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古人的世界 1
善眩之国 2
SIREN与甘英 4
大食的战俘 7
地生羊 10
第二章 自西徂东 15
马可波罗 16
“下西洋” 19
《万国舆图》 22
《职方外纪》 26
十七世纪的梦想 30
第三章 一八四零年以前 35
巴琐马西行记 35
樊守义《身见录》 39
谢清高《海录》 44
第四章 林?始游西海 50
比徐霞客走得更远 51
从坐井观天到以蠡测海 53
思乡不羡寄居虫 56
第五章 斌椿游历欧洲 60
出洋的背景 60
久有浮海心 64
非亲到不知有此胜境 66
东土西来第一人 69
第六章 志刚初使泰西 73
跪拜礼 74
夜郎自大 76
蒲安臣使团的工作 79
炮大船坚,不如此言 82
第七章 张德彝航海述奇 87
第一批英文学生 88
同文馆 92
见所未见 95
友情和敌意 98
新事物和旧观念 101
“述奇”的价值 104
第八章 罗森见日本开国 108
海外三神山 108
花旗火船 112
马登·柏利和罗森 115
炮口下的开放 118
第九章 容闳与西学东渐 122
伶俐的小家伙 122
耶鲁的留学生 125
和太平军的接触 129
幼童留美 133
埋骨在Hartford 136
第十章 王韬的海外漫游 141
墨海书馆 142
上书太平军 146
从香港到欧洲 149
曾经沧海,放眼全球 154
扶桑之游 157
第十一章 李圭的环游地球 162
痛定思痛 163
百年盛会 166
机器正当讲求 169
大清国展览馆 173
第十二章 巴黎公社的目击者 177
一八七一年在法国 178
旁观者清 181
为公社留一信史 185
此行原委——天津教案 189
第十三章 西方文明对郭嵩焘的影响 193
孤独的先行者 194
大风吹蹙洞庭波 198
思想危机和出路 202
洋务观 205
本末论 209
巴力门和买阿尔 212
定大、虎克诸实学士 217
从退夫子到比耕到纽登 220
夷狄?中国? 224
洋务派内部的批评者 226
寂寞身后事 229
终为一中国人 234
第十四章 刘锡鸿“用夏变夷”的失败 238
一场大辩论 239
舞空枪于烟雾之中 242
郭嵩焘的死对头 247
半推半就地认错 251
旧思想的破产 255
第十五章 黎庶昌关于西洋风土的记述 260
出发点:经世之学 261
一卷西洋风俗图 264
文人·学者·外交官 268
于平实中见深意 272
第十六章 外交人才曾纪泽 277
五千年未有之创局 278
待凭口舌巩河山 281
一腔愤血 286
曾国藩的影响 291
由通西学而入洋务 295
手书日记 300
第十七章 技术专家徐建寅 306
西洋格致之学 306
军械所和机器局 310
“镇远”和“定远” 313
游历各国工厂 316
务实精神 320
身殉科学技术 324
第十八章 薛福成洋务思想的发展 328
洋务派的一颗新星 329
北洋“筹洋” 332
从防海到出使 337
始信郭嵩焘之说 341
富强之本原 346
“君民共主”好 351
非西人所得而私也 356
称使才者,并推薛曾 360
第十九章 甲午以前的日本观 366
何如璋《使东述略》 367
李筱圃《日本纪游》 373
傅云龙《游历日本图经馀纪》 377
黄庆澄《东游日记》 382
第二十章 黄遵宪及其日本研究 389
不仅仅是诗人 390
草完明治维新史 392
变法与民权 396
劫馀惊抚好头颅 400
千秋鉴借《吾妻镜》 404
第二十一章 真理和谬误:康有为的追求 408
洪水猛兽——思想导师 409
公车上书 415
以日为师,以法为鉴 419
神农尝百草 423
《意大利游记》 427
《法兰西游记》 431
第二十二章 启蒙思想家梁启超 437
决然舍去旧学 438
西学和变法 442
日本之学 446
从真理再向前跨 451
夏威夷和澳洲之行 457
新大陆 463
第二十三章 唯一的女子国外游纪 471
从闺房走向世界 471
启蒙女性 475
以国民自任 478
介绍西国艺文 482
文和诗 485
年表 490
代跋:中国本身拥有力量——编辑《走向世界丛书》的一点体会 497
后记 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