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序幕 1
一 祖先与姓氏源流 1
二 吴江这一方水土 5
三 世纪初的东方时空 8
第二章 早年 17
一 古镇世家 17
二 父母贤达 21
三 家教肃正 25
四 师德温润 29
五 手笔初试 35
六 哥哥姐姐 41
第三章 求学 55
一 对国家的关心又复活了 56
二 倾听学术改革的号角 60
三 领悟人类生活的真相 68
四 进入体质人类学的堂奥 73
五 一生中难得的好时光 81
第四章 破题 95
一 初出茅庐 95
二 进入瑶山 100
三 甘苦自知 104
四 花蓝瑶调查 109
五 飞来横祸 114
六 无心插柳 123
第五章 留学 133
一 水路回望 133
二 登堂入室 139
三 “今天的人类学” 147
四 良师益友 155
五 文章得失寸心知 161
第六章 风雨如晦 173
一 一头钻进农村 174
二 魁阁的日子 181
三 艰难时世 188
四 “野性的呼声” 196
五 学术的进展 203
第七章 鸡鸣不已 215
一 初访美国 215
二 加入民盟 228
三 民主教授 235
四 重访英伦 247
五 学术丰收 252
六 “乡土”双璧 262
七 讲坛内外 269
第八章 接受“改造” 285
一 此改造非彼改造 285
二 六天里的民主课 294
三 清华的“大课” 301
四 六个半月的民族课 306
五 取消了社会学课 313
第九章 见证“反右” 329
一 “早春”前后 330
二 关于社会学的“几句话” 344
三 重访江村 354
四 科学体制问题讨论 368
五 多年后的一段对话 383
第十章 经历“文革” 401
一 一夜之间 402
二 干校生活 408
三 “我看人看我” 419
第十一章 复活 427
一 复出 428
二 重建社会学 433
三 “改正” 442
四 三访江村 449
第十二章 老骥伏枥 459
一 追踪“草根工业” 460
二 追踪小城镇发展 470
三 研究区域发展 481
四 民族研究新成果 492
五 追踪温州市场发展 503
六 行行重行行 515
第十三章 学术反思 529
一 重提“心态”问题 530
二 重读《生育制度》 537
三 重读《江村经济》 545
四 呼吁“文化自觉” 554
五 言者谆谆 563
第十四章 独举学灯 579
一 “逝者如斯” 580
二 “还是要无心插柳” 595
三 “圈外人语” 604
四 “浦东呼唤社会学” 610
五 “决心补课” 621
第十五章 山中岁月 海上心情 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