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导游精萃 《北京导游基础》提高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登科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801491394
  • 页数:723 页
图书介绍:

第一节 北京湾的成因 1

第一章 史地探究 1

一、沧桑数度地台基底形成 2

(一)吕梁运动 2

(二)几度沧桑数次运动 2

二“燕山运动”奠定古陆山川 3

(一)“燕山运动”的起因 3

(二)“燕山运动”的间歇 4

(三)岩浆岩的形成及生物变化 4

(二)风化作用 5

(三)水流冲刷 5

(一)隆起和断陷 5

三“京西隆起”造就北京湾 5

四、上古遗迹探寻 6

(一)典型的地质区域 6

(二)旅游景观地史见证 7

第二节 北京旅游区内的地史记录——灵岩秀石 10

一、观赏石是地球孕育的骄子 10

(一)地球的发展记录了地史 10

(二)地质变化产生岩石 13

二、观赏石的种类 17

(一)台石 17

(二)基石 18

(三)山石 18

(六)其他 19

(五)木化石 19

(四)钟乳石(石笋) 19

三、观赏价值 20

(一)形状 20

(二)沿革 20

(三)传说 20

(四)命名 20

四、北京地区观赏石简介 21

(一)故宫 21

(二)天坛 22

(三)中山公园 22

(四)恭王府花园 22

(五)颐和园 24

(六)香山 25

(七)樱桃沟 26

(八)翠微山 26

(九)妙峰山 27

(十)云水洞和石花洞 27

(十一)关沟 28

(十二)木化石公园 28

(十三)龙庆峡 29

(十四)雾灵山 29

第三节 历代形胜地 30

一、唯心的“星土分野” 30

(一)不同的“分野”根据 30

(二)燕地的不同分野 31

(三)不同的测量方法 32

二、依山带水形胜甲天下 34

(一)明颁帝都实赞帝王 34

(二)精彩文字概括京师 35

(三)堪舆家论水似是而非 37

三、虎踞龙盘首善帝都 38

(一)战国以前的北京湾 38

(二)秦汉魏晋时期的州郡诸侯国 39

(三)隋唐时期的军事重镇 39

(四)辽金之后五代帝都 39

第四节 燕蓟古城的探讨——北京城始于何时何地 40

一、难题重重 40

(一)记载匮乏 41

(二)纪年无着 43

(三)辨“蓟” 44

(四)意见不一 46

二、刻意探究的问题 47

(一)蓟城始建的年代 47

(二)蓟城城垣位置的探究 51

三、古蓟城对现代北京市的意义 54

(一)确定北京始建年代的意义 54

(二)确定北京市区发祥地的意义 54

第二章 北京旅游景点中的宗教文化 55

第一节 旅游与宗教 55

一、人是超凡、幽冥两个世界的中心 55

(二)鬼神崇拜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56

(一)崇拜是始于人类早期的一种信仰 56

二、庙宇是神鬼崇拜的形象化场所 57

(一)庙宇的功能及其社会性 57

(二)鬼神形象是旅游景点中的艺术品 58

三、导游讲解是破除迷信弘扬文化的重要手段 59

四、佛、道二教是现在北京旅游景点中的重点宗教 59

(一)开放为旅游景点的庙宇基本上是佛、道二教的庙宇 60

(二)新建的游乐宫、洞府等大多以佛、道二教为主要内容 66

(三)介绍宗教、庙宇的导游性读物,多为佛道二教内容 67

第二节 佛教与北京寺院 67

一、佛教的诞生与汉化 68

(一)佛教的诞生 68

(二)基本教义 72

(三)众多的宗派 75

(四)佛教的汉化 77

二、寺院的产生与汉化 80

(一)寺院的产生 81

(二)中国的第一座寺院 82

(三)汉化寺院的定型 82

(四)北京的寺院 84

第三节 藏传佛教与北京雍和宫 93

一、藏传佛教的形成 93

(一)佛教何时传入西藏 94

(二)藏传佛教是西藏化了的佛教 95

二、藏传佛教的传播 98

(一)藏传佛教的巨大影响 98

(二)藏传佛教传入北京 99

(一)雍和宫的特殊意义 100

三、雍和宫是北京最大的藏传佛教黄教寺院 100

(二)“金瓶掣签”维护了宗教的相对稳定 101

(三)显密二宗在雍和宫中之体现 104

第四节 道教与北京宫观 108

一、道家思想为道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08

