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真如医学十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章真如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2
  • ISBN:7543006707
  • 页数:561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论 滋阴论 2

第一章 绪论 2

第二章 阴的生理病理 4

一 阴的生理 4

二 阴虚的病因病理 5

第三章 阴虚表现与滋阴疗法 7

一 阴虚的临床表现及其规律 7

二 滋阴疗法及其应用 8

第四章 滋阴学派的形成及其发展 11

一 张仲景是滋阴学说奠基者 11

二 朱丹溪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相火论” 13

三 张景岳论“真阴不足” 14

四 李中梓论“乙癸同源,肾肝同治” 15

五 喻嘉言论秋燥伤阴 15

六 缪仲淳擅长养阴护液 16

七 叶天士为温病养阴先驱 17

八 吴鞠通发展温病伤阴理论 17

第五章 近代医学家对滋阴疗法的发挥 19

一 张锡纯是善于应用滋阴者 19

二 蒲辅周应用补阴法的经验 21

三 黄寿人对滋阴方剂的发挥 22

四 岳美中对滋阴法的发展 24

五 何炎燊论育阴潜阳法的应用 25

六 吴炬平应用甘寒养阴法的经验 26

第六章 内科临床常见的阴虚证 28

一 阴虚感冒(阴虚发热) 28

二 温病伤阴 29

三 阴虚热痹 29

五 血虚心悸,怔忡 30

四 阴虚胸痹 30

六 肝火、肝阳、肝风 31

七 阴虚肝病 32

八 阴虚胃痛 32

九 阴虚肺热 33

十 阴虚痨瘵 33

十一 阴虚咳喘 33

十二 阴虚血证 34

十三 阴虚不寐 35

十四 阴虚遗精 35

十五 阴虚眩晕 36

十六 阴虚消渴 36

十七 阴虚盗汗 37

十八 阴虚劳损 37

十九 阴虚便秘 38

二十 阴虚癃闭 39

第七章 滋阴法应用于中医各科 41

一 滋阴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41

二 滋阴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42

三 滋阴法在老年疾病中的应用 42

四 滋阴法在皮肤外科疾病巾的应用 43

五 滋阴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 44

六 滋阴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运用 45

七 滋朋法在眼科疾病中的应用 45

第八章 滋阴疗法的临床应用和体会 47

一 滋阴疗法对高血压病的应用 47

二 滋阴疗法对冠心病的应用 48

四 滋阴疗法对痹证的应用 50

三 滋阴疗法对慢性肝病的应用 50

五 滋阴疗法对萎缩性胃炎的应用 51

六 滋阴疗法对肺结核的应用 53

七 滋阴疗法对神经衰弱的应用 54

八 滋阴疗法对糖尿病的应用 55

九 滋阴疗法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的应用 57

十 滋阴疗法对眩晕的应用 59

十一 滋阴厅法对低热的应用 60

第九章 几个有关问题的讨论 63

一 关于滋阴学与免疫学的问题 63

二 关于滋阴与补液的问题 63

三 关于舌质变化与阴虚关系问题 64

四 关于滋阴与补阳相互关系问题 64

五 关于滋阴法使用禁忌问题 64

第二论 调气论 68

第一章 绪论 68

一 气的概念 68

二十 肝胆病舌苔 69

二 气的形成及其运化途径和规律 69

第二章 气的生理 71

一 气化 71

二 气血 72

三 脏气 73

第三章 气的病理 74

一 百病皆生于气 74

二 气虚与气实 75

三 气机升降 76

第四章 古今中医学家对“气”的论述 78

一 李东垣论“气” 78

二 喻昌著《大气论》 79

三 徐大椿倡“命门元气论” 79

四 林珮琴论“诸气” 80

五 唐容川论“气血” 81

六 张锡纯论“大气下陷” 82

七 许寿仁论“调气” 82

第五章 调理气机 85

