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无线通信的多址接入方式 1
1.1 概论 1
1.2 多址接入种类 2
1.3 典型接入方式的图形描述 3
1.3.1 FDMA 3
1.3.2 FD/TDMA 4
1.3.3 FD/CDMA 4
1.3.4 FD/TD/CDMA 5
1.3.5 TD/SDMA 6
2.1 系统和业务的发展 7
面向未来的需要和传输能力 7
2.2 先进业务的传输要求 9
移动通信的基础和发展 13
3.1 实现移动通信的基本要素 13
3.1.1 基本技术 13
3.1.2 基本功能 14
3.2 无线通信的历史 15
3.2.1 无线通信的自然性 16
3.2.2 现代无线通信的起源 17
3.2.3 民用移动通信的发展 19
3.3 蜂窝、无线和个人通信系统的发展 20
3.4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4
3.5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6
3.6.1 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未实现的目标 31
3.6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达2 Mbps的宽带系统 31
3.6.2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33
3.6.3 标准的制定 34
3.7 面向未来的发展 39
3.8 非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42
3.8.1 专用移动无线电 42
3.8.2 卫星移动系统 43
3.8.3 国际移动卫星、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的频率划分 44
3.8.4 数字PCS 45
3.9 国家和国际标准的重要性 47
4.1 高速率移动通信系统 51
发展中的移动通信技术 51
4.2 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的性能比较 52
4.3 移动通信的多层次立体结构 54
4.3.1 MWAN 57
4.3.2 MLAN 59
4.4 未来先进移动通信系统 62
4.4.1 与网络无关的接入能力 62
4.4.2 与终端无关的控制能力 64
4.4.3 传输优化 65
4.4.4 加强应用和新应用项目的研究 66
4.4.5 应用编程界面 67
4.5 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 69
4.5.1 更小的蜂窝提高容量 70
4.5.2 密集频率重用提高容量 72
4.5.3 多波束智能天线提高容量 73
4.5.4 分层蜂窝结构 74
4.6 软件无线电 77
无线局域网 85
5.1 概述 85
5.1.1 干扰和可靠性 86
5.1.2 频率配置 87
5.1.3 用户安全 87
5.1.4 移动性 87
5.1.5 信息安全 87
5.1.6 MIAN系统 88
5.2 无线异步传输模式 89
5.3 IEEE 802.11标准 92
5.4 HIPERLAN标准 94
5.5 Ad hoc模式 96
5.5.1 路由方案 98
5.5.2 两类方案(模式)的异同 99
5.6 多目标多信道分布式系统 103
5.7 本地多点分布式系统 104
红外线无线通信 105
6.1 概述 105
6.2 红外线通信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106
6.3 红外线系统连接的分类 109
6.4 红外线技术的光电器件 110
6.5 平行板光滤波器 112
6.6 光聚焦体 114
6.7 红外线传输信道 115
6.8 系统和网络设计 116
无线因特网技术 118
7.1 背景 118
7.2 无线IP的结构 119
7.3 工作原理 123
7.4 无线电技术 124
7.4.1 全IP方式 124
7.4.2 部分IP传输 126
移动电话与用户健康 129
8.1 与电磁波相关的健康问题 129
8.2 我们的生存环境——一个充满了各种电磁波的空间 130
8.3 一些有关健康问题的报道 132
8.4 到底是皮球还是面团 136
8.5 移动电话的电磁波结构 137
8.6 人的头部会吸收多少电磁波能量 140
8.7 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吗 142
8.8 人体电磁波照射的国家标准及相关解释 142
8.9 移动电话的发射场真的有害吗 144
8.10 使用移动电话可能上瘾 145
8.11 健康保护的几点意见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