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一、圆凿方枘:美苏不同的战后蓝图 1
不同的战后设想 1
美苏与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创立 7
东欧的安排 14
确定处置德国的原则 21
关于远东的雅尔塔交易 24
小结与短评 26
二、化友为敌:冷战肇始 30
新的格局和新的舞台 30
美苏争论加剧 35
美国推行原子外交和金元外交 43
美国冷战理论假定的形成 46
冷战的开始 49
德国的分裂 55
美国组建北约和苏联的抗衡措施 58
美苏与远东剧变 60
小结与短评 63
三、全线遏制和军事对峙:冷战的加强 68
NSC68号文件 68
美、苏与朝鲜战争 71
美、苏与对日和约 78
美国全球性遏制体系的建立 82
西德重新武装和华约组织的成立 85
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的加强 89
经济冷战的加强 91
小结与短评 93
四、乍暖还寒:从“日内瓦精神”到巴黎会议流产 97
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 97
“日内瓦精神” 103
在欧洲的对峙和第二次柏林危机 109
“戴维营精神” 115
U-2飞机事件和巴黎首脑会议的流产 118
角逐第三世界的新开端 121
逐步升级的军备竞赛和捉迷藏式的军控谈判 128
小结与短评 135
五、悬崖勒马: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和“三家条约” 139
肯尼迪政府决心“扭转颓势” 139
维也纳会谈 143
柏林危机再起和柏林墙的建立 147
古巴导弹危机 151
“三家条约” 158
小结与短评 163
六、有限缓和:60年代中后期的合作与冲突 167
60年代中后期美苏面临的形势 167
约翰逊的“架桥”政策和苏联对欧洲的两手策略 170
越南战争的考验 179
中东“六·五战争”中美苏的争夺与合作 183
防止核扩散条约的签订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的酝酿 188
葛拉斯堡罗会谈 195
小结与短评 196
七、另一种遏制:同床异梦的“缓和”高潮 200
“尼克松-基辛格主义”与苏联的“和平纲领” 200
频繁的美苏首脑会谈 207
《美苏相互关系原则协定》和《防止核战争协定》 212
限制战略武器谈判 215
欧洲的缓和 218
经济冷战的缓和与“杰克孙-瓦尼克修正案” 224
“缓和”在第三世界 227
小结与短评 236
八、攻守异势:“缓和”的衰落 240
“缓和”的“合唱”变成了“独唱” 240
“人权”之争 247
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和维也纳会晤 252
“以水对火”--苏联的全球性扩张和美国的软抗衡 254
阿富汗事件和“卡特主义” 263
小结与短评 267
九、“第二次冷战”:僵持对抗 270
里根政府的“冷战原教旨主义”和苏联的窘境 270
军备竞赛加剧和军控谈判的破裂 275
波兰危机和韩国客机事件的波澜 281
在第三世界的攻防战 284
“第二次冷战”的限度和对话的恢复 290
小结与短评 296
十、改弦易辙:“新思维”与新的缓和 299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里根政府的“现实主义” 299
首脑外交的新高潮 306
通向中导协议之路 311
美苏新缓和与地区热点的降温 315
小结与短评 323
十一、力竭精殚:冷战的终结 328
苏联改革的困境和美国的“超越遏制”战略 328
首脑会谈与冷战的结束 332
裁军谈判的新进展 337
欧洲两大集团对峙的结束 340
围绕德国统一的折冲与妥协 345
在地区性问题上走向协调与合作 348
美国不肯大规模援苏 353
美苏关系的终结 357
小结与短评 361
结束语:历史留下的思考 366
参考文献书目举要 376
一、文献资料 376
二、专著、回忆录等 378
三、报刊杂志 385
后记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