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 第3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树基,王巨德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7811164140
  • 页数:79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专科),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根据新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精神及第二版在使用过程中的反馈意见进行了修订再版。扩大了参与的学校,邀请了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热心教学工作、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参加编写工作。编写中注意少而精,突出重点,删繁就简,着重实用原则,删减陈旧内容,增补新进展,并注意吸收现有教材精华,便于广大临床医护工作者参考。

绪论 1

一、诊断学基础的内容 1

二、诊断内容的分类 2

三、学习目的、要求和方法 2

第一篇 问诊 3

第一章 问诊 3

一、问诊的重要性 3

二、问诊的方法 3

三、问诊的注意事项 4

四、问诊内容 4

第二章 常见症状 7

第一节 发热 7

一、病因 7

二、发生机制 8

三、临床表现 8

四、诊断注意事项 12

第二节 水肿 13

一、发生机制 13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13

三、诊断注意事项 15

第三节 胸痛 16

一、病因 16

二、发生机制 17

三、临床表现 17

四、诊断注意事项 18

第四节 咳嗽与咳痰 19

一、病因 19

二、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20

三、诊断注意事项 21

第五节 咯血 22

一、病因与发生机制 22

二、临床表现 23

三、诊断注意事项 23

第六节 呼吸困难 2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5

二、临床表现 26

三、诊断注意事项 27

第七节 发绀 28

一、发生机制 28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29

三、诊断注意事项 30

第八节 心悸 30

一、发生机制 31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31

三、诊断注意事项 32

第九节 腹痛 32

一、发生机制 33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33

三、诊断注意事项 34

第十节 恶心与呕吐 35

一、发生机制 35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 36

三、诊断注意事项 37

第十一节 呕血 37

一、病因 37

二、临床表现 38

三、诊断注意事项 39

第十二节 腹泻 39

一、病因 40

二、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40

三、诊断注意事项 41

第十三节 黄疸 42

一、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42

二、病因、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43

三、诊断注意事项 45

第十四节 便血 4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46

二、临床表现 47

三、诊断注意事项 48

第十五节 血尿 48

一、病因及临床表现 49

二、诊断注意事项 49

第十六节 意识障碍 51

一、病因 51

二、发生机制及临床表现 51

三、诊断注意事项 52

第十七节 头痛 53

一、病因 53

二、发病机制 54

三、临床表现 54

四、诊断注意事项 55

第十八节 眩晕 5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56

二、临床表现 56

三、诊断注意事项 57

第十九节 抽搐 5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59

二、临床表现 60

三、诊断注意事项 61

第二十节 瘫痪 62

一、发病机制 62

二、临床表现 62

三、诊断注意事项 64

第二十一节 震颤 65

一、发病机制 65

二、临床表现及分类 65

三、诊断注意事项 66

第二十二节 晕厥 67

一、发病机制 67

二、临床表现 67

三、诊断注意事项 69

第二篇 体格检查 73

第一章 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 73

第一节 视诊 74

第二节 触诊 74

一、触诊方法 74

二、触诊注意事项 76

第三节 叩诊 76

一、叩诊方法 76

二、叩诊的注意事项 78

三、叩诊音 78

第四节 听诊 79

一、听诊方法 79

二、听诊注意事项 79

第五节 嗅诊 80

第二章 一般检查 82

第一节 全身状态检查 82

一、性别 82

二、年龄 82

三、生命征 82

四、发育、体型与营养 85

五、意识状态 87

六、面容、表情与语调、语态 88

七、体位、姿势与步态 90

第二节 皮肤及黏膜 93

一、颜色 93

二、湿度与出汗 96

三、弹性 96

四、皮疹 96

五、皮肤脱屑 97

六、皮下出血 97

七、蜘蛛痣 97

八、水肿 98

九、皮下气肿 98

十、皮下结节 98

十一、毛发 99

十二、瘢痕 100

十三、溃疡与糜烂 100

第三节 浅表淋巴结 100

一、检查方法 101

二、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临床意义 103

