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定义 1
1.1 一般术语 1
1.2 振动和冲击 5
1.3 声波 6
1.4 传声系统 8
1.5 声学仪器、设备 12
1.5.1 换能器 12
1.5.2 声学仪器 13
1.5.3 录声和放声系统 14
1.6 水声学 15
1.7 超声学 17
1.8 生理声学 18
1.9 语言声学 20
1.10 音乐声学 21
1.11 音质和噪声控制 22
2.1.2 SI单位 25
2.1.1 SI基本单位的定义 25
2.1 国际单位制SI 25
第二章 单位,级 25
2.1.3 SI单位的倍数和分数 26
2.1.4 与SI单位并用和暂时并用的单位 27
2.1.5 建议不再使用的单位 28
2.1.6 可用的对数值 28
2.2 声学单位 29
2.3 单位转换 29
2.4 级和分贝 30
2.4.1 主要声学量的级和基准量 30
2.4.2 分贝和比值的换算 31
2.4.3 声级的结合 33
第三章 常用符号和常数 35
3.1 常用符号 35
3.1.1 拉丁字母 35
3.1.2 希腊字母 36
17.6.4 混响的起伏 37
3.2 基本物理常数 37
3.3 声学常数 38
4.1 简单振动系统(质量弹簧系统) 39
第四章 振动和冲击 39
4.1.1 自由振动 39
4.1.2 受迫振动 40
4.1.3 共振特性 40
4.1.4 重弹簧 42
4.2 叠加定律 42
4.2.1 非正弦力 42
4.2.2 过渡状态-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 44
4.3 多共振系统 47
4.3.1 自由振动 47
4.3.2 简正振动方式 48
4.3.3 二自由度 49
4.4 分布系统 50
4.3.4 转动系统 50
4.4.1 弦 51
4.4.2 梁 52
4.4.3 膜 55
4.4.4 板 58
4.4.5 其它振动系统 60
4.5 近似方法 60
4.5.1 变分法,Rayleigh-Ritz法 60
4.5.2 有限元法 62
4.5.3 统计能量分析 64
4.6 振动的评价标准 67
4.6.1 振动对人的影响和评价标准 68
4.6.2 机器的振动 69
4.6.3 机器的动平衡 69
4.6.4 对转子平衡的要求 70
4.6.5 平衡机 71
4.7 隔振 71
4.7.1 传递比 71
4.7.2 弹簧 73
4.7.3 阻尼 75
4.7.4 典型隔振器的设计 76
4.8 振动阻尼材料 77
4.8.1 板的阻尼和测量方法 78
4.8.2 阻尼系数 79
4.8.4 其他阻尼方法 81
4.8.3 动力吸振器 81
4.9 包装问题 82
4.9.1 近似估计 82
4.9.2 隔冲击理论 83
4.9.3 包装材料 83
4.9.4 落地试验 84
4.10 振动试验 84
4.10.1 正弦式振动 84
4.10.2 宽带无规振动 85
4.10.3 冲击 85
4.11.1 统计分析 86
4.11 随机过程 86
4.11.2 分布函数 88
4.11.3 零值分布 89
4.11.4 有限时间、频率范围内积分问题 90
第五章 动力类比 92
5.1 概述 92
5.2 阻抗类比 92
5.2.1 阻力元件 92
5.2.2 惯性元件 93
5.2.3 弹性元件 94
5.2.4 电、振动、转动和声四种系统中元件的图示法 95
5.2.5 一维系统的描述 96
5.3 阻抗类比的应用 97
5.3.1 汽车消声器(声系统) 97
5.3.2 机器的隔振器(振动系统) 98
5.3.3 振动阻尼器(转动系统) 98
5.4 导纳类比 99
5.3.4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力电系统) 99
5.4.2 力导 100
5.4.3 质量 100
5.4.4 力顺 100
5.4.1 力导纳 100
5.4.5 振动系统和电系统中元件的图示法 101
5.4.6 一维振动系统的导纳类比型描述 102
5.5 导纳类比的应用 102
5.5.1 作用于振动膜片的空气负载 102
5.5.2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 103
5.6 阻抗类比与导纳类比的转换 104
第六章 气体的声学特性 105
6.1 密度 105
6.2 大气压力和温度 105
6.3 比热 106
6.4 粘滞系数 107
6.5 热传导率 108
6.6 传播速度 109
6.7 高度 112
6.8 特性阻抗 112
6.9 衰减 112