(一)道家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之一家 108

(二)以道家思想为依托的道教 110

二、教义与宗派 113

(一)教义 113

(二)宗派 114

(一)宫观的名称与沿革 117

三、道士的活动场所——宫观 117

(二)道教庙宇的格局 118

(三)道教宫观的作用 119

四、北京的道观 119

(一)正一道丛林——东岳庙 120

(二)全真道丛林——白云观 122

(三)北京地区曾负盛名的道观 126

第五节 导游庙宇话“神灵” 130

一、佛教寺院中的神灵 130

(一)佛像的起始 131

(二)佛教诸神 132

(三)造像组合在北京寺庙中的形象 150

(一)道教是多神教 156

二、道教神灵在北京 156

(二)东岳庙中路遗迹已修复 158

(三)白云观劫后重生 159

三、道教受佛教启发 168

(一)道教的偶像及职能 168

(二)道神的出生方式 169

(三)道教创始晚于佛教造神先于佛祖 170

四、民间俗神与北京民俗 171

(一)日常信仰供奉之神 171

(二)有目的的供奉之神 174

(三)行业供奉之神 176

第六节 导游讲解中的鬼文化 181

(一)臆想中的“鬼” 182

一、何谓“鬼” 182

(二)历史上曾指猿猴为鬼 185

(三)疾病是魔鬼作祟 187

二、文化的繁荣促进了鬼义的发展 188

(一)志怪文学是文坛要宗 189

(二)离奇鬼戏喜闻乐见 192

(三)未被认识的事物似是“鬼” 194

三、鬼与宗教 195

(一)灵魂的存在符合“转生”教义 195

(二)巫术在宗教中的作用 196

(三)鬼是神的对立角色 199

四、佛道中的鬼神 200

(一)有名无实的冥界领导 200

(二)掌握“实权”的鬼官 201

(三)供驱使的鬼卒 204

第七节 天宫和地府是旅游中的人文景观 207

一、神佛居住的天界 208

(一)“天”的概念 208

(二)不同宗教的“天宫”概念 212

(三)我国的“天宫”是佛道二家及文艺作品的综合产物 213

二、鬼魂聚集的冥界 218

(一)我国冥界方位的变迁及主宰者的更替 218

(二)佛教的地狱是“刑狱”的典型 232

(三)汉化后的佛教地狱是我国人间官府的翻版 237

(四)道教地府的影响不及佛教 239

(五)“阴曹地府”是佛道二家及文艺作品的综合产物 243

(一)美丽的山城变为“阴曹地府” 251

三、丰都鬼城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251

(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共同展示鬼文化 253

(三)三峡工程水漫丰都 256

(三)对怪异现象要研究 258

第八节 破除迷信重视唯象科学 261

一、破除迷信 262

(一)民众中的迷信是愚昧的表现 262

(二)某阶层中的迷信能造成极大影响 265

(三)破除迷信需因事置宜 268

二、尊重信仰 270

三、取缔伪科学 272

(一)伪科学常以真科学为外衣 272

(二)伪科学的种种表现 275

(三)伪科学必须取缔 277

(一)对异常现象应持重视态度 278

四、重视唯象科学 278

(二)奇异现象分类 279

(四)对敏感问题的态度要慎重 290

第三章 北京旅游景点中的传统文化 293

第一节 阴阳学说简述 293

一、阴阳八卦可称万物之源 294

(一)“易”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学科 294

(二)八卦是《周易》之要素 298

二、五行干支具有时空概念 305

(一)“五行”是万物的代表 305

(二)“五行”的丰富内涵 306

(三)天干地支须搭配使用 308

三、“风水”要义 311

(一)何为“风水” 311

(二)风水的主要内涵 312

(三)堪舆要领 314

四、朴素哲理演绎径庭 316

(一)以唯物主义观作理论指导 317

(二)以唯心主义观作理论指导 317

(三)盘根错节相反相成 318

第二节 璀璨文化集萃紫禁城 318

一、皇权至上是紫禁城建设之宗旨 319

(一)象天法地与封建礼制 319

(二)“九五”之尊与三朝五门 324

(一)紫禁城是抽象的太极图 326

二、阴阳五行是紫禁城建筑之内涵 326

(二)以建筑体现五行生克 329

