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总论 13
第一章 欧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13
一、波兰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3
1.波兰工人党的重建和波兰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14
2.议会的选举反动势力被消除 15
3.土地改革与工业国有化 16
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7
1.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18
2.土地改革 19
3.罗共全国代表会议和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20
4.重建国民经济和发展工业 21
三、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2
1.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2
2.国民议会选举 23
3.土地改革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建立 24
4.恢复国民经济的两年计划 24
5.保加利亚工人党(共产主义者)第五次代表大会 25
1.南共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 26
四、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6
2.土地改革 27
3.立宪议会的产生、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建立 28
4.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南共第五次代表大会 29
五、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0
1.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0
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土地改革 31
3.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 32
1.民主与反民主势力的斗争 33
六、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3
2.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和左翼联盟的建立 34
七、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6
1.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 36
2.科希策纲领和土地改革 37
3.制宪国民议会选举 38
4.二月事件及二月阴谋的失败 39
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40
1.美英法对德国的分裂活动 40
2.为德国的统一独立民主而斗争 41
3.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42
第二章 亚洲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44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44
1.越南八月革命和民主共和国的成立 45
2.颁布革命措施,巩固人民政权 45
3.抗法民族解放战争 46
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9
1.朝鲜人民民主革命 49
2.北朝鲜的民主改革 51
3.南朝鲜的解放运动 52
4.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革命改造的新阶段 54
5.美帝发动侵朝战争,朝中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 5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57
1.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形势 57
2.重庆谈判 58
3.自卫战争的胜利和《停战协定》 58
4.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59
5.巩固解放区的各项工作 60
6.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被粉碎 60
7.国民党统治区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61
8.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中共的政治和经济纲领 62
9.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的“和谈”阴谋 63
10.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64
四、蒙古人民共和国 65
1.蒙古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积极作用 65
2.蒙古人民民主制度的巩固 66
3.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 67
第三章 欧洲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69
一、九国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 69
1.为什么建立九国共产党情报局 69
2.情报局的建立 70
3.情报局的建立是不必要的 72
二、情报局的几次会议和它的活动 74
三、苏南冲突的由来 81
1.关于南共总书记米兰·戈尔基奇被害问题 81
2.关于废除国王流亡政府与建立人民政权问题 81
3.关于军需物资的援助问题 82
4.关于的里亚斯特领土的归属问题 82
5.关于战后经济恢复和建设问题 83
1.情报局使苏联党高踞兄弟党之上的领导地位合法化 84
四、共产党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运发展的危害 84
2.情报局混淆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界限,反对南斯拉夫及兄弟党独立自主 85
3.情报局强行推广苏联模式、扼杀南共及兄弟党走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 86
第四章 法共、意共争取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 88
一、法共、意共放弃人民武装的决策 88
1.各国共产党力量的壮大 88
2.法共围绕人民武装问题展开的斗争 88
3.意共关于人民武装和解放区政权问题的斗争 90
4.法共、意共放弃人民武装的原因 93
二、法共、意共为实现新的民主制度的斗争 94
1.法国共产党的施政纲领 99
2.意大利共产党争取实现新的民主制度 102
第五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兄弟国家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 105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105
1.战后的两个五年计划 106
2.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08
3.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 111
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113
1.学习苏联的建设经验和苏联对各国建设的援助 113
2.社会主义工业化 115
3.农业的合作化运动 120
第六章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 122
一、苏共二十大的召开 122