一 方药调气 85

二 针刺“得气” 91

三 气功调息 93

四 太极拳运气 94

第六章 临床“调气”的实践 97

一 水气 97

二 气喘 99

三 气痛 101

四 气疬 103

五 梅核气 104

六 疝气 104

七 奔豚气 106

八 气鼓 107

九 脚气 108

第七章 讨论与体会 110

一 气的实质问题 110

二 “调气”与“滋阴”的关系 110

三 补气、降火、行气与耗气 111

四 “运气”学说与“调气”的关系 111

五 “气”与免疫学的关系 111

六 “气”与核酸的关系 112

第一章 论中医之肝胆解剖、生理与病理 114

第三论 肝胆论 114

一 肝胆的解剖 114

二 肝的生理病理 115

三 胆的生理病理 118

四 肝胆与其它脏腑生理病理关系 120

附 现代医学肝脏、胆道解剖与生理 121

第二章 有关肝胆理论探析 129

一 论“肝主疏泄” 129

二 论肝气虚与肝阳虚 130

三 论“肝生于左” 133

四 论“乙癸同源” 134

五 论“肝病实脾” 136

六 论“木郁达之” 137

七 论“女子以肝为先天” 139

八 论小儿“肝常有余” 140

九 论“肝之余气泄于胆” 142

十 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144

第三章 论古今名家治肝法 146

一 论《黄帝内经》治肝三法 146

二 论《金匮要略》治肝十法 147

三 论魏玉横治肝法 148

四 论王旭高治肝三十法 149

五 论费伯雄治肝八法 154

六 论丁甘仁治肝十法 155

七 论许寿仁治妇女病调肝十法 156

二 肝郁 158

第四章 论肝胆证候名称 158

一 肝气 158

三 肝火 159

四 肝阳 159

五 肝风 159

六 肝热 160

七 肝寒 160

八 肝虚 160

九 肝实 160

十 肝厥 161

十一 肝积 161

十二 肝着 161

十三 肝咳 161

十八 肝痈 162

十九 肝水 162

十六 肝痹 162

十七 肝痫 162

十五 肝胀 162

十四 肝疳 162

二十 肝疝 163

二十一 肝心痛 163

二十二 肝胃痛 163

二十三 胆胀 163

二十四 胆瘅 163

二十五 胆虚 164

二十六 胆实 164

二十七 胆寒 164

二十八 胆热 164

三 少腹痛 165

一 胁痛 165

第五章 论什胆病主让及脉舌特征 165

二 脘协胀闷 165

四 腹胀(单腹胀) 166

五 眩晕 166

六 头痛 166

七 抽搐 166

八 面青(面包黧黑) 167

九 蛛纹、赤掌 167

十 乳房张痛 167

十一 黄疸 167

十二 口苦 167

十三 善怒 167

十七 带下 168

十八 淋浊 168

十六 乳核、瘰疬 168

十五 疝气 168

十四 梅核气 168

十九 弦脉 169

第六章 论肝胆病治法及方药 170

一 疏肝理脾法 170

二 疏肝行气法 171

三 疏肝和胃法 171

四 疏肝温中法 172

五 疏肝养阴法 172

六 疏肝化瘀法 173

七 疏肝利水法 174

八 疏肝泄热法 174

十 平肝熄风法 175

九 平肝潜阳法 175

十一 镇肝熄风法 176

十二 柔肝熄风法 176

十三 清肝泄火法 177

十四 泻肝降火法 177

十五 养肝宁神法 178

十六 养肝明目法 178

十七 养肝振痿法 179

十八 调肝解郁法 179

十九 调肝降逆法 179

二十 平肝降逆法 180

二十一 补肝养血法 180

二十三 补肝调经法 181

二十二 补肝通痹法 181

二十四 疏肝调经法 182

二十五 暖肝散气法 182

二十六 温肝散寒法 183

二十七 敛肝散寒法 183

二十八 柔肝清热法 184

二十九 缓肝和中法 184

三十 育阴调肝法 184

三十一 滋水涵木法 185

三十二 清火泄木法 185

三十三 培土抑木法 186

三十四 清金制木法 186

三十五 和解少阳法 186

三十七 清胆和胃法 187

第四章 起居生活与养老 187

三十六 温胆降胃法 187

三十八 琉肝利胆法 188

三十九 清肝泻胆法 188

四十 清肝退疸法 189

一 急性黄疸型肝炎 190

第七章 常见肝胆病辨证论治 190

