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任继愈 1
第一章 佛教哲学的原始面貌及其基本思想 1
第一节 佛教在古印度奴隶社会的产生 1
一、印度奴隶社会的特征与种姓制度 1
二、佛教产生前后的反婆罗门思潮与哲学上的两军对战 3
第二节 原始佛教中朴素辩证法思想与宗教唯心主义的结合 8
一、传说中的释迦牟尼其人 8
二、无常和缘起思想 10
三、走向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通道 13
四、在众生平等旗帜下的苦空观 15
五、由小乘部派佛教到大乘佛教的宗教唯心主义的演进 23
第二章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9
第一节 佛教东来及其迅速传播的原因 29
一、佛教何时开始传入中国? 29
二、佛教来华后迅速传播的原因 31
三、近两千年中佛教思想发展大势 37
一、从牟子《理惑论》看佛教传入的最初反响 39
第二节 作为方士道术看的汉代佛学 39
二、安世高对小乘禅学的介绍 43
三、支谶、支谦对大乘般若学的介绍 46
第三节 魏晋玄学和佛学的合流 48
一、道安的本无说和六家七宗 49
二、僧肇对般若空义的发挥 55
三、慧远的法性论和神不灭论 63
四、竺道生的涅槃佛性学说 66
第三章 南北朝隋唐时期佛教思想的发展 71
第一节 南北朝隋唐佛教发展概况 71
一、封建统治者对佛教的大力支持 71
二、寺院经济的发展 76
三、译经事业的发展 79
四、各宗派的建立 81
第二节 佛教同儒、道的斗争和融合 82
一、佛、道两教的冲突 82
二、佛教思想与儒家孔孟之道 90
第四章 隋唐佛学各大宗派的哲学思想 97
第一节 天台宗的止观学说 97
一、天台宗的传法世系 98
二、一念三千的本体论 102
三、一心三观的认识论与三谛圆融的真理论 106
四、天台宗五时、八教的判教体系 109
五、湛然中兴台教的无情有性说 111
第二节 法相宗的唯识论体系 113
一、玄奘的西行取经与创宗依据 114
二、五位百法的图式 120
三、八识说与四分法 125
四、种子理论与转识成智说 129
第三节 华严宗的法界观 135
一、《华严经》与法藏创宗活动 135
二、一真法界观 139
三、十玄门和六相圆融 141
四、宗密的《原人论》 149
第四节 禅宗的佛性学说 153
一、禅宗兴起的历史背景与惠能的活动 154
二、心本体与见性成佛 160
三、无相、无念、无住的认识论 163
四、从机锋、棒喝到呵佛骂祖 169
第五节 三阶、三论、律、密和净土等宗概述 176
一、一度风行的三阶教 176
二、三论宗的破邪显正与二谛说 179
三、律宗的戒法与戒体观 187
四、极端神秘主义的密宗思想 190
五、盛倡念佛法门的净土宗 194
第五章 两宋至近代佛学概况 199
第一节 宋元明清各朝统治者与佛教 200
第二节 佛学各宗派盛衰的基本情况 204
第三节 佛教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影响 211
佛教哲学的核心思想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