1.苏共二十大召开的历史背景 122
2.为什么要研究苏共二十大 124
二、苏共二十大的基本内容 125
三、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和对斯大林的评价 129
四、关于苏共二十大的功过问题 139
一、苏共二十大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141
第七章 波兰、匈牙利事件及其教训 141
二、波兹南事件的始末 142
1.波兹南事件发生的原因 142
2.波兹南事件的经过 145
3.波苏会谈和波党八中全会 147
3.党在经济建设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147
三、匈牙利事件的始末 149
1.匈牙利事件发生的原因 149
2.匈牙利事件的经过 151
四、波匈事件给国际共运提供的教训 155
2.各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推行一种模式 156
1.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兄弟党之间的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和完全平等的原则,反对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 156
3.无产阶级执政党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生活,坚决反对干部独断专行,搞特殊化高踞群众之上 157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159
1.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59
2.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159
二、抗美援朝和各项社会改革 159
第八章 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159
1.抗美援朝和保家卫国 160
2.各项社会改革 161
3.整党运动和国民经济的恢复 163
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64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64
2.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166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67
四、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68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8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9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69
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171
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的确定 171
2.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72
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72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72
2.党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73
4.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175
5.“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 175
七、“文化大革命”全国大动乱 176
1.“文化大革命”的起因 176
2.党的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78
3.广大干部和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 179
4.八届十二中全会,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80
5.林彪反革命集团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被粉碎 180
6.“四人帮”的“组阁”阴谋被挫败邓小平主持党中央日常工作 182
7.天安门事件、全国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斗争、十月的伟大胜利 183
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的伟大转折 185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确路线重新确立 185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各条战线的重要成就 187
1.战后国际共运面临许多新问题 189
一、国际共运大论战的背景 189
第九章 国际共产主义总路线的论战 189
2.苏联大党主义和大国主义的发展 190
3.中国“左”倾思想的发展 190
二、六十年代国际共运内部发生的重大事件 191
三、中苏大论战 193
1.中苏大论战的过程 193
2.对论战中重大问题的重新认识 197
四、对这场大论战如何评价 203
1.赫鲁晓夫掌握党政大权 206
第十章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206
一、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 206
2.重大的政治事件 209
3.重大的政治改革 216
4.赫鲁晓夫的下台 217
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 219
1.勃列日涅夫的上台 219
2.勃列日涅夫的集权 220
3.对国内政策的调整 222
三、从安德罗波夫到戈尔巴乔夫 226
一、苏联的霸权主义及其全球战略 229
1.1946-1968年的“冷战”阶段 229
第十一章 苏联的霸权主义、“布拉格之春”与苏联侵捷 229
2.苏联的霸权主义与全球战略 231
二、“布拉格之春”与苏联侵捷 235
1.捷克斯洛伐克概况 235
2.“布拉格之春” 238
3.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243
4.“布拉格之春”的意义及教训 246
一、苏联、东欧各国的经济改革 247
第十二章 苏联东欧各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247
1.南斯拉夫的改革 249
2.匈牙利的经济体制改革 250
3.保加利亚的经济体制改革 252
3.罗马尼亚的经济体制改革 254
5.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254
二、苏联、东欧各国农业体制的改革 256
1.苏联、东欧各国农业改革的措施 257
2.南斯拉夫的农业体制改革 261
3.苏联、东欧国家新出现的农工一体化 262
三、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 264
1 关于国家的经济职能问题 264
2.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65
3.关于商品货币关系的理论 267
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教训 269
1.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269
2.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个人的关系,兼顾三者的利益 270
3.主要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经济,同时运用行政方法和组织措施 271
一、南斯拉夫和南共概况 273
第十三章 南共联盟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273