第七章 大气中的声传播 122
7.1 大气结构和特性 122
7.1.1 大气结构 122
7.1.2 标准大气 122
7.1.3 海平面大气的平均数值 124
7.2.5 波动方程 125
7.2.4 声速 125
7.2 声波方程 125
7.2.3 物态方程 125
7.2.2 连续方程 125
7.2.1 运动方程 125
7.3 声波传播的基本现象 128
7.3.1 声波的干涉和衍射 128
7.3.2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129
7.3.3 全反射和镜反射 130
7.3.4 声波的散射 130
7.4 大气中的声衰减 131
7.4.1 大气中的声吸收 131
7.4.2 雨、雪、雾的影响 133
7.4.3 温度梯度的影响 133
7.4.4 风场的影响 134
7.4.5 地面效应的影响 134
7.5 大气中声波传播的方式 134
7.5.1 均匀大气中靠近地面的声传播 135
7.5.2 空对地的声波传播 135
7.5.3 大气中声波的异常传播 135
7.6 大气中声波传播的射线理论 135
7.6.1 声线方程 135
7.6.2 有温度梯度的分层大气中的声道 136
7.7.1 导波存在的条件 137
7.7.2 次声在大气中的传播 137
7.7 爆炸波的次声传播 137
7.8 等离子体声学 138
7.8.1 弱电离气体 138
7.8.2 强电离气体 139
7.8.3 磁声波 140
第八章 液体的声学特性 142
8.1 概述 142
8.2 弛豫机理 142
8.3 正常液体 142
8.4 Kneser液体 143
8.5 缔合液体 146
8.6 混合液体 150
第九章 固体的声学特性 151
9.1 固体声波 151
9.1.1 各向同性、均匀固体 151
9.1.2 各向异性固体 152
9.1.3 特性阻抗 152
9.2 固体的性质 157
9.2.1 一般物理性质 157
9.2.2 固体材料的力学性质 159
9.2.3 金属、玻璃、塑料的声速和特性阻抗 160
9.2.4 声波的衰减 161
9.3.1 铁磁材料 162
9.3 其它性质 162
9.3.2 超导材料 162
9.3.3 线规和螺纹 163
第十章 换能材料 164
10.1 压电晶体 164
10.2 电致伸缩和磁致伸缩材料 168
10.3 磁致伸缩换能器的等效电路 169
第十一章 非线性声学 171
11.1.1 空气中的平面波 171
11.1 大振幅声波 171
11.1.2 锯齿波的形成 172
11.1.3 谐波的产生 173
11.2 流体的非线性 173
11.2.1 非线性参数 173
11.2.2 流体中的大振幅波 175
11.2.3 大振幅声波的吸收衰减 177
11.2.4 弱冲击波概念 177
11.2.5 参量阵,波的干涉 178
11.2.6 反射,折射 179
11.3 固体中的大振幅波 180
11.4 冲击波 180
11.4.1 稳态冲击波 181
11.4.2 弱冲击波 183
11.5 爆炸波 183
11.5.1 缩尺定律 184
11.5.2 大气爆炸 184
11.5.3 水下爆炸 188
11.6 轰声 189
11.7 声辐射压力 190
11.7.1 瑞利辐射压力 191
11.7.2 朗之万辐射压力 191
11.7.3 辐射压力的应用 191
第十二章 流动媒质声学 193
12.1 流体动力声源 193
12.1.1 单极子 193
12.1.2 偶极子 193
12.1.4 三类声源的比较 194
12.1.3 四极子 194
12.2.2 强度变化 195
12.2 多普勒效应 195
12.2.1 频率变化 195
12.2.3 偶极子声源的多普勒效应 197
12.3 调制气流声源 197
12.4 偶极子声源 199
12.4.1 风吹声 200
12.4.2 边棱音 200
12.4.3 螺旋桨噪声 201
12.4.4 风扇噪声 203
12.5 喷注和火箭噪声 203
12.5.2 噪声级和功率 205
12.5.1 喷注结构 205
12.5.3 频谱 207
12.5.4 阻塞喷注噪声 208
12.6 附面层压力起伏 209
12.7 燃烧噪声 210
12.7.1 燃烧噪声的性质 210
12.7.2 火焰产生声音的机理 211
12.7.3 壳中火焰噪声 212
12.7.4 燃烧系统的噪声降低 213
12.8.1 力阻抗 213
12.8 气流中的声学材料 213
12.8.2 穿孔板的声阻抗 214
12.8.3 管口的反射 215
12.8.4 管道衰减 216
第十三章 声辐射和传输元件 217
13.1 声辐射 217
