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兵略》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史美珩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821870X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正不获意则权--中国古代兵家对战争本质的论述 1

第一章 战争论--兵者,国之大事也 1

一 兵者,凶器也,战者危事 2

二 兵者,国之大事也 3

三 兵者,诡道也 4

四 兵者,文武也 5

五 兵者,权也 6

六 兵者,刑也 7

八 兵者,礼义忠信也 8

七 兵者,拨乱之神物也 8

第二节 伤害之生久矣--中国古代兵家对战争起源问题的探讨 10

一 与民皆生论 10

二 太古无兵论 12

第三节 忘战必危,好战必殆--中国古代兵家对战争的态度 14

一 偃兵废武论 15

二 穷兵黩武论 16

三 义兵慎战论 17

第一节 居安思危,治不忘乱--一个颠扑不破的治国安邦的战略思想 21

第二章 战略论--国不可一日无兵 23

第二节 富国强兵,以备不虞--战备工作的方方面面 27

一 军国之要,在于修政--政治上备战 27

二 强兵之急,在于富国--经济上备战 29

三 安国之道,先戒为宝--思想上备战 32

四 简募良才,厉兵秣马--军事上备战 35

五、亲仁善邻,合纵连横--外交上备战 40

第三节 制人而不制于人--战略的基本原则 42

一 规于未兆,防患未然--超前性原则 43

二 兵未出境,天下无敌--超盖性原则 45

三 因“任”置“器”,量力而行--相称性原则 47

四 过胜之道,必反于已--求已性原则 49

五 事有所隐,兵有所寓--隐蔽性原则 51

六、屯田御边,千古之策--平战结合原则 54

七、五事八备,整体备战--整体性原则 55

第三章 民本论--兵之所以胜者,民也 59

第一节 祸福非天,事在人为--民本论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基础 60

一 民为神主论 60

二 天行有常论 62

三 成败由人论 63

四 借神愚人论 66

第二节 民为君本,民贵君轻--民本论的政治思想基础 68

一 民为邦本论 68

二 民贵君轻论 70

第三节 攻战之本,系乎民心--民本论的军事思想 71

一 民心决胜论 72

二 天地为助论 75

三 因民得心论 80

第一节 将者,国家安危之主也--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87

第四章 将帅论--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87

一 将者,心也 88

二 将者,成败之所系也 90

第二节 将者,总文武,兼刚柔也--将帅应具备的条件 97

一 将者,智、信 仁、勇、严也--孙武的“五德”“五危”论 98

二 将者,理、备、果、戒、约也--吴起的“五慎”“四德”论 99

三 将者,智、仁、勇也--申包胥的“三德”论 99

四 王者之将,唯知道--孙膑的“知道”“五德”论 100

五 将者,仁、义、智、勇、信也--司马穰苴的“五德”论 101

六 将者,勇、智、仁、信、忠也--《六韬》的“五材”“十过”论 101

七、将者,能柔能刚,能弱能强--《三略》的“十二能”论 102

八 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淮南子》的将才论 103

九 将者,智、仁、敬、信、勇、严也--王符的“六德”论 103

十 将者危任,师出以律--诸葛亮的“十五律”论 104

十一 将者,仁、义、忠、信、智 勇、严、明也--杜牧的“八德”论 105

十二 将者,智、勇、忠、仁、信也--朱元璋的“五事”论 105

十三 兼以文义,雅有德量,大将也--戚继光的“八德”“七害”论 105

第三节 岁寒,知松柏之后凋也--兵家的知人之道 107

一 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 108

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108

第四节 将帅非恩幸之任--兵家的用人之道 112

一 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全面性原则 113

二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实践性原则 115

三 小大之才,各尽其用--优化性原则 117

四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专任性原则 119

五 不拘一格,唯能是用--开放性原则 122

六 小节小失,不害大用--辩证性原则 123

第五章 心战论--夺人而不夺于人 125

第一节 兵之所以战者,气也--军心士气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25

一 三军可夺气 134

第二节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心战的具体内容 134

二 将军可夺心 137

第三节 夺人而不夺于人--心战的基本原则 139

一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至上原则 139

二 心战之道,以和为贵--精诚团结原则 141

三 安危必同,生死与共--将帅表率原则 143

四 恤民善俘,军之善政--恤民优俘原则 146

五 赏信罚明,人不幸生--赏信罚明原则 149

六 艺高人胆大,器精人轻战--锋锐技精原则 153

七 教之以礼,励之以义--明耻教战原则 155

第六章 大谋论--小不忍则乱大谋 160

第一节 用兵之道,先谋为本--一个千古不移的军事规律 160

第二节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战略在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164

第三节 审知天下,集思广益--战略制定的前提与条件 168

一 遍知天下--制定战略的出发点 168

二 因“道”设谋--制定战略的根本原则 172

三 集思广益--制定战略的基本方法 175

四 以史为鉴--制定战略的重要条件 181

一 小利不趋,小患不避--全局性原则 182

第四节 深谋远虑,慎其始终--战略要求的基本原则 182

二 非百胜不战,非万全不斗--万全性原则 185

三 缓急有序,成之有次--有序性原则 187

四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优选性原则 189

五 理而后进,得欲而止--有理、有利、有节原则 192

第七章 全胜论--不战而屈人之兵 195

第一节 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一个传统的战略与策略 196

第二节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胜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205

一 慑之以威,怀之以德--政治战 205

二 欲取姑予,张机设陷--经济战 209

三 伐敌之谋,以谋伐敌--谋略战 212

四 折冲樽俎,决胜千里--外交战 214

五 销魂摄魄,攻心夺志--攻心战 216

六 阴倾之术,毁人之国--颠覆战 217

第三节 不战而胜,非不战也?柔武也--不战而胜的实质 221

第八章 主动论--致人而不致于人 224

第一节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对中国古代兵家主动权理论的简略回顾 225

第二节 千章万句,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中国古代兵家争取主动权的十大军事原则 230

一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先为不可胜原则 230

二 知彼知已,兵家大要--知己知彼原则 232

三 慎以行师,至道也--深谋慎战原则 235

四 善用兵者,勿以短击长--扬长避短原则 237

五 审敌虚实而趋其危--避实击虚原则 239

六 兵贵先--先机制敌原则 241

七 多方以误之--藏机误敌原则 242

八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握机乘敌原则 243

九 三军之事,莫重于秘--机事贵密原则 245

十 胜负乃兵家常事--辩证思维原则 247

第九章 诡道论--误人而不误于人 249

第一节 兵家自古诡道--对中国古代兵家诡道思想的历史考察 250

第二节 兵不厌诈--三十六计 264

第三节 误人而不误于人--实施诡道的基本原则 273

一 兵因敌而制胜--因情施诈原则 273

二 形人而我无形--示形误敌原则 274

三 乘人之危,伺隙捣虚--乘敌之隙原则 276

四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利用矛盾原则 277

五 两害相衡取其小--舍车保帅原则 278

六 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强而避之原则 278

七 我可谋人,人亦可谋己--防诈破诈原则 279

第十章 如神论--因敌之变而胜之者,谓之神 281

第一节 五光十色的“如神”论 282

一 仁人之兵论 282

二 因敌制胜论 282

三 独知独见论 283

四 谋之于阴论 284

五 阴阳莫测论 285

六 乘瑕则神论 285

七 器精艺高论 286

八 兵权贵一论 287

九 将才足备论 288

十 积多成神论 289

第二节 用兵如神的真谛 290

一 料事如神的认识论 291

二 神机妙算的决策论 291

三 神机制敌的实践论 292

本书引用书目 294

综合索引 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