二、南共联盟对吉拉斯的批判 275
三、南共联盟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279
1.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的理论根据和历史原因 279
2.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概况 284
3.南共联盟的领导作用 289
四、铁托和南斯拉夫 290
1.铁托的生平 290
2.铁托留下的遗产 291
第十四章 欧洲共产主义 294
1.“欧共”是西欧国家社会关系发展的产物 295
一、“欧共”理论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95
2.“欧共”的形成与发展 297
二、“欧共”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303
1.通过和平斗争的手段掌握政权 303
2.对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进行和平的改造 305
3.民主道路主要斗争形式是议会斗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 307
4.和平民主道路和发展并不排斥可能的暴力手段 308
5.社会主义革命走独特的民主道路,是革命分阶段变革的道路 309
1.“欧共”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310
三、“欧共”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和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310
2.“欧共”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314
四、“欧共”在国际共运中的原则立场和路线 317
第十五章 日本的共产主义运动 321
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321
1.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321
2.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322
二、日本共产党的建立及其开展的工作 324
1.日本共产党的建立 324
2.反动政府对日共的镇压 325
3.日共在制订纲领上的反复性 326
1.日共的重建及和平民主革命方针的提出 328
三、战后日本共产党的重建及争取和平民主独立自由的斗争 328
2.日共争取和平民主独立自由的斗争 329
四、日本共产党战后的三个纲领 332
1.关于《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宣言》 333
2.关于《五一年纲领》 336
3.关于《六一年纲领》 337
4.从日共党纲的争论中得到的启示 340
1.两党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342
五、日本共产党同苏联共产党关系的变化 342
2.关于北方领土之争 343
第十六章 印度的共产主义运动 345
一、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 345
1.印度社会的殖民地化 345
2.印度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环境 347
二、印度共产党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349
1.印度共产党的组织发展 349
2.印度共产党各派的实力 352
3.印度共产党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 353
1.印共革命活动面临的复杂情况 357
三、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 357
2.印度共产党内的严重的政治路线斗争 358
3.印度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控制下长期失去独立的立伤 360
4.印度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360
第十七章 战后东南亚民族解放运动 367
一、战后印尼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印尼共产党的历史教训 367
1.印度尼西亚八月革命和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 367
革命成果的斗争 369
2.帝国主义对印度尼西亚的进攻、印尼人民保卫八月 369
3.印尼共关于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的“新道路”的决议 371
4.“茉莉芬事件” 372
5.苏加诺政府的内外政策,“(九·三○)”事件 373
二、菲律宾的独立和菲律宾共产党 377
1.菲律宾的独立 377
2.菲共的路线错误和遭到的挫折 379
3.菲律宾共产党的分裂和重建 379
4.菲共和新人民军迅速发展的原因 381
三、缅甸联邦的成立及缅甸共产党的领导作用 383
5.菲律宾政局的变化 383
1.缅共的重建和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建立 384
2.战后英国对缅甸的殖民统治 384
3.英国分裂缅甸的活动和昂山--艾德礼协定 385
4.缅甸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高潮和缅甸的独立 386
5.缅甸共产党的艰苦斗争 387
四、泰国的独立和泰共领导人民的斗争 389
1.泰国的独立 389
2.泰共领导人民争取彻底独立的斗争 390
3.泰共对泰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392
五、马来亚 393
1.马共领导人民的抗英斗争 393
2.马来亚联合邦和马来西亚的成立 395
3.马共组织上的变化 396
六、柬埔寨 397
七、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提出的新问题 400
1.为什么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能够取得胜利? 400
2.为什么战后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能够通过和平斗争的道路取得独立 402
1.拉丁美洲及其共产主义运动概况 404
一、拉丁美洲地区的共产主义运动 404
第十八章 拉丁美洲和古巴的共产主义运动 404
2.拉丁美洲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 406
二、古巴共产党及古巴社会主义 416
1.古巴革命前的社会概况 416
2.古巴革命 417
3.古巴共产党及其特征 419
4.吉隆滩事件和古巴社会主义改造 422
5.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424
6.古巴的对外政策 426
一、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过程 427
第十九章 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演化 427
1.1877-1930年(第一时期)。是美国共产主义运动出现、形成和探索前进道路的时期 428
2.1930-1945年(第二时期)。美共力量不断壮大,是开始进行各种形式斗争的时期 430
3.1945-1970年(第三时期)。美国政府对共产党的迫害,美共在新形势下壮大自己力量的计划,未能实现 432
4.1970-1981年(第四时期)。美共的地位和环境得到改善,美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新变化 439
二、美国为什么共产主义运动发展迟缓 442
1.美国垄断资本力量雄厚,运用国家机器和各种合法非法的手段,镇压共产党 442
2.美共未形成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未能承担起艰巨复杂的革命重任 442
3.美国是欧洲各种思想流派的避难和活动场所,美国工人阶级深受各种思潮影响 443
4.美国的社会结构里没有欧洲那样的两个主要阶级--农民和贵族 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