第三章 头部检查 104

第一节 头颅 104

一、头颅畸形 104

二、头部运动异常 106

三、头发及头皮检查 106

第二节 头部器官 106

一、眼 106

二、耳 112

三、鼻 114

四、口 115

第四章 颈部检查 120

一、颈部的外形、分区、姿势与运动 120

二、颈部皮肤与包块 121

三、颈部血管 121

四、甲状腺 122

五、气管 124

第五章 胸部检查 125

第一节 胸部的体表标志 125

一、自然标志 126

二、人为划线与分区 126

第二节 胸壁与胸廓检查 127

一、胸壁 127

二、胸廓 128

三、乳房 129

第三节 肺部检查 130

一、视诊 132

二、触诊 134

三、叩诊 137

四、听诊 140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147

急性支气管炎 147

慢性支气管炎与肺气肿 147

支气管哮喘 148

大叶性肺炎 148

胸腔积液 149

气胸 150

第五节 心脏与血管检查 151

心脏检查 151

一、视诊 153

二、触诊 155

三、叩诊 156

四、听诊 160

血管检查 177

一、视诊 177

二、触诊 177

三、听诊 180

四、血压测量 181

第六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 185

二尖瓣狭窄 185

二尖瓣关闭不全 186

主动脉瓣狭窄 187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88

心包积液 189

心力衰竭 190

一、慢性心力衰竭 190

二、急性心力衰竭 192

第六章 腹部检查 194

第一节 解剖与体表标志 194

一、腹部的范围及体表标志 194

二、腹部分区法 195

第二节 检查技术 197

一、基本要求 197

二、视诊 197

三、触诊 203

四、叩诊 213

五、听诊 216

第三节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表现和体征 217

消化性溃疡 217

急性胰腺炎 219

急性胆囊炎 220

肝硬化 221

急性阑尾炎 222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223

第七章 肛门、直肠和男性生殖器检查 224

第一节 肛门与直肠 224

一、解剖与生理 224

二、检查体位 225

三、检查方法 226

第二节 男性生殖器 228

一、阴毛 228

二、阴茎 229

三、阴囊 229

四、前列腺 230

五、精囊 231

第三节 女性生殖器 231

第八章 脊柱和四肢检查 232

第一节 脊柱检查 232

一、脊柱弯曲度 232

二、脊柱活动度 233

三、脊柱压痛和叩击痛 233

第二节 四肢和关节检查 234

第九章 神经系统检查 240

第一节 颅神经检查 240

一、嗅神经工 240

二、视神经 240

三、动眼、滑车、展神经、(Ⅲ、Ⅳ、Ⅵ) 241

四、三叉神经(Ⅴ) 242

五、面神经(Ⅶ) 242

六、位听神经(Ⅷ) 243

七、舌咽、迷走神经(Ⅸ Ⅹ) 243

八、副神经(Ⅺ) 243

九、舌下神经(Ⅻ) 243

第二节 运动功能检查 244

一、随意运动和肌力 244

二、肌张力 244

三、肌体积 245

四、不随意运动亦称不自主运动 245

五、共济运动 245

第三节 感觉功能检查 246

一、浅感觉 246

二、深感觉 247

三、复合感觉 247

四、感觉障碍类型 247

第四节 神经反射检查 248

一、浅反射 248

二、深反射 250

三、病理反射 253

四、阵挛 254

五、脑膜刺激征 255

六、直腿抬高试验 255

第五节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256

第三篇 病历书写和诊断思维方法 259

第一章 病历书写 259

一、病历的重要性 259

二、书写病历的基本要求 259

三、病历格式与内容 260

第二章 诊断步骤和思维方法 270

一、确定诊断的步骤 270

二、确定诊断的注意事项 272

三、诊断错误的原因 272

四、诊断内容 273

第四篇 实验诊断 276

第一章 血液检验 276

第一节 血液的一般检验 276

红细胞检验 277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277

二、网织红细胞计数 279

三、红细胞比容测定 280

四、红细胞平均值 280

五、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281

六、红细胞血红蛋白分布宽度 282

七、红细胞的形态改变 282

白细胞检验 283

一、白细胞分类和发育 283

二、参考值 284

三、临床意义 284

血小板检验 289

一、血小板计数 289

二、平均血小板体积 289

三、血小板分布宽度和血小板比容 290

第二节 红细胞沉降率检查 290

第三节 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291

一、确定有无贫血的试验 292

二、明确溶血存在的试验 292

三、判断溶血部位的试验 292

四、查明溶血原因的试验 293

第四节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验 294

一、血栓与止血检查的主要项目 295

二、临床应用 295

第二章 骨髓检查 300

第一节 标本的采取和送检 301

第二节 血细胞的发育规律及形态 301

第三节 骨髓细胞学检查的步骤 302

第四节 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点 304

增生性贫血 304

一、缺铁性贫血 304

二、溶血性贫血 304

三、急性失血性贫血 304

增生低下性贫血 304

一、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05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305