13.1.1 辐射阻抗 217
13.1.2 辐射声功率 217
13.1.3 指向性辐射 217
13.2 辐射器的辐射阻抗 218
13.2.1 无限障板中的活塞 218
13.1.4 远场与近场 218
13.2.2 长管管端的圆形活塞 220
13.2.3 自由空间的振动活塞 220
13.3 辐射器的指向特性 221
13.3.1 点声源 221
13.3.2 偶极声源 222
13.3.3 点声源阵 222
13.3.4 线声源 222
13.3.6 圆形活塞声源 223
13.3.5 用移相法偏转声束 223
13.3.7 圆锥形膜片 224
13.4 声元件 225
13.4.1 声阻 225
13.4.2 声质量 226
13.4.3 声顺 226
13.4.4 在相对两边上有孔的空腔 227
13.4.5 中等大小的管子 227
13.4.6 简单共振器 227
13.4.7 穿孔板 228
13.5 喇叭 230
13.4.8 声变量器 230
13.5.1 嗽叭方程和它的解 231
13.5.2 有限喇叭的特性 232
13.5.3 用作连接器的喇叭 233
13.5.4 接收嗽叭 235
第十四章 电声学 236
14.1 换能器的基本原理 236
14.1.1 换能器的类型 236
14.1.2 换能器的四端网络 236
14.1.3 换能器的基本方程 237
14.1.6 换能器特性的控制方法 238
14.1.4 动力类比法 238
14.1.5 换能器材料 238
14.1.7 换能器的辐射功率 239
14.1.8 磁路设计 240
14.1.9 音圈 241
14.1.10 嗽叭设计 244
14.2 传声器 245
14.2.1 传声器的分类和技术特性 245
14.2.2 传声器的指向特性 246
14.2.3 声压传声器 248
14.2.4 压差传声器 252
14.2.5 复合传声器 255
14.2.6 其它传声器 256
14.2.7 次声传声器 257
14.2.8 传声器的测量 257
14.3.1 扬声器的分类和技术特性 258
14.3.2 直射式电动扬声器 258
14.3.3 喇叭式电动扬声器 262
14.3.4 高保真度扬声器 264
14.3.5 气流调制式扬声器 274
14.3.6 其他类型扬声器 277
14.4 耳机 278
14.3.7 扬声器的测试和主观评价 278
14.4.1 电磁式耳机 279
14.4.2 晶体耳机 280
14.4.3 电动式耳机 280
14.4.4 静电式耳机 280
14.4.5 骨导耳机 280
14.4.6 耳机的测量 281
14.5 拾振器 281
14.5.1 拾振器的基本原理 281
14.5.3 感应式速度计 282
14.5.2 电容式测振计 282
14.5.4 压电式加速度计 283
14.5.5 涡流式测振计 283
14.6 录声 283
14.6.1 机械录声 284
14.6.2 光学录声 289
14.6.3 磁性录声 291
14.6.4 立体声录放系统 296
14.7 电声设备 297
15.1 概述 298
第十五章 测量与分析 298
15.2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99
15.2.1 信号类型 299
15.2.2 模拟信号的产生 299
15.2.3 数字信号 301
15.3 测量仪表基本单元的特性 303
15.3.1 放大 303
15.3.2 电压调节、计权网络和积分网络 305
15.3.3 频率分析 306
15.3.4 统计分析 308
15.3.5 检波与平均 309
15.3.6 显示 311
15.3.7 记录 312
15.3.8 供电 312
15.4 数字测量技术 313
15.4.1 数字滤波 313
15.4.2 相关技术 314
15.4.3 快速傅里叶变换 316
15.5 声学和振动测量仪表 317
15.5.1 声级计 317
15.5.3 测振计 318
15.5.2 噪声剂量计 318
15.5.4 滤波器和分析器 319
15.5.5 统计分析仪 320
15.5.6 信号发生器 320
15.5.7 显示与记录仪器 321
15.6 快速分析系统 324
15.6.1 实时分析系统 325
15.6.2 数字相关仪 328
15.6.3 快速傅里叶分析系统 328
15.6.5 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 329
15.6.4 小型通用计算机 329
15.6.6 计算机在声学中的应用 330
15.6.7 计算机的外围设备 331
15.7 实验误差 331