三、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330

(一)奇特的中轴线 331

(二)数字的魅力与美的感受 335

(三)特殊建筑的特殊性 338

四、龙在紫禁城中之体现 339

(一)中国龙文化 340

(二)“龙窝”紫禁城 343

第三节 定陵——典型的帝王陵墓 345

一、极力符合中国“风水”的皇陵 346

(一)定陵选址 346

(二)定陵风水 350

二、象征生前帝王生活的陵园 354

(一)制如永陵胜过永陵 354

(二)阳宅象征“明堂” 355

(三)阴宅象征“路寝” 356

三、定陵在历代帝王陵墓中的特点 357

(一)明陵之前的帝王陵墓 357

(二)清代的帝王陵墓 359

(三)承前启后的规制特点 360

第四节 天坛是最高档次的祭祀场所 361

一、天坛在皇家礼制中的地位 361

(一)祭天为帝王之本 361

(二)祭天郊坛之由来 362

(一)天坛曾称天地坛 365

二、天坛不仅祭天 365

(二)定期的祭祀 367

(三)特殊的告祭典礼 369

三、冬至大典祭天过程 370

(一)祭前的准备工作 371

(二)圜丘坛上的神位排列 376

(三)祭天仪式 385

四、祈谷坛的祭祀 388

(一)从大祀殿到祈年殿 388

(二)祭礼的变更 389

(三)祈谷礼仪 390

(一)仪式的简化 394

五、仪式简化及对失仪者的处罚 394

(二)对失仪者的处罚 395

第五节 颐和园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园林艺术 396

一、玄妙的设计思想 396

(一)“一池三山”,缥渺中的现实 396

(二)“福山寿海”在现实中体现玄妙 398

(三)国内名景仿建园中 399

二、精明的景物布局 402

(一)3个区域、3个中心 403

(二)园中的阳奇数“九” 405

(三)独具功能的城关式建筑 406

三、多彩的建筑手法 406

(一)集中国古建形式之大成 406

(二)巧制景观 409

(三)对比手法 412

四、丰富的文化内涵 413

(一)龙子在园中的职能 413

(二)园中台石的丰采 413

(三)牌匾楹联情景交融 414

(四)长廊是文化画廊 424

第六节 燕山段长城的辉煌内涵 436

一、北京湾的地势与燕山段长城的建筑 436

二、燕山段长城的功能 438

(一)燕山段长城是完整的信息传递系统 438

(二)燕山段长城是构思复杂的战略防御体系 439

(一)燕山段长城的军事作用 440

三、燕山段长城的作用 440

(二)燕山段长城的经济作用 445

(三)燕山段长城是促进民族融合的纽带 446

第七节 儒家思想与北京孔庙 448

一、儒家思想 448

(一)儒家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448

(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 453

(三)主要学派和主要典籍 457

(四)儒教祭祀 463

二、北京孔庙 470

(一)北京孔庙的历史 470

(二)北京孔庙 471

一、古代教育 478

第八节 古代教育与北京国子监 478

(一)官学 479

(二)私学 487

(三)书院 490

二、北京国子监 494

(一)国子监街 494

(二)国子监 495

第四章 传统文化在导游中的体现 507

第一节 北京地区“年文化”的特点 507

一“年文化”源于社会生产力 508

(一)从计时到节日 508

(二)节日的沿续形成年文化 509

二、北京过年是北京民俗文化的展示期 510

(三)年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10

(一)物质生活是民俗文化的基础 511

(二)精神生活是民俗文化的灵魂 514

三、清廷中过年形式是最高档次的形式 519

(一)最高档次的祭礼 519

(二)最繁缛的礼仪 521

四、王府中过年是特殊阶层的过年形式 524

(一)低于皇廷高于民宅的过年形式 524

(二)王府中严格的规制 525

第二节 民俗中的“三大节” 527

一、元宵节 527

(一)元宵节探源 527

(二)灯节之盛 529

(三)北京的灯节 530

(四)元宵 532

二、端阳节 534

(一)端阳节溯源 534

(二)端阳节与屈原 537

(三)端阳节习俗 539

三、中秋节 545