巨幼红细胞贫血 305

白血病 305

一、分类 306

二、急性白血病的分型 306

三、急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 307

四、慢性白血病的血液学特点 308

其他血液病 309

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09

二、多发性骨髓瘤 310

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10

第五节 常用的血细胞化学染色 311

一、过氧化物酶染色 311

二、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311

三、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 312

四、糖原染色 312

五、铁染色 313

第六节 细胞遗传学分析 314

一、染色体命名 314

二、异常染色体的命名和描写 315

三、临床常见血液病的染色体改变 316

第三章 尿液检验 318

第一节 标本的收集和保存 318

一、标本的收集 318

二、尿液标本的保存 319

第二节 理学检查 319

第三节 化学检查 321

一、尿液酸碱度测定 321

二、尿蛋白质检查 321

三、尿液糖的检查 323

四、尿液酮体检查 323

五、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323

六、尿胆原定性试验 324

七、尿中亚硝酸盐试验 324

八、隐血试验(血红蛋白定性试验) 324

第四节 尿沉渣检查 325

第五节 妊娠诊断试验 330

第六节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尿液改变 331

一、泌尿系感染 331

二、肾小球肾炎 332

三、肾病综合征 332

四、肾结核 333

五、肾结石 333

六、泌尿系肿瘤 333

第四章 粪便检查 334

第一节 标本收集 334

第二节 理学检查 335

第三节 显微镜检查 337

第四节 粪便隐血试验 339

第五节 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粪便变化 340

一、细菌性痢疾 340

二、阿米巴痢疾 340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 340

四、消化不良 340

五、肠道原虫性腹泻 340

六、霍乱、副霍乱 341

七、肠道菌群失调 341

第五章 脑脊液和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342

第一节 脑脊液检查 342

一、适应证 342

二、腰穿的主要禁忌证 342

三、标本采集 342

四、理学检查 343

五、化学检查 343

六、显微镜检查 344

七、细菌检查 345

八、常见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脑脊液实验室检查特点 345

第二节 浆膜腔穿刺液检查 346

一、浆膜腔穿刺的主要适应证 346

二、标本采集与送检 346

三、理学检查 346

四、化学检查 346

五、免疫学检查 347

六、显微镜检查 348

七、细菌学检查 348

第六章 免疫学检查 350

第一节 免疫功能检查 350

一、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350

二、血清补体测定 352

三、T淋巴细胞检查 353

四、B淋巴细胞检查 355

五、自然杀伤细胞检测 356

六、细胞因子检测 358

第二节 自身抗体检查 360

一、抗核抗体检查 360

二、类风湿因子测定 364

三、组织和细胞抗体检测 364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学检查 369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69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验 369

