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变法运动》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中业著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60105696
  • 页数:34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战国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1

一 酝酿着变法风雨的春秋末世 1

1 奴隶制的危机 1

2 生产力发展的新突破 2

3 生产关系上的重大变革 6

4 阶级关系上的显著变动 8

5 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依然存在 9

6 新兴地主阶级武装夺取国家政权说质疑 10

二 从富国强兵到变法革新 13

1 七雄并立政治局面的形成和存在 13

2 从富国强兵到变法革新 15

第二章 战国变法运动的初见成效 19

— 魏文侯改革 19

1 三家分晋后的魏国 19

2 魏文侯改革的主要内容 20

3 改革在地方上的实施 27

4 魏文侯的礼贤下士及其用人之道 34

5 改革的领导集团及其主要成员 41

6 改革的成功及魏国变法的命名 50

7 魏文侯改革开创了战国变法运动 52

二 赵烈侯、公仲连的改革 55

1 改革前的赵国形势 55

2 赵烈侯、公仲连的改革 55

三 楚悼王、吴起变法 58

1 战国初年的楚国 58

2 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 59

3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 60

4 变法中新旧两种势力的激烈斗争 66

5 吴起变法的成效、意义、失败原因及其影响 66

第三章 秦、韩两国社会改革的高潮迭起 69

一 秦献公的改革 69

1 战国初年的秦国 69

2 秦献公改革的主要内容 70

3 秦献公改革的成效及其意义 72

二 秦孝公、商鞅变法 73

1 秦孝公发布求贤令与起用商鞅 73

2 变法前夕的一场辩论与新法的公布 75

3 秦孝公、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77

4 秦孝公、商鞅第二次变法的主要内容 84

5 秦孝公、商鞅变法的其他几项重要措施 89

6 秦孝公、商鞅变法的显著成效 92

三 韩昭侯、申不害的改革 95

1 韩国的形势与韩昭侯用申不害为相 95

2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原则在韩国的实行 97

3 申不害的君主用术理论 98

4 韩昭侯的“用术”实践 101

5 君主用术是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大措施 104

6 韩昭侯、申不害改革的成效 105

第四章 齐、魏、楚社会改革的风风雨雨 106

一 齐威王、邹忌的社会改革 106

1 战国前期的开国形势 106

2 齐威王用邹忌为相及改革方针的确定 107

3 齐威王、邹忌改革的主要内容 110

4 齐威王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用人之道 116

5 齐威王改革的领导集团及其主要成员 117

6 齐威王、邹忌改革的成功 121

二 齐宣王的法治与稷下学宫的兴盛 122

1 齐宣王的重用贤能之士 122

2 齐宣王时期齐国的强盛 123

3 稷下学宫及其历史作用 124

三 魏惠王的改革 130

1 魏惠王即位时的魏国形势 130

2 魏惠王改革的主要内容 131

3 魏惠王改革的功过得失 134

四 屈原《宪令》和他的法治思想 135

1 楚怀王命屈原制作《宪令》 135

2 屈原的法治思想 137

3 屈原的悲剧 138

第五章 赵、燕两国社会改革的文治武功 140

— 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 140

1 赵武灵王即位后的赵国形势 140

2 颁发《胡服令》的前前后后 142

3 攻灭中山国与诈称使者入秦 150

4 使周祒胡服傅王子何 152

5 中年传位少于与沙丘宫之变 154

6 胡服骑射是一场社会革命 157

7 胡服骑射的成功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160

二 燕王哙的改革与“让国”悲剧 162

1 战国初期的燕国 162

2 燕王哙的改革 162

3 子之篡权与燕王哙“让国”的悲剧 163

三 燕昭王、乐毅的改革 165

1 燕昭王的礼贤下士 165

2 燕昭王重用乐毅在燕回励治图强 167

3 燕昭王、乐毅改革的文治武功 169

第六章 宗室贵族的专权与六国的衰亡 176

一 楚国的宗室贵族专权及其衰亡 176

1 昭奚恤的专权 176

2 春申君黄歇的专权 177

3 楚国的衰亡及其教训 178

二 韩国的宗室贵族专权及其衰亡 180

1 韩宣惠王时期的国势日衰 180

2 公仲、公叔的专权 181

3 韩国的衰亡及其教训 182