15.7.1 系统误差 331
15.7.2 无规误差 332
15.7.3 实验结果的检查 333
15.7.4 最小二乘法 334
15.7.5 无规噪声测量中的误差 334
16.1.2 烟点法 335
16.1.1 瑞利盘 335
16.1 波动测量 335
第十六章 校准 335
16.1.3 热线法 336
16.2 传声器的校准 336
16.2.1 声压灵敏度和声场灵敏度 336
16.2.2 各种校准方法的比较 337
16.2.3 耦合腔互易校准 338
16.2.4 自由场互易校准 340
16.3.1 活塞发生器 343
16.3 标准声源 343
16.2.5 自互易校准 343
16.3.2 热致发生器 344
16.3.3 静电激励器 345
16.3.4 其它声级校准器 345
16.4 加速度计校准 346
16.4.1 标准加速度计校准 346
16.4.2 在精密振动台上进行校准 346
16.4.3 在冲击台上进行校准 346
16.5 标准频率源 347
16.5.1 一级频率标准 347
16.4.4 互易校准 347
16.4.5 球振法 347
16.5.2 其它频率标准源 348
16.6 频率源的校准 348
16.6.1 拍频法 348
16.6.2 示波器法 348
16.6.3 频率计法 349
16.6.4 电桥法 349
第十七章 水声学 350
17.1 声呐方程 350
17.2.1 换能器阵 351
17.2 换能器 351
17.2.2 声源级 353
17.3 水下声传播、传输损失 354
17.3.1 发散损失 354
17.3.2 海水吸收 355
17.3.3 海水中的声速 356
14.3 扬声器 358
17.3.4 海面和海底 359
17.3.5 声道 360
17.3.6 起伏 362
17.4.1 目标强度的计算 364
17.4 目标强度 364
17.3.7 海上风浪的分级 364
17.4.3 重要目标的强度 366
17.5 环境噪声 366
17.4.2 简单形状的目标强度 366
17.5.1 深海中的环境噪声 367
17.5.2 浅海中的环境噪声 368
17.6 混响 368
17.6.1 体积混响 369
17.6.2 海面混响 370
17.6.3 海底混响 370
17.7.1 检测阈的定义 371
17.7 检测阈 371
17.7.2 检测阈值 372
第十八章 声能学和超声学 373
18.1 总论 373
18.1.1 声能学的范围 373
18.1.2 所使用的声波类型 374
18.1.3 表面波 374
18.2 超声发生器 376
18.2.1 压电换能器 377
18.2.2 磁致伸缩换能器 382
18.2.3 电磁换能器 385
18.2.4 喷注发生器 386
18.3 声对物质的影响 388
18.3.1 对质点运动的影响 389
18.3.2 声波对流体中悬浮质点的稳定力 391
18.3.3 空化 392
18.4 在检测、光学和电子学中的应用 395
18.4.1 声全息 395
18.4.2 声光作用 397
18.4.3 表面波器件 400
18.5.1 声子 401
18.5 特超声 401
18.5.2 超导体隧道接触换能器 402
第十九章 语言声学 404
19.1 发音器官和语音 404
19.1.1 发音器官 404
19.1.2 语音 404
19.2 语音的物理特性 406
19.2.1 发音器官的声学特性 406
19.2.2 发音器官的类比线路 406
19.2.3 声调的物理特性 408
19.2.4 语音频谱 408
19.2.5 语言的平均频谱和动态范围 410
19.3 语音的统计特性 411
19.3.1 汉语音位的一维概率分布 411
19.3.2 汉语音位的二维概率分布 412
19.3.3 汉语语词结构和分布规律 415
19.4 语言传递系统的质量评价 416
19.4.1 语言清晰度试验方法 416
19.4.2 汉语清晰度试验结果 425
19.4.3 语言可懂度理论 427
19.4.4 择优试验 429
19.5.1 语言识别设备 432
19.5 语言机器 432
19.4.5 响度评定法 432
19.5.2 声码器 433
第二十章 听觉 436
20.1 听觉器官 436
20.2 听阈、感觉阈 437
20.3 耳聋 437
20.3.1 老年性耳聋 438
20.3.2 噪声性耳聋 438
20.3.3 脉冲声引起的听力损失 440
20.3.5 噪声损伤听力的理论 441
20.3.4 偶然暴露 441
20.4 差阈 442
20.5 响度、响度级 443
20.5.1 连续声音的响度和响度级 443