三、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70

四、丁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71

五、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71

六、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 371

七、输血传播病毒检测 371

第四节 常用的感染免疫检测 372

一、伤寒、副伤寒血清学检查:肥达(Widal)反应 372

二、布氏杆菌病的血清检验 372

三、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 373

四、军团菌病的血清检验 373

五、结核分枝杆菌抗体检测 374

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测定 374

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血清学检验 374

八、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检查 375

九、淋病的免疫学检查 375

十、梅毒血清学检查 375

十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血清学检验 376

十二、衣原体抗体检测 376

十三、支原体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377

十四、立克次体感染的血清学检验 377

十五、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血清抗体检验 379

十六、巨细胞病毒IgM抗体测定 379

十七、抗EB病毒抗体检测 379

十八、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血清学检验 380

十九、流行性乙型脑炎血清学检验 380

二十、登革热血清学检验 381

二十一、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学检验 381

第五节 其他免疫检验 382

一、循环免疫复合物测定 382

二、C-反应性蛋白测定 383

第七章 肝脏疾病常用实验室检查 384

第一节 蛋白质代谢功能试验 384

第二节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 387

第三节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389

第四节 染料摄取与排泄功能 389

第五节 血清酶学检查 390

第六节 肝纤维化的检查 394

第七节 肝脏病检验项目的选择 395

第八章 肾功能检查 397

第一节 肾小球功能检查 397

第二节 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测定 400

第三节 其他肾功能试验 403

第四节 肾功能检测的评价和选择 405

第九章 心肌损伤生化标志物检查 407

第一节 有关心肌蛋白检查 407

第二节 心肌酶学检查 408

第十章 血清脂类和脂蛋白检查 411

第十一章 内分泌检查 416

第一节 胰岛功能检查 416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检查 419

第三节 甲状旁腺激素检测 422

第四节 肾上腺皮质功能检验 422

第五节 肾上腺髓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427

第六节 性腺激素测定 427

第七节 垂体激素测定 429

第十二章 其他常用生化检验 432

第一节 血清电解质检查 432

第二节 铁及相关蛋白 436

第三节 血气分析和酸碱平衡 438

一、血气分析 438

二、血液酸碱平衡 440

第四节 淀粉酶和脂肪酶检验 442

第十三章 肿瘤标志物检测 444

第五篇 X线诊断 451

第一章 总论 451

第一节 X线的发现、产生与特性 451

一、X线的发现 451

二、X线的产生与特性 451

第二节 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453

一、自然对比 453

二、人工对比 454

第三节 X线检查方法 454

一、普通检查法 454

二、特殊检查法 454

三、造影检查法 455

四、X线检查方法的选择 455

第四节 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 456

一、X线诊断原则 456

二、X线影像分析与诊断 456

第五节 X线的防护 457

第六节 X线诊断及影像医学进展 457

第二章 呼吸系统 459

第一节 检查方法 459

一、透视 459

二、摄影 459

三、体层摄影 459

四、支气管造影 459

第二节 正常X线表现 460

一、肺部 460

二、纵隔 462

三、膈 463

四、胸膜 463

五、胸廓 463

第三节 胸部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464

一、支气管阻塞及其后果 464

二、肺部病变 466

三、胸膜病变 469

第四节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 472

第三章 循环系统 483

第一节 检查方法 483

一、透视 483

二、摄片 483

三、造影检查 484

第二节 心脏、大血管正常X线表现 484

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 484

二、心脏、大血管的搏动 487

三、影响心脏、大血管形态的生理因素 487

第三节 心脏、大血管病变基本X线表现 488

一、心脏及各房室增大 488

二、主动脉的改变 491

三、肺血管的改变 492

第四节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X线诊断 493

第四章 消化系统 504

第一节 胃肠道检查方法 504

一、普通检查 504

二、钡剂造影检查 505

三、血管造影 507

第二节 胃肠道正常X线表现 507

一、食管 507

二、胃 508

三、十二指肠 510

四、空肠与回肠 511

五、结肠 511

第三节 胃肠道病变的基本X线表现 512

一、形态改变 513

二、功能改变 515

第四节 胃肠道常见病的X线诊断 516

食管静脉曲张 516

食管癌 516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518

食管憩室 519

食管异物 519

胃、十二指肠溃疡 520

胃癌 522

肠结核 523

结肠癌 524

溃疡性结肠炎 526

第五节 胃肠道常见急腹症 527

胃肠道穿孔 527

肠梗阻 527

肠套叠 529

第六节 胆道疾病的X线诊断 529

一、检查方法 530

二、正常X线表现 530

三、常见病的X线诊断 531

第五章 骨、关节系统 533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533

一、普通检查 533

二、特殊检查 534

第二节 骨、关节正常X线表现 534

一、长骨 534

二、四肢关节 536

三、脊柱 536

四、颅骨 538

五、常见解剖变异 539

第三节 骨、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540

一、骨骼病变基本X线表现 540

二、关节病变基本X线表现 544

第四节 骨、关节疾病X线诊断 545

骨、关节外伤 545

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551

骨、关节结核 553

骨肿瘤 556

第六章 泌尿、生殖系统 560

第一节 泌尿系统 560

一、检查方法 560

二、正常X线表现 561

三、常见疾病X线表现与诊断 562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565

一、检查方法 565

二、正常X线表现 566

三、子宫、输卵管疾病的X线诊断 566

四、节育器的X线检查 568

第七章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569

第一节 CT装置及发展概况 569

第二节 CT成像基本原理 570

第三节 CT图像特点 570

第四节 CT扫描方法 571

第五节 CT图像分析 571

第六节 常见疾病的CT诊断 571

一、颅脑疾病的诊断 572

二、肺部疾病的诊断 574

三、腹部疾病的诊断 576

第八章 磁共振成像 579

第一节 MRI的成像基本原理 579

第二节 MRI设备 580

第三节 MRI图像特点 581

第四节 MRI检查技术 582

第五节 MRI分析与诊断 583

第六节 MRI诊断的临床应用 583

一、脑梗死 583

二、脑星形细胞瘤 584

三、脑膜瘤 585

四、脊膜瘤 587

五、椎间盘突出 587

六、主动脉夹层 588

七、肝海绵状血管瘤 588

八、胆道梗阻 589

第六篇 其他检查 591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591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591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591