三 齐开国的宗室贵族专权及其衰亡 183

1 靖郭君田婴的专权 183

2 孟尝君田文的专权 185

3 齐国的衰亡及其教训 187

四 赵国的宗室贵族专权及其衰亡 189

1 公子成、李兑的专权 189

2 平原君赵胜的专权 190

3 赵国的衰亡及其教训 190

五 魏国的宗室贵族专权及其衰亡 191

1 信陵君无忌的专权 191

2 魏国的衰亡 192

六 燕国的衰亡 192

第七章 布衣将相格局在泰国的确立 194

一 秦惠王的重用贤才 194

二 魏冉的专权及其被黜 196

三 秦昭王时期布衣将相格局的初步确立 199

四 秦王羸政时期布衣将相格局的确立 201

第八章 战国变法运动的最终胜利 207

一 商鞅变法是一场彻底的社会革命 207

二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法治建设 211

1 奖励耕织等发展生产政策的进一步实施 211

2 按军功授爵原则在秦国的推行 214

3 郡县制度的建立 217

4 法律制度的建设 217

5 军事制度的改革 219

6 布衣将相格局的确立 222

三 秦兼并六国的战争 222

四 秦王朝的建立与战国变法在全中国的最后胜利 224

1 中央集权制国家政体的完善和确立 224

2 颁布保护土地私有的法令 227

3 焚书坑儒的实质及其后果 227

4 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几项重要措施 230

5 战国变法运动的最终胜利 234

第九章 战国变法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 235

一 “食有劳而禄有功”在政治上使地主上升为统治阶级 235

1 “食有劳而禄有功”原则在各国的实行 235

2 旧奴隶主贵族政治特权的丧失 237

3 新兴地主在政治上上升为统治阶级 238

二 “因能而授官”从组织上使地主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240

1 “因能而授官”原则及其在各国的实行 240

2 “因能而授官”从组织上使国家政权成为地主阶级的统治工具 243

三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与中央集权制国家政体的建立 245

1 食邑制度的建立 245

2 禄粟制度的盛行 246

3 国君“用术” 247

4 县的始设 247

5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原则与中央集权国家政体的建立 248

6 中央集权制国家官僚机构的建立 250

四 “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等改变官场和社会风气的措施是推行改革的必要条件 252

五 “燔诗书而明法令”、“焚书坑儒”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预期目的 254

第十章 战国变法运动的几个问题 257

一 耕战是实现富国强兵的首要政策 257

二 赏罚是推行社会改革的有力手段 258

三 制定成文法律在于保护变法成果 260

四 战国时期经济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70

五 战国时期军事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272

六 战国变法运动的历史经验及其教训 273

1 社会陷入绝境与战国变法的发生 273

2 富国强兵的自觉意图与变法革新的客观后果 274

3 内忧外患与多难兴邦 274

4 取信于民与以法为教 275

5 切中要害的变法原则和措施使改革势如破竹 276

6 打击权贵与扫除推行新法的主要障碍 276

7 变法之后的法治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277

8 法家理论是战国变法的指导思想 277

9 变法中的新旧之争与改革的曲折反复 278

10 战国变法运动的历史教训 279

七 “智能之士”在战国变法中的关键作用 280

1 “智术之士”辅政与倡导革新和制定新律 281

2 “能法之士”入官行法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 283

3 布衣将相格局的确立是变法取得最终胜利的关键 285

第十一章 战国法治理论举要 288

一 战国时期的法家及其著作 288

1 战国时期的法家 288

2 战国法家的著作 289

二 战国法制理论的若干名词概念 290

1 宪 290

2 宪令 291

3 法令 292

4 法律 293

5 法度 293

6 法禁 294

三 法制 295

四 宪法 296

五 变法 297

六 常法 300

七 法治 301

八 法·术·势 304

1 法 304

2 术 306

3 势 308

九 厚赏重罚 310

十 刑称其罪 312

十— 以法为数 313

十二 以吏为师 315

附: 319

1 七国变法年表 319

2 六国宗室贵族专权年表 320

3 战国变法大事简表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