二 乙型肝炎 191

三 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 192

四 臌胀 192

五 肝痈 193

六 胆石症、胆道感染 194

七 肝郁 195

八 甲状腺机能亢进 195

九 疝病 196

十 眩晕 197

十一 乳腺病 198

十二 月经不调 198

十三 高血压病 199

十四 热淋 200

第四论 肾学论 202

第一章 论中医学之肾脏解剖、生理与病理 202

一 论肾脏之解剖部位 202

二 论肾之生理功能 203

三 论肾之病理机制 205

四 论肾与其它脏腑生理、病理关系 206

附 现代医学肾脏、肾上睬、睪丸、卵巢解剖与生理 208

第二章 古代医籍及历代名医家论“肾学” 213

一 《内经》论“肾学” 213

二 张仲景论“肾学” 215

三 朱震亨论“肾阴不足”与“相火” 217

四 孙一奎论“命门动气” 218

五 赵献可论“益肾(命门)观” 219

六 张介宾论“肾阴肾阳与命门” 220

七 李中梓论“肾脾”与“肾肝” 222

八 傅青主论“经本于肾” 223

第三章 肾之有关生理功能专题论述 225

一 论“内肾”与“外肾” 225

第四章 肾与其它脏腑、经脉有关生理联系专题论述 226

二 论“肾为先天之本” 227

三 论“肾精”与“肾气”(肾阴、肾阳) 228

四 论“命门” 229

五 论“肾主骨” 230

六 论“肾主脑髓” 231

七 论“皮毛生肾” 233

八 论“肾主外” 234

一 论“肾为胃关”与“肾胃相关” 236

二 论“心肾相交”与“心肾不交” 237

三 论“脾肾相关”(先天与后天) 238

四 论“乙癸同源” 239

五 论“金水相生” 240

六 论肾与任、冲 241

七 论肾与督脉 242

八 论“膀胱气化” 243

第五章 肾之有关病理专题论述 245

一 论肾虚之病理特性 245

二 论肾实证及其病理 247

三 论“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248

四 论“肾不纳气” 249

五 论“肾风” 251

六 论肾郁 252

第六章 肾病治法有关专题论述 255

一 论补肾法 255

二 论温柔补肾法 257

三 论“引火归源法” 258

四 论“补肾不若补脾”与“补脾不若补肾” 259

五 论泻肾法 260

六 论以泻为补治肾法 261

七 论妇科补肾法 263

八 论“金匮肾气丸”用法 264

第七章 论肾之证侯名称及治法 267

一 肾阴 267

二 肾阳 267

三 肾水 267

四 肾火 268

五 肾热 268

六 肾风 268

七 肾气 268

八 肾咳 268

十四 肾胀 269

十三 肾积 269

九 肾哮 269

十二 肾实 269

十一 肾虚 269

十 肾喘 269

十五 肾泄 270

十六 肾消 270

十七 肾著 270

十八 肾痹 270

十九 肾痿 270

二十 肾疟 270

二十八 肾痈 271

二十七 肾囊痈 271

二十六 肾囊风 271

二十四 肾雍 271

二十三 肾疝 271

二十二 肾疳 271

二十一 肾痫 271

二十五 肾心痛 271

二十九 肾疗 272

三十 肾岩 272

第八章 论肾病主证、脉舌特征及治法 273

一 眩晕 273

二 耳鸣、耳聋 273

三 健忘 274

四 善恐 274

五 盗汗 274

六 喘息 275

七 水肿 275

十 下消 276

九 骨痿 276

八 腰痛 276

十一 遗精 277

十二 早泄 277

十三 阳痿 277

十四 不射精 278

十五 强中 278

十六 癃闭 278

十七 淋证 279

十八 遗尿 279

十九 尿血 279

二十 不孕症(不育症) 280

二十一 崩漏 280

二十五 口咸 281

二十二 小产、滑胎 281

二十四 小儿五软、五迟 281

二十三 小儿解颅 281

二十六 面黑 282

二十七 白发、脱发 282

二十八 睾丸疝 282

二十九 肾之脉象 283

三十 肾之舌象 283

第九章 从肾论治在临床各科应用 285

一 从肾论治在内科疾病中应用 285

二 从肾论治在妇科疾病中应用 286

三 从肾论治在儿科疾病中应用 288