20.5.2 脉冲声的响度 444
20.5.3 响度级受年龄的影响 444
20.6 音调 445
20.7 掩蔽,临界频带 446
20.7.1 噪声掩蔽 446
20.7.2 主观谐音 447
20.8 双耳定位、听觉住留和积分 448
20.9 测听技术 449
20.9.1 听力计测量 449
20.9.2 仿真耳校准 450
20.9.3 对语言的听力损失 451
第二十一章 建筑声学 452
21.1 室内声场 452
21.1.1 分析室内声场的方法 452
21.1.2 平均自由路程 452
21.1.3 平均吸声系数 452
21.2 混响和最佳混响 453
21.2.1 混响时间 453
21.1.4 声音在房间内的建立过程 453
21.2.2 其他混响时间公式 454
21.2.3 最佳混响时间 454
21.2.4 声波比和等效混响 457
21.2.5 耦合房间中的混响过程 458
21.2.6 两个房间用电声系统耦合时的混响过程 458
21.2.7 混响时间的测量 459
21.2.8 各类房间中测量的混响时间 461
21.3.1 材料的吸声方式和分类 462
21.3.2 声阻抗和吸声系数 462
21.3 吸声材料 462
21.1.5 声音在房间内的衰变过程 463
21.3.3 多孔材料 467
21.3.4 共振吸声器 471
21.3.5 有源减噪,电子吸声器 472
21.3.6 吸声系数表 473
21.4 隔声 478
21.4.1 声音传入房间的途径 478
21.4.2 室内允许噪声级 478
21.4.3 隔声构件(无限大)的声学特性 479
21.4.4 均匀密实单层墙(板)的隔声量 480
21.4.5 单层墙(板)隔声量的经验公式 482
21.4.6 平均声压级差 482
21.4.7 复合结构的隔声量 482
21.4.8 刚性墙前加弹性层时隔声量的改善 484
21.4.9 隔声量的测量 485
21.4.10 撞击声 488
21.4.11 隔声指数和它的测量 489
21.4.12 室内噪声级计算 490
21.5.2 简正方式和简正频率 491
21.5.1 室内波动方程和它的解 491
21.5 物理声学 491
21.5.3 方向分布 493
21.5.4 房间形状对简正频率分布的影响 494
21.5.6 房间内的稳态声压和暂态声压 494
21.5.6 房间的传输响应 495
21.5.7 室内声场的空间起伏 495
21.6 几何声学 496
21.6.1 声音的扩散和房间形状的关系 496
21.6.2 与房间形状有关的特殊现象 497
21.6.3 声线和波阵面的作图法 497
21.6.5 观众厅的平面和楼座形式 498
21.6.4 每个座位的最佳体积 498
21.7 脉冲测量 501
21.7.1 厅堂中的脉冲测量 501
21.7.2 回声图 501
21.7.3 回声图的定量指标 501
21.7.4 哈斯效应 502
21.7.5 回声的主观评价 503
21.7.6 多个延时声的音质评价 504
21.7.7 回声引起的染色效应 504
21.8.2 光学方法 505
21.8.3 超声模型方法 505
21.8.1 房间音质模拟方法 505
21.8 房间音质模拟 505
21.8.4 数字模拟方法 507
21.9 方向性扩散和其他音质评价标准 507
21.9.1 其他扩散评价标准 508
21.9.2 回声的方向分布 508
12.9.3 方向性扩散 509
21.9.4 清晰度 510
21.9.5 相关标准 510
21.10 声学实验室 510
21.10.2 混响室 511
21.10.1 实验室的隔声措施 511
21.10.3 隔声室 512
21.10.4 消声室 513
21.10.5 半消声室和卦限消声室 514
21.10.6 高声强试验室 514
第二十二章 音质控制 515
22.1 引言 515
22.2 放声 515
22.2.1 放声系统的分类和要求 515
22.2.2 指向性辐射系统 516
22.2.3 室外放声系统的声场 518
22.2.4 室内放声系统的声场 519
22.3 扩声 520
22.3.1 扩声的特点和要求 520
22.3.2 室外扩声系统的声反馈 520
22.3.3 室内扩声系统的声反馈 521
22.3.4 拾声技术 522
22.3.5 声反馈的抑制 523
22.3.6 扩声系统的最大功率增益 525
22.3.7 具有延时线的扩声系统 527
22.4.1 引言 528
22.4 人工混响 528
22.3.8 远距离语声广播 528
22.4.2 用亥姆霍兹共振器来增加播音室的混响时间 529
22.4.3 用可变吸声器调节混响时间 529
