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导言 1
1、研究方法与实例调查 3
2、政治积极性——积极分子 8
第二章 小学的政治教育与性格构成 14
3、党的教育与杜威主义 15
4、政治教育的组织 19
5、区:顺从的儿童积极分子 23
6、白:有纯正癖的儿童积极分子 39
7、张:反抗的儿童积极分子 49
8、邓:讲求实际的儿童积极分子 58
第三章 青春期的政治社会化 66
9、小组 67
10、阶级教育 70
11、共产主义青年团 71
12、模范教育 76
13、英雄人物与死亡主题 84
14、英雄人物与个人主义 87
15、区:顺从的青少年积极分子 89
16、白:有纯正癖的青少年积极分子 102
17、张:叛逆的青少年积极分子 125
18、邓:抱有实用观点的青少年积极分子 139
19、阶级阵营和统一性的加强 149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政治积极性的一次检验 159
20、第一阶段:正统化的运动 160
21、第二阶段:自由化的运动 176
22、造反派的信条 182
23、脱离毛泽东主义的规范 185
24、张:文革中的造反派积极分子 193
25、邓:文革中的务实派积极分子 201
26、白:文革中有纯正癖的积极分子 208
27、区:文革中的驯服的积极分子 220
28、自我欺骗 232
第五章 非政治社会化:文化大革命的后果 235
29、非政治社会化 239
30、张 242
31、邓 246
32、白 249
33、区 252
第六章 中国的政治社会化与权威人格 257
34、权威人格 257
35、中国人的行为与权威人格 261
36、政治社会化的不同结果 265
37、权威主义与非社会化 278
38、新的一代 279
译者后记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