四 从肾论治在骨伤科疾病中应用 289

五 从肾论治在皮外科疾病中应用 289

六 从肾论治在五官疾病中应用 290

七 从肾论治在老年疾病中应用 291

十九 冯楚瞻治病证案 293

三 缪仲淳治麻木案 293

第十章 古代著名医家从肾论治验案选录 293

二 陆养愚治中风案 293

一 杨乘六治热病案 293

四 江应宿治虚风案 294

五 聂久吾治虚火案 294

六 薛立斋治虚损案 295

七 叶天士治虚劳案 295

八 魏玉横治劳伤案 295

九 尤在泾治内伤案 295

十 李士材治咳喘案 296

十一 林佩琴治喘嗽案 296

十二 尤在泾治痰饮案 296

十六 张景岳治肿胀案 297

十五 孙文垣治消渴案 297

十四 龚子材治眩晕案 297

十三 朱丹溪治头昏案 297

十七 薛生白治痹证案 298

十八 李东垣治痿证案 298

二十 张景岳治鼻衄案 299

二十一 张路玉治鼻衄案 299

二十二 沈明生治呃逆案 299

二十三 冯楚瞻治淋浊案 299

二十四 朱丹溪治遗精案 300

二十五 王旭高治遗精案 300

二十六 薛立斋治命门火衰案 300

二十七 薛立斋治癃闭案 301

二十八 叶天土治便血案 301

二十九 薛已等治秘结案 301

二 程门雪治瘠痱案 301

一 张山宙治中风案 303

第十一章 近代著名医家从肾论治验案选录 303

三 黄文东治虚劳(再生障碍性贫血)案 304

四 黄寿人治怔忡案 305

五 龚志贤治眩晕案 305

六 黄寿人治眩晕案 306

七 叶熙春治水肿案 306

八 冉雪峰治痹证案 307

九 张山雷治痹证案 307

十 章次公治哮喘案 307

十一 施今墨治肾不纳气虚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案 308

十二 叶熙春冶咳血案 308

十五 李斯炽治疝气(慢性睾丸炎)案 309

十六 施今墨治命门火衰泄泻案 310

十八 张锡纯治脑贫血痿废案 311

十七 张锡纯治脑充血案 311

十九 王渭川治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案 311

二十 赵锡武治风湿性心脏病案 312

二十一 关幼波治慢性肝炎案 312

二十二 关幼波治再生障碍性贫血案 313

二十三 许玉鸣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案 314

二十四 邓铁涛治甲状腺机能减退案 314

二十五 王渭川治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案 315

二十六 黄文东治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案 315

二十七 邓铁涛治硬皮病案 316

二十八 蒲辅周治前列腺肥大案 317

二十九 岳美中治慢性肾盂肾炎案 317

三十 罗元恺治不孕症案 318

第十二章 笔者临床从肾论治验案选录 319

一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案 319

二 支气管扩张案 320

三 高血压病案 321

四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案 323

六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案 324

五 慢性肝病案 324

七 白细胞减少症案 326

八 慢性肾炎案 327

九 慢性肾盂肾炎案 328

十 泌尿系结石案 328

十一 慢性前列腺炎案 329

十二 前列腺肥大案 330

十三 精囊炎案 331

十四 内耳性眩晕案 332

十五 糖尿病案 333

十六 垂体前叶机能减退症案 334

十七 甲状腺机能减退案 335

十八 男子不育案 335

十九 浸润型肺结核案 336

二十 肠结核案 337

二十一 肾结核案 338

二十二 月经失调案 339

二十三 功能性子宫出血案 340

二十四 更年期综合症案 341

二十六 慢性复发性口腔炎案 342

二十五 小儿佝偻病案 342

二十七 慢性咽炎案 343

二十九 红斑狼疮案 344

二十八 中心性视网膜炎案 344

三十 骨质增生症案 345

