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流通与信用』教程的对象和任务 1
目录 1
第一篇 资本主义的货币流通与信用和银行的理论 15
第一章 货币的起源本质和机能 15
第一节 交换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货币的起源 15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 24
第三节 货币的诸机能 33
第四节 货币的各种机能之历史的发展 53
第一节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结构中之货币流通 65
第二章 货币制度 65
第二节 在资本主义之下的货币种类与货币制度 72
第三节 货币制度之史的发展 81
第四节 金单本位制度正常地发挥机能之条件 89
第五节 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中的货币制度 91
第三章 纸币和通货膨胀 101
第一节 纸币的性质 101
第二节 通货膨胀及其阶级的本质 106
第三节 通货膨胀过程及其对于国民经济之影响 112
第四节 通货膨胀的历史实例 121
第五节 通货稳定 128
第六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和战后之通货膨胀。战后的币制改革 134
第七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内和战后的通货膨胀 143
第八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资本主义各国之:币制改革 157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信用及其形式与作用 165
第一节 高利贷资本是借贷资本的先趋者 165
第二节 借贷资本与利息 173
第三节 资本主义信用的形式 187
第四节 借贷资本的市场 194
第五节 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200
第五章信 用的流通工具 211
第一节 信用的流通工具之性质 211
第二节 票据和票据流通 212
第三节 银行券和银行券流通 217
第四节 支票流通与无现款的结算制度 225
第一节 拟资本及其诸形态 231
第六章 虚拟资本与证券交易所 231
第二节 股份公司 237
第三节 证券交易所 247
第四节 在帝国主义时代的虚拟资本和证券交易所 253
第五节 证券交易所的组织和交易所的业务 257
第七章 银行和银行业务 267
第一节 资本主义银行的起源和作用 267
第二节 信用机关的主要种类 270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受动业务 276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能动业务 280
第五节 银行的中间业务 288
第六节 银行业务的相互关系 290
第七节 帝国主义时代银行垄断的形成和信用的特质 297
第八节 帝国主义时代银行的新作用和金融资本的产生 307
第九节 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商业银行业务性质的改变 315
第八章 发行银行 327
第一节 发行银行的起源和发展 327
第二节 银行券发行制度 331
第三节 作为中央银行的发行银行 339
第四节 发行银行和国家 346
第五节 发行银行的组织 348
第九章 支付差额和国际信用 353
第一节 支付差额 353
第二节 国际结算的信用工具 360
第三节 铸币平价和外汇行市 362
第四节 外汇投机、贴现政策和外汇政策 368
第五节 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国际结算的混乱 372
第六节 国外贸易贷款,它的方式和作用 377
第七节 国外贸易信用保险制度 384
第八节 国际长期信用 386
第一○章 货币—信用危机 395
第一节 货币信用危机的本质及其表现形式 395
第二节 货币—信用危机的两种类型 403
第三节 资本主义发展各阶段中的周期货币信用危机 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