(一)中秋节源于秋分 545

(二)中秋节习俗 546

(三)嫦娥奔月的故事 550

第三节 餐饮文化的形成 552

一、烹饪 553

(一)烹 553

(二)调 555

(三)饪 557

二、馐馔 558

(一)食品的作用不仅为果腹 558

(二)艺术化的菜肴美称 561

三、筵宴 563

(一)筵 563

(二)宴 564

(三)筵宴是饮食的综合展示 565

四、店堂 567

(一)风味餐与店堂字号相辅相成 567

(二)店堂装饰与环境 568

第四节 京剧何以称国粹 569

(一)京剧形成于北京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570

一、京剧的形式具有社会基础和人民性 570

(二)京剧是多种戏曲相互消融的新产物 572

二、京剧历史符合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 574

(一)京剧在斗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574

(二)重视改革拥有观众 579

(三)普及与提高相得益彰 581

(四)文艺评论促进京剧成熟 581

三、京剧具有完美规范的艺术形式 583

(一)行当分工细密各色人物齐全 583

(二)表演写意传神舞台装置简洁 584

(三)文武场烘托气氛 586

(四)化妆是人物性格的显示 586

(一)京剧的两个中心 587

四、京剧遍布全国具有世界影响 587

(二)京剧传向全国的二个根据地 589

(三)京剧打出国门产生世界影响 591

第五节 杂技——技巧与艺术的结合 593

一、中国杂技的起源与发展 593

二、现代中国杂技 595

三、中国杂技之最 598

四、北京杂技 607

(一)北京的民间技巧为北京的杂技事业奠定了基础 607

(二)北京民间技巧的主要种类和内容 609

第六节 茶、丝绸、瓷器——中国的三大文化领域 615

一、茶文化源远流长 615

(一)饮茶的渊源与发展 615

(二)中国名茶的分类 616

(三)瓷器茶具的种类与特点 618

(四)饮茶习俗与茶文化 620

(五)茶馆 623

二、丝绸——中外友谊的桥梁 627

(一)中国丝绸的起源和发展 627

(二)中国传统丝绸的品种 629

(三)“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的交流 630

三、瓷器——中国的特有产品 632

(一)中国瓷器的产生与发展 632

(二)瓷器的种类 633

(三)瓷都景德镇与明清名窑 638

(四)中国瓷器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640

第七节 北京的工艺美术 641

一、景泰蓝 642

二、料器 643

三、雕漆 644

四、玉器 645

五、牙雕 647

六、地毯 648

七、骨刻 649

八、绢花 650

九、金银铜器 652

十、木雕 653

十一、内画壶 654

十二、泥塑彩脸谱 655

一、阴阳五行是中医理论基本体系 656

第八节 中医国粹当之无愧 656

(一)阴阳学说是根本 657

(二)五行是中医实践之依据 659

二、“辨证论治”显示中医“治本”的特点 660

(一)八纲 661

(一)四诊 662

(三)经络学说是中医之创举 665

三、中药是瑰宝 667

(一)中药历史源远流长 667

(二)中药的类别 669

(三)配伍与归经 671

四、针灸治疗 673

(一)针灸是祖传之宝 673

(二)针和灸 676

附录 678

一、国家旅游局程文栋副局长在全国导游员等级考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78

二、关于在全国推行导游员等级评定制度的通知 681

三、关于对全国导游员实行等级评定的意见 683

四、导游员职业等级标准 685

五、关于全国导游员等级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 691

六、导游员等级评定有关问题解答 697

七、考试实施方案 702

八、中国文化专题 704

九、试题类型 704

十、关于北京市导游员等级评定工作实施计划 717

十一、北京考区文化专题 720

参考书目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