一 风与风证基本慨念 348

第一章 风证概述 348

二 历代医家论风 348

第五论 风证论 348

三 风证病因病机 350

四 风证临床证候特征 351

五 风证治疗原则 352

第二章 临床常见风证辨证论治 353

一 伤风 353

二 风热 353

三 风燥 354

五 风温 355

四 风火 355

六 风湿 356

七 暑风 357

八 头风 357

九 喉风 358

十 肠风 358

十一 风泻 359

十二 风水 360

十三 羊痫风 360

十四 中风 361

十五 惊风 362

十六 风疹 362

十七 破伤风 363

十八 紫癜风 363

十九 鹤膝风 364

十二 麻风 364

二 关于“食物生风”问题 365

一 关于以风作病名问题 365

三 关于风与“过敏”的关系问题 365

第三章 有关问题的讨论 365

四 关于风药特性问题 365

五 关于抽风与风药的应用问题 366

一 火与火证基本概念 368

第一章 火证概述 368

二 历代医家论火 368

第六论 火证论 368

三 火的生理功能 369

四 火的病理特点 371

五 火证治疗原则 372

一 心火 373

第二章 五脏(五志)火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 373

二 肝火 373

四 肺火 374

三 脾(胃)火 374

五 肾火 375

一 阳火 376

第三章 阳火与阴火临床特征及辨证论治 376

二 阴火 377

一 头火 378

第四章 临床常见火证辨证论治 378

二 火眼 378

三 火牙 379

四 寒包火 379

五 火咳 380

六 火喘 380

七 火泻 381

八 痰火 381

九 火中 382

十 火丹 382

十一 流火 383

十二 火毒 383

二 关于人体“火”的实质问题 384

一 现代医学中关于“火”的概念问题 384

三 关于温阳补火与滋阴降火问题 384

第五章 有关问题的讨论 384

四 关于火与风的关系问题 385

第七论 痰证论 388

第一章 痰证概述 388

一 痰与痰证基本概念 388

二 历代医家论痰 388

三 痰的产生及病理特点 390

四 痰证临床证候特征 390

三十 沈尧封治崩证案 391

五 痰证治疗原则 392

第二章 临床常见痰证辨证论治 393

一 痰热扰心 393

二 痰迷心窍 394

三 痰浊心痛 394

四 痰厥头痛 395

五 痰逆眩晕 395

六 痰扰不寐 396

七 痰阻经络 396

八 胃伏痰饮 397

九 痰饮泄泻 398

十 痰疟 398

十三 章次公治尿血案 398

十三 流痰 399

十四 李斯炽治腰痛(肾盂肾炎)案 399

十一 痰核 399

十二 痰毒 399

三 关于痰与现代医学联系问题 400

第三章 有关问题的讨论 400

二 关于痰、饮证候鉴别问题 400

一 关于痰、饮异同及特点 400

第八论 瘀证论 402

第一章 瘀证概述 402

一 瘀与瘀证基本概念 402

二 历代医学家论瘀 402

三 瘀血的形成及其病因病机特点 404

四 瘀证临床证候特征 405

五 瘀证治疗原则 407

第二章 临床常见瘀证辨证论治 409

一 瘀血头痛 409

二 瘀血心痛 410

三 瘀血痹痛 410

四 中风瘀阻经络 411

五 瘀血咳喘 412

七 瘀血发热 413

六 瘀血失眠 413

八 瘀血汗证 414

九 瘀血癫疾 414

十 瘀血淋浊 415

十一 瘀血遗精及阳萎 416

十二 瘀血经乱 417

十三 脑部外伤瘀阻 417

十四 瘀血痞块 418

第三章 有关问题讨论 420

一 关于瘀证与郁证关系问题 420

二 关于化瘀法配合其它治法的临床应用问题 420

三 关于化瘀药物的临床应用 420

第九论 湿热论 424

第一章 绪论 424

一 “湿热”含义 424

二 湿热病邪由来 425

三 湿热证病理机制 425

四 湿热与湿温关系 426

五 湿热与暑湿关系 426

六 湿热与疠气关系 426

七 湿热证治 427

一 李东垣创“湿热困胃”学说 428

第二章 前贤对湿热的论述 428

二 朱丹溪论“湿热相火为患最多” 429

三 吴鞠通论调理气机治疗湿热 429

四 薛生白论治“湿热证”专著《湿热病篇》 431

