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中译本序 1
1 作为文学的圣经 1
写作是主体的表达 2
译校前言 4
致读者 6
圣经的作者问题 7
“圣经文学”角度的探讨 13
2 圣经的文学形式和写作技巧 15
圣经的文学形式 15
圣经的写作技巧 21
圣经中的诗歌 38
3 圣经与历史 44
把圣经当成历史读的局限性 46
五经中的历史 47
前期先知书中的历史 48
后期先知书中的历史 50
文集中的历史 50
《次经》中的历史 52
《新约》中的历史 52
圣经对史家的价值 53
4 圣经的自然背景 55
巴勒斯坦的历史沿革 56
巴勒斯坦的自然环境 58
巴勒斯坦的城镇生活和日常生活 68
5 正典的形成 72
犹太正典的形成 76
基督教的正典 81
圣经正典会变化吗? 85
6 五经的构成 88
关于摩西著作权的传统看法和早期质疑 89
底本理论的根据 92
经文的资料来源 95
各底本的编纂 100
若干附加资料 101
五经的完整性 102
7 先知作品 104
公元前8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的伟大先知 106
先知书的诗体形式 109
先知书的结构 110
先知书对早期犹太教的感召力 111
先知书对基督教的感召力 112
先知书对现代的感召力 114
8 智慧文学 116
古代以色列智者 117
正典中的智慧作品 119
晚期智慧作品中的宗教成分 126
智慧书卷的正典化 127
智慧文学的形式 129
智慧文学的感召力 133
9 启示文学 134
《但以理书》及其与先知书的比较 134
启示文学的特点 137
《启示录》和启示文学典范 140
犹太教对启示文学的拒斥 147
启示文学的基督教用途 148
启示文学的持续感召力 149
10 两约之间的历史 150
“巴比伦之囚”事件 150
从囚居地返回 153
希腊化时期 154
散居时期的犹太教 157
对复活的信奉 158
伦理二元论和宇宙二元论 161
经卷的研究 162
安条克四世 伊比法尼斯 165
马卡比家族 166
哈斯蒙尼王朝 167
大希律 168
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 170
“弥赛亚”传说 172
11 《次经》和《伪经》经外之书 176
圣经的正典化过程 176
《七十士译本》中的经外之书 181
耶柔米和《次经》 183
宗教改革时期的《次经》 184
东正教的正典 186
《伪经》 186
《新约·次经》 190
签署假名问题 192
12 福音书 195
福音书的形成 197
福音书的文学类型和构成 202
《马可福音》 205
《路加福音》 209
《马太福音》 211
《约翰福音》 214
13 《使徒行传》和“使徒书信” 219
《使徒行传》的风格、目的、权威性和基本观念 219
使徒书信 227
保罗及其思想的基本特征 229
14 圣经的翻译 244
《七十士译本》和《通俗拉丁语译本》 244
印刷术的发明和新教的改革 246
从16世纪初期的英译本到《詹姆斯王译本》 248
19世纪以来的圣经译本 251
15 圣经的宗教用途及解释 255
圣经的宗教观念 256
使用圣经的限制 258
圣经材料的选择 259
多种阐释和多重意义 263
寻找超字面意义 267
对这种解释的反应 273
现代的超字面解释 274
宗教与圣经 275
附录:以色列上帝的名称 277
译名表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