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改革·发展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基本问题》PDF下载

  • 购买积分:15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永桃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8
  • ISBN:7500602529
  • 页数:461 页
图书介绍:

目 录 1

绪论 1

第一章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16

一历史必由之路 16

近代中国的沉沦 16

英雄四起的年代 21

拯救中国之路 29

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 35

二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35

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39

历史的步伐不会倒走 46

三全力以赴建设社会主义 53

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53

历史的重任和时代的挑战 56

第二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8

一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探索前进 58

社会主义大厦的科学设计师 58

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65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曲折前进 73

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再认识 79

二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79

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再认识 88

对社会主义改革的再认识 95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00

社会主义是一般与特殊的统一 100

走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 103

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特色 106

要求和最终结果 112

打开社会历史迷宫的钥匙 112

一 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 112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12

从列宁的一个著名定义谈起 116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19

社会主义是姓“穷”还是姓“富”? 123

二探求和驾驭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125

生产力要素的系统分析 125

金刚石与石墨之间可以划等号吗? 131

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外部条件 135

地平线上闪过“经济地震”的蓝光 137

三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推进生产力发展 137

“冲浪运动”与“英国病” 141

“制高点”、“突破口”和“迂回战术” 145

第四章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经济建设 149

一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战略目标 149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依据 149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演变 151

我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 157

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 162

“七五”时期的奋斗目标 164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指导原则 166

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166

坚持社会总需求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169

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73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75

社会主义工业的现代化 175

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 179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四化的关键 185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189

原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弊端 192

第五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模式 192

一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华民族新腾飞的需要 192

我国经济体制的演变 195

改革是经济腾飞的需要 198

二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经济体制的理论 201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201

建立适应商品经济要求的新体制 206

三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 209

划分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依据 209

社会主义各国经济模式的分析比较 211

选择改革目标模式的客观依据 218

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基本要求 220

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 220

有步骤地实现新旧体制的转换 235

第六章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238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238

民主的含义和历史发展 238

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性和虚伪性 244

社会主义民主是最高类型的民主 250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55

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260

二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 260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262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内容 265

三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 273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273

社会主义民主必须法律化、制度化 275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律化、制度化的条件 277

一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282

政治体制的概念与内容 282

第七章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282

旧政治体制的弊端 287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90

二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298

探索和确定目标的重要性 298

确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依据 301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及其内涵 306

三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3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 310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及其重大意义 317

人猿相揖别 321

第八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21

一人类文明的历史回顾 321

人之初 322

野蛮和“吃人”的文明 323

血和火交织的文明 324

山外青山楼外楼 328

二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 330

地位和作用 330

对文明的新认识 330

关系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 332

两翼振飞鹏程万里 339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 342

人才成长的摇篮和智慧的皇冠 342

美的魅力 346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4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 353

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 356

树立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360

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363

生活方式的含义及其内容 365

四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 365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370

五 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73

建设中的几个关系 373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73

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76

端正党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78

一 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81

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中国的一切 381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81

改善党的领导和改进党的作风 384

二 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阶级 390

社会主义社会的工人阶阶 390

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 393

社会主义企业的主人 396

三 农民阶级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 401

八十年代的我国农民 401

农民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 404

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406

知识分子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409

四知识分子是新生产力的开拓者 409

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 412

尊重知识和尊重知识分子 417

第十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环境 422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 422

锁国还是开放? 422

历史的回顾:中国大门的几启几闭 426

是遮遮掩掩的开放,还是全面的开放? 430

二我国建设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 433

从30年代的大危机说起 433

西方世界三足鼎立,经济低速稳增 436

苏东诸国经济改革已成大势 439

第三世界步履维艰,南北关系矛盾重重 441

“市场大国”与“经济强国” 443

三我国建设面临的国际政治环境 446

两个“万亿美元”与东西南北 446

“冷战”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448

“缓和”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 451

战争与和平 454

四 中国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456

编后记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