第三章 论外感湿热与内生湿热病机及其治则 438

一 论外感湿热“湿热证”病机与证治” 438

二 论内生湿热病机与证治 439

三 论肝胆湿热病机与证治 441

四 论脾胃湿热病机与证治 442

五 论黄腻苔湿热辨证 443

七 论外感湿热从肺论治 444

六 论湿热证治疗原则 444

八 论祛湿不伤阴与清热不碍湿 445

十 论湿热证误治的处理 447

九 论湿遏热伏与泄湿透热 447

第四章 论常见疾病湿热病机与证治 449

一 论蒙蔽心包症湿热病机与证治 449

二 论内伤发热湿热病机与证治 449

三 论黄疸湿热病机与证治 450

四 论重症肝炎湿热病机与证治 451

五 论胆石症与胆道感染湿热病机与证治 451

六 论痹证湿热病机与证治 452

七 论痿证湿热病机与证治 453

八 论肾病湿热病机与证治 454

九 论淋浊湿热病机与证治 455

十 论痢疾湿热病机与证治 455

十 论流行性出血热湿热病机与证治 456

十二 论妇科疾病湿热病机与证治 457

十三 论眼科疾病湿热病机与证治 457

十四 论皮外科疾病湿热病机与证治 458

第五章 临床湿热辨证验案举例 460

一 湿热证验案 460

二 咳喘验案 460

三 高血压病验案 461

五 癫痫验案 462

四 中风(脑溢血)验案 462

七 瘘证(多发性神经炎)验案 463

六 痹证验案 463

八 水肿(急性肾炎)验案 464

九 鼓胀(肝硬化腹水)验案 464

十 泄泻验案 465

十一 痢疾验案 465

十二 胆石症与胆道感染验案 466

十三 黄疸型肝炎验案 467

十四 淋证(急性泌尿道感染)验案 467

十五 滑精(前列腺炎)验案 468

十七 小儿食滞验案 469

十六 妇女白带验案 469

二十 丹毒验案 470

十八 暴发赤眼(急性结膜炎)验案 470

十九 缠腰火丹(带状疱疹)验案 470

第十论 养老论 472

第一章 中医养老概论 472

一 老年医学发展概况 472

二 老年人的生理病理 473

三 健康老人应有的生理特征 474

四 老化与衰老及其因素 475

第二章 历代医学家论老年医学 478

一 《内经》对老年医学的论述 478

三 朱丹溪著《养老论》 479

二 孙思邈著《养性篇》 479

四 汪切庵著《勿药元诠》 480

五 程钟龄论却病延年法 481

六 叶天士防治老年病的经验 482

七 岳美中治疗老年病的经验 483

第三章 老年医学的特点 485

一 老年病因特点 485

二 老年病辨证论治特点 486

三 保健运动是保持老年健康的方法 486

一 保持悄志安宁 487

二 慎防寒暑 488

三 保证充足睡眠 488

四 节制房劳 488

五 起居有常 489

六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90

第五章 保健运动与养老 492

一 五禽术 492

三 八段锦 493

二 易筋经 493

四 太极拳 494

五 气功 495

六 老年入怎样从事保健运动 497

七 运动可以防止老年肥胖及心血管病 498

八 运动、劳动与疲劳的关系 500

九 “运动成瘾”论可以休矣 501

十 国外对保健运动的研究 501

第六章 饮食营养与养老 503

一 注意营养与节制饮食 503

四 食谱与食性 504

二 老人饮食应以素食为主 504

三 饮食与“食疗” 504

五 老人饮食宜忌 506

六 饮食用于老年人防病和独病举例 507

七 饮茶习惯 508

八 切忌酗酒 508

第七章 服饵药物与养老 510

一 滋补药物的应用 510

二 服饵药物的基本原则 511

三 保健服药,宁缺毋滥 512

一 老年感冒 514

第八章 老年常见病的防治 514

二 老年肺炎 515

三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 516

四 老年肺原性心脏病 516

五 老年高血压病 517

六 老年糖尿病 518

七 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519

八 老年前列腺肥大症 520

九 老年肩臂、腰腿、足跟痛 520

附录 方剂索引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