6 内部光电效应和增感 68
4.7 超增感和反增感 69
第五章 显影的理论 71
5.1 从电化学角度说明显影 71
5.2 显影液的氧化还原电位 75
5.3 显影液的氧化还原电位测定法 77
5.4 日本市售显影液的氧化还原电位 82
5.5 关于显影机理的各种论点 83
5.6 显影的种类 85
第六章 显影速度 附:照相特性曲线 87
6.1 显影速度的表示方法 87
6.2 尼泽的相对还原电位 91
6.3 吸附和显影速度 95
6.4 电荷在显影剂中的作用 96
6.5 显影的温度系数 97
6.7 显影添加剂对显影速度的影响 98
6.6 氢离子浓度的影响 98
6.8 银图象的密度和银量的关系 100
6.9 借助显影产生黑化点的发展状态 101
附:微粒子显影 101
6.10 显影核的分布 104
第七章 显影液的组成和配方以及显影剂的结构 109
7.1 显影液的组成 109
7.2 显影剂的化学性质 110
7.3 显影剂的特性 114
7.4 各种显影液的配方 115
7.5 特种显影液的配方 120
7.6 超加和性 126
7.7 亚硫酸在感染显影中的作用 126
7.8 增感显影液 128
7.9 钒显影液 129
7.10 显影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31
7.11 显影效果 133
8.2 定影 135
8.1 停显液 135
第八章 定影 135
8.3 硫代硫酸钠的作用 137
8.4 定影的反应速度 140
8.5 坚膜定影 142
8.6 定影液的配方 142
8.7 快速定影液 144
8.8 单浴显影定影 146
第九章 冲洗,干燥 148
9.1 冲洗 148
9.2 干燥 149
10.1 加厚 150
第十章 加厚,减薄和调色 150
10.2 减薄 152
10.3 调色 154
第十一章 超增感 159
11.1 定义和分类 159
11.2 冲洗法 159
11.3 将溴化银表面制成银体的方法 161
11.5 利用还原性物质溶液以达到超增感 162
11.4 利用维持碱性以达到增感 162
11.6 使卤化银能增加吸附色素的物质 163
11.7 利用弱酸的增感法 165
11.8 气浴增感法和利用气浴防止灰雾 165
11.9 利用辅助曝光的超增感 166
第十二章 感光度测定法 168
12.1 定义和分类 168
12.2 光源 168
12.3 曝光的给法 175
12.4 密度的测定 183
12.5 感光度的表示方法 185
12.6 特性曲线的数学表示式 189
12.7 颗粒度的物理性处理 191
第十三章 关于照相的各种现象 194
13.1 假照相效应 194
13.2 晒出影像 195
13.3 赫歇尔效应 198
13.4 克雷登效应和维拉德效应以及负感作用 200
13.5 萨巴蒂效应 201
13.6 艾伯特效应 201
13.7 贝克勒尔效应 202
13.8 减感 202
13.9 卡普蓝效应 206
13.10 光晕和光渗 207
13.11 静电斑痕 208
第十四章 照相用明胶 209
14.1 乳剂的基本制法 209
14.2 各种乳剂配方和明胶的用法 211
14.3 明胶在照相中的重要性 217
14.4 明胶的成分和结构 219
14.5 明胶的物理性质 226
14.6 对照相用明胶起作用的成分 230
14.7 明胶的原料及其制法概述 231
14.8 明胶的试验法 234
14.9 明胶的化学性质和合成抑制剂 238
14.10 明胶的乳剂试验 245
14.11 合成抑制剂和银离子的反应 248
14.12 明胶和核酸 250
第十五章 各种照相 253
15.1 湿板照相 253
15.2 扩散转印法 256
15.3 原子核照相 258
15.4 非银盐照相 262
15.5 蓝图 263
15.6 重铬酸明胶照相 265
15.7 电子照相法 269
15.8 重氮照相法 272
15.9 感热照相法 275
15.10 光聚合或感光性树脂 276
15.11 光致色变 279
15.12 液晶 280
第十六章 彩色照相 281
16.1 彩色照相的历史 281
16.2 彩色照相的方式 288
16.3 成色显影法 289
16.4 使用对苯撑二胺类显影剂的彩色显影法 291
16.5 成色剂 304
16.6 自动蒙版 315
16.7 彩色扩散转印 317
16.8 银色素漂白法 319
16.9 三色分色滤色镜和蒙版 320
16.10 相纸晒彩色照片 326
第十七章 照相处理和防止公害 329
17.1 照相处理废液和环境保护 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