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
1.1 目的 2
1.2 误差讨论 3
1.3 综合性参考文献 3
2.光子束的基本参数和剂量学原理 5
2.1 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5
2.2 光子束的能量(辐射品质) 5
2.3 测量光子产生的吸收剂量的原理 6
2.3.1 概述 6
2.3.2 辐射量和单位 7
2.3.3 照射量和吸收剂量之间的关系 13
2.3.4 自由空气电离室 14
2.3.5 布拉格-戈瑞空腔电离室 15
2.3.6 光子能量大于0.6MeV时进行照射量校准的空腔电离室方法 17
2.3.7 量热法 23
2.3.8 化学方法 24
3.国家辐射标准 26
4.次级标准 27
4.1 次级标准仪器 27
4.2 射束品质的说明 28
4.3 校准次级标准或现场仪器的方法 28
4.4 校准实验室对现场仪器进行的检验 29
5.现场仪器 30
5.1.1 带分离静电计的电容电离室 31
5.1 现场仪器的类型 31
5.1.2 用电缆连接到指零读数静电计的电离室 32
5.1.3 用电缆连接到反馈静电计的电离室 32
5.2 现场仪器的校准频率 33
5.3 现场仪器的稳定性 33
5.3.1 用放射源检验稳定性 34
5.3.2 用同时或交替辐照电离室的比对法检验稳定性 34
5.3.3 检验静电计灵敏度的稳定性 35
5.3.4 保存与校准仪器有关的记录 35
5.3.5 应有的仪器数以及没有可用仪器时校准值的连续性 35
5.4 响应的线性 36
5.5 温度和气压修正 37
5.6 漏电、虚假电离 39
5.7 电离室杆效应 40
5.8 电离室的能量响应和室壁厚度 42
5.9 剂量率的影响 44
5.10 初始读数的误差 47
5.11 用电容电离室测量之前静电计的调整 47
5.12 微波干扰 47
5.13 现场仪器的储存 48
5.14 现场仪器的运输 48
6.辐射治疗机的调试运转、校准和其它测量 49
6.1 一般性的安全 49
6.2 机械、电气和光学性能 49
6.2.1 对患者的机械的和电气的安全 49
6.2.3 治疗射束、定位灯光和准直器轴的对准 50
6.2.2 辅助的照射限制 50
6.2.4 同中心装置对准中心的检验保证 54
6.2.5 辅助灯光和指示器的对准 55
6.2.6 距离指示器的精确度 55
6.2.7 治疗过程中治疗床的稳定性 55
6.3 与辐射治疗机校准有关的射束和机械特性 56
6.3.1 引言 56
6.3.2 关于治疗射束能量的详细说明 56
6.3.3 照射野尺寸的定义 58
6.3.4 射束的均匀性 59
6.3.5 与照射野尺寸有关的属性 60
6.3.7 终端误差 61
6.3.6 源的表观位置 61
6.3.8 射束监督系统的完整性 64
6.3.9 吸收剂量率和机器取向的关系 66
6.3.10 支撑射束整形块的托架造成的减弱 66
6.3.11 电子污染 66
6.3.12 中子污染 67
6.4 校准 68
6.4.1 引言 68
6.4.2 X射线机和放射性核素辐照器在空气中的校准 68
6.4.3 峰值能量从2到50MeV的X射线机及137Cs和60Coγ辐照器在水中的校准 72
6.4.4 有关校准介质的建议的综述 77
6.5.1 峰值能量10keV到2MeVX射线机的稳定性检查 78
6.5.2 峰值能量2到50MeV的X射线机及157Cs和60Co辐照器的稳定性检查 78
6.5 稳定性检查 78
6.5.3 利用邮寄的热释光剂量计做稳定性检查 79
6.6 校准的频率和运转时的常规检查 79
6.6.1 周检查 79
6.6.2 月检查 80
6.6.3 起始检查和年度检查 81
6.6.4 现场仪器的复校 81
6.6.5 独立的复审 81
6.7 吸收剂量分布 81
6.7.1 相对吸收剂量的表达式 82
6.7.2 测量方法 85
6.7.3 对137Cs和60Co的γ射线以及峰值能量等于或大于2McV的X射线,根据在推荐的校准深度的校准结果对实用参数的计算 86
7.1 不确定度的类型 88
7.吸收剂量传递过程的不确定度 88
7.2 模型的描述 90
7.2.1 第一级 国家标准局射束的标准化 90
7.2.2 第二级 次级仪器的校准 91
7.2.3 第三级 现场仪器在区域性校准实验室的校准 91
7.2.4 第四级 在医院中治疗射束的校准 92
7.2.5 第五级 传递到组织体模中的剂量 92
7.2.6 第0级 物理常数 92
7.3 总不确定度 93
附录A 定义和术语注释 96
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NCRP) 101
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出版物 110
参考文献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