二、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594

三、心电图各段的组成与命名 595

四、心电图导联体系 596

五、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的关系 600

六、平均心电轴 601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605

一、心电图的测量 605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范围 608

第三节 心房、心室肥大 615

一、左心房肥大 615

二、右心房肥大 616

三、双房肥大 616

四、左心室肥大 617

五、右心室肥大 618

六、双室肥大 619

第四节 心肌缺血 620

一、心肌缺血的基本图形 620

二、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21

三、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622

四、变异型心绞痛 622

五、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 623

第五节 心肌梗死 626

一、心肌梗死的基本图形 626

二、心肌梗死心电图的演变及分期 626

三、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定位诊断 628

四、心肌梗死心电图的鉴别诊断 628

第六节 心律失常 629

一、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629

二、心律失常的概念与分类 631

三、窦性心律及窦性心律失常 631

四、期前收缩 632

五、阵发性心动过速与非阵发性心动过速 634

六、扑动与颤动 636

七、逸搏和逸搏性心律 638

八、心脏传导阻滞 640

九、预激综合征 647

第七节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与分析 649

一、心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649

二、心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 650

三、心电图报告 651

第八节 其他常用心电学检查 652

动态心电图 652

食管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 653

起搏心电图 654

第二章 脑电图 655

一、常规脑电图 655

二、便携式动态脑电图 655

第一节 检测方法 655

一、常规检测法 655

二、特殊电极 656

三、诱发试验 656

第二节 脑电图的基本内容 656

一、频率 656

二、波幅 657

三、波形 657

四、位相 659

五、出现方式 660

六、出现部位 661

七、生理反应性 661

第三节 正常脑电图 661

一、健康成年人 661

二、儿童正常脑波的分期和特点 662

三、小儿正常脑电图诊断标准 663

四、睡眠脑电图 663

第四节 异常脑电图 664

一、成人的异常脑电图 664

二、成人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665

三、儿童异常脑电图的诊断标准 666

第五节 脑电图的临床应用及分析 667

一、脑电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667

二、脑电图的阅读、分析方法 668

第六节 脑电地形图 670

第七节 脑磁图 670

第三章 肌电图与诱发电位 671

第一节 肌电图与电诊断 671

一、肌电图 671

二、神经传导速度 677

三、重复神经电刺激及瞬目反射 680

四、各类疾病的肌电图 681

第二节 诱发电位 684

一、体感觉诱发电位 684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686

三、视觉诱发电位 688

四、运动诱发电位 689

五、事件相关电位 690

第四章 肺功能检查 691

第一节 通气功能检查 691

一、肺容积 691

二、通气功能 693

第二节 换气功能检查 697

第三节 小气道功能检查 698

第五章 超声检查 701

第一节 超声诊断的基础知识 701

一、超声波的定义及有关物理量 701

二、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701

三、超声诊断原理 703

第二节 超声检查技术 704

一、普通超声检查的种类 704

二、超声诊断新技术 705

第三节 人体组织的声学类型 707

一、无回声型无反射型 707

二、低回声型少反射型 707

三、强回声型多反射型 707

四、含气型全反射型 707

第四节 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与图像观察分析 708

一、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 708

二、超声图像的观察分析 708

第五节 超声心动图 709

一、正常超声心动图 709

二、心功能测定 715

三、异常超声心动图 717

第六节 腹部超声检查 727

一、肝脏 727

二、胆道系统 729

三、胰腺 732

四、梗阻性黄疸 733

五、脾脏 734

六、泌尿系统 734

七、妇产科 737

第七节 浅表器官超声检查 741

一、乳腺 741

二、甲状腺 743

第八节 经颅多普勒 745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技术原理 746

二、检查方法 746

三、检查结果分析 747

四、临床应用 748

第六章 消化内镜 749

第一节 内镜的种类 749

一、以结构和性能分类 749

二、以用于不同部位的分类 750

第二节 胃镜诊断 750

一、临床应用 750

二、正常胃镜所见 751

三、常见病变 752

第三节 纤维结肠镜诊断 752

一、临床应用 753

二、正常结肠镜所见 753

三、常见病变 754

附录一 临床常用诊疗技术 755

附录二 临床常用检验参考值 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