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第一章 卫星电视广播概况 1
一、卫星通信和电视广播的发展 1
二、广播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关系 3
三、卫星电视广播频带和广播卫星的轨道位置 5
四、卫星电视广播的主要技术指标 7
五、各种电视标准制式 9
六、我国广播卫星系统(计划)概况 12
第二章 广播卫星的构造和功能 21
一、卫星组成系统 21
二、卫星形状和姿态稳定方法 21
三、轨道位置稳定 24
四、卫星功率(电源系统) 24
五、广播卫星的发射天线 25
六、卫星转发器 25
七、卫星遥测控制 27
八、卫星温度控制 27
九、卫星转发器构成的实例 29
第三章 卫星电视广播电波和信号传输 30
一、地面发射系统和接收系统组成 30
二、电波频率 35
三、电波极化 37
四、电波强度 38
五、信号传输方式 40
六、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 45
第四章 卫星电视接收 51
一、基本接收系统 51
二、接收系统的基本性能 54
(一)信号噪声比(S/N)和载波噪声比(C/N) 54
(二)品质因素(G/T)和载波噪声比(C/N) 56
三、接收天线和接收信号功率 59
(一)抛物面天线 60
(二)标准卡氏(卡塞格伦)天线 61
(三)接收功率和天线增益及口径尺寸 63
(四)接收天线的方位和俯仰指向角计算 68
四、极化波变换器 71
五、高频头 73
六、卫星电视接收机 75
1.选频解调分系统 76
2.图像信号处理分系统 77
3.声音信号解调分系统 78
七、接收天线的设置和接收设备的调试 81
八、接收电平变化的原因 84
九、卫星电视接收机与中频调制器和差转机的配合使用 86
第五章 卫星电视接收设备的主要性能测量 89
一、概述 89
二、品质因素(增益噪声温度比G/T)测量 89
(一)接收系统噪声温度测量 92
(二)天线增益测量 93
三、噪声系数(N)测量 96
四、载波噪声比(C/N)测量 98
五、非线性畸变测量、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测量 100
六、图像信号噪声比(S/N)测量 103
七、交扰调制测量 105
八、选择性特性测量 106
九、能量扩散信号抑制度测量 107
附录1.我国电视广播频道的频率分配 108
附录2.世界各国电视制式 110
附录3.广播卫星性能参考统计表 114
附录4.全国各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经纬度 116
附录5.日本卫星电视广播的传送方式及技术条件 134
附录6.六米(标称)卫星电视接收站主要技术要求 136
附录7.我国目前卫星电视广播的主要参数 143
附录8.DSB-600A部分改制参考电路 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