22.4.4 混响器 530
22.4.5 立体混响系统 533
22.4.6 伦敦皇家节日音乐厅的“受援共振”系统 535
22.4.7 播音室的人工混响 537
22.5 立体声 537
22.5.1 概述 537
22.5.2 立体声传输原理 538
22.5.3 双通路立体声 539
22.5.4 多通路立体声 541
22.5.5 赝立体声 541
22.5.6 立体声的应用 542
第二十三章 噪声控制 543
23.1 常见噪声源的特性 543
23.1.1 部分工业噪声源的测量数据 543
23.1.2 航空噪声源 545
23.1.3 噪声源的平均频谱 546
23.2.2 噪声对人的心理效应 549
23.2 噪声的危害 549
23.2.1 噪声的物理效应 549
23.2.3 噪声的生理效应 550
23.3 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 550
23.3.1 测听技术 550
23.3.2 老年性耳聋 550
23.3.3 稳态噪声下的连续暴露 551
23.4 噪声评价参数 551
23.4.1 声压级、声级和功率级 552
23.4.2 响度 552
23.4.4 噪声评价数NR 560
23.4.3 清晰度指数和语言干扰级 560
23.4.5 等效噪声级(平均声级) 563
23.4.6 交通噪声指数TNI 563
23.4.7 噪声污染级 563
23.4.8 感觉噪声级 563
23.4.9 各种噪声评价参数的比较 564
23.5 噪声控制标准 571
23.5.1 噪声控制标准的建立 571
23.5.2 听力保护和健康保护的噪声标准 571
23.5.3 噪声对语言干扰的评价标准 574
23.5.4 住宅区噪声容许标准 576
23.5.5 噪声标准制定的准则 577
23.6 听力保护 578
23.6.1 对护耳器的基本要求 578
23.6.2 护耳器 578
23.6.3 护耳器的评价方法与测量 580
23.7 噪声源的测量 582
23.7.1 基本测量系统 582
23.7.2 声压级的测量 582
23.7.3 倍频带声压级的测量 583
23.7.4 声功率的测量 585
23.7.5 声强度的测量 589
23.8 消声器 590
23.8.1 概述 590
23.8.2 抗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 591
23.8.3 小孔和扩散消声器 596
23.8.4 阻性消声器的声学特性 599
23.8.5 复合消声器 601
23.8.6 损耗消声器 603
23.9 声疲劳与损伤 604
23.9.1 声疲劳与低频疲劳 604
23.9.3 声疲劳的实验方法 605
23.9.2 金属疲劳机理 605
23.9.4 S-N曲线 606
23.9.5 疲劳累积损伤定律 606
23.10 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 607
23.10.1 控制方法概述 607
23.10.2 机器噪声控制 608
23.10.3 建筑物内噪声控制 610
23.10.4 风道噪声控制 611
23.10.5 交通噪声控制 614
23.10.6 振动控制 618
23.10.7 噪声控制措施的选择 619
第二十四章 音乐声学 620
24.1 乐律 620
24.1.1 三分律 620
24.1.2 自然律 621
24.1.3 平均律 622
24.2 乐器的基本构造和特性 624
24.2.1 管 624
24.2.2 弦 626
24.2.3 棒、簧的横振动 627
24.2.4 膜 628
24.2.5 板、钟 629
24.3 电乐器 630
24.3.1 混合系统 630
24.3.2 电子乐器 630
附录 634
F1 数字常数表 634
F2 三角函数表 634
F3 指数和双曲函数表 636
F4 圆柱坐标贝塞耳函数J_n(x)N_n(x) 639
F5 双曲贝塞耳函数I_m(x)=j~(-m)J_m(jx) 640
F6 正态曲线纵坐标?表 641
F7 正态曲线下的面积?表 642
F8 X~2分布表 643
F9 t分布的不同分数点 644
F10 Chauvenet舍去差值过大的实验值的标准 644
F11 泊松分布(e~(-m)m~x)/x!表 645
F12 2500无规数表 647
F13 线规(ISO标准) 648
F14 螺纹标准(ISO) 648
F15 普通话中表示声音的词表 649
F16 英汉声学词汇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