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金属塑性变形本质 1
1.1 金属的晶体结构 1
1.2 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 3
1.3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5
1.4 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的概念 7
1.5 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8
1.6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2
1.7 金属的加工硬化、回复和再结晶 14
1.8 再结晶全图 17
1.9 塑性加工时变形的分类 19
1.10 塑性加工时的附加应力和残余应力 19
习题 20
第二章 应力状态与应变状态 23
2.1 概述 23
2.2 求和约定与δij符号 24
2.3 标量、向量与张量 27
2.4 平衡微分方程式 29
2.5 斜截面上应力 31
2.6 τij是二阶张量 34
2.7 主应力与应力张量不变量 35
2.8 球形应力张量和应力偏量 37
2.9 应力莫尔圆 42
2.10 工程应变与对数应变 48
2.11 几何方程 51
2.12 工程应变的主应变及应变张量的分解 56
2.13 位移速度及应变速度 58
2.14 应变莫尔圆 62
习题与答案 64
3.1 塑性和变形抗力的概念 72
第三章 金属的塑性和变形抗力 72
3.2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74
3.3 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80
3.4 变形温度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82
3.5 变形速度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84
3.6 应力状态对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87
3.7 超塑性变形 91
习题 94
第四章 摩擦、润滑和表面状态 97
4.1 塑性加工时摩擦的特点和影响 97
4.2 塑性加工时摩擦的分类 98
4.3 摩擦力的确定 99
4.4 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 100
4.5 测定摩擦系数的方法 101
4.6 塑性加工时的润滑和润滑剂 104
4.7 润滑方法的改进 107
4.8 表面状态 108
习题 109
第五章 屈服条件与强化条件 110
5.1 应力空间 110
5.2 塑性条件的概念 112
5.3 在八面体平面上对应力状态的研究 115
5.4 两种常用的屈服条件 122
5.5 Tresca及Mises屈服条件的比较 124
5.6 关于应变强度 128
5.7 应变强化模型 129
5.8 加载和卸载准则 132
习题与答案 134
6.1 广义虎克定律 137
第六章 塑性本构关系 137
6.2 Drucker假设 144
6.3 加载曲面的外凸性和应变增量的流动法则 148
6.4 塑性位势理论,理想塑性材料的本构关系——增量理论 150
6.5 Levy-Mises理论 154
6.6 Prandtl-Reuss理论 157
6.7 弹塑性问题、形变理论与比例变形 159
6.8 Ильющин形变理论 162
6.9 Hencky形变理论 166
6.10 Nadai形变理论 168
6.11 简单加载定理 170
6.12 卸载问题 176
6.13 圆轴扭转问题 177
6.14 应变强度的分解 181
6.15 塑性本构关系及其内在联系 184
习题与答案 192
第七章 塑性平面应变问题和滑移线场理论及其应用 195
7.1 概述 195
7.2 塑性平面应变的基本方程 197
7.3 滑移线的概念 203
7.4 Hencky应力方程 204
7.5 滑移线的基本性质 211
7.6 应力的边界条件 216
7.7 厚壁圆筒塑性变形时所需内压力的确定 220
7.8 对称楔体的极限载荷 223
7.9 尖角楔体插入时滑移线场与极限载荷 226
7.10 利用几何关系类推法求塑性极限载荷 228
7.11 速度场问题 231
7.12 应力间断线和速度间断线 239
7.13 半无限刚塑性体上平冲头压入 245
7.14 断面缩减率r=0.5,通过矩形凹模的正挤压 254
7.15 楔形模正挤压板料 257
习题与答案 264
第八章 上限定理与下限定理 275
81 概述 275
8.2 基本能量方程式 277
8.3 基本能量方程式在不连续场的推广 280
84 下限定理 283
85 上限定理 284
86 解的唯一性问题 286
8.7 平冲头压入半无限体的载荷上限 287
8.8 用对称楔形模进行板料挤压的上限计算 290
8.9 变形功率和变形功 292
8.10 圆盘的锻造 294
8.11 通过锥形模的挤压和拉丝 302
8.12 上限单元技术(上限元法) 309
8.13 极值定理的小结 313
习题与答案 316
第九章 主应力法及其应用 322
9.1 主应力法的概念 322
9.2 圆柱体的镦粗 322
9.3 通过锥形模具棒料与线材的拉拔 326
第十章 塑性加工中的成形规律 331
10.1 概述 331
10.2 锻造变形时金属的塑性流动方向 333
10.3 自由变形理论 335
参考文献与书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