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章 中日早期儒学的精神向往——“忠”的比较 1
第一节 仁与忠的伦理精神 2
引论 3
第二节 思与忠的政治理念 11
第三节 理智型与情感型 24
第二章 中日朱子学的思维风格——“理”的比较 31
第一节 理之所当然之则与所以然之故 32
第二节 理之客观经验派与主观道德派 43
第三节 理之理性价值与经验价值 57
第三章 中日气学的理性智慧——“气”的比较 65
第一节 气本根论与气化生生论 66
第二节 气化流行论与生生无息论 79
第三节 伦理的压抑与实证的滥觞 91
第四章 中日阳明学的哲学精神——“知行”的比较 97
第一节 知行合一与致良知 98
第二节 力行学与经世致用 110
第三节 圣人与武士的理想人格 122
第五章 中日民族宗教的文化价值——“道”的比较 130
第一节 自我超生与真性真人 131
第二节 神人合一与集团意识 140
第三节 个体生命价值与集团命运价值 152
第六章 中日佛教的终极关怀——“性”的比较 160
第一节 众生有性与顿悟成佛 161
第二节 护国为本与即身为佛 173
第三节 佛性主体的自觉与佛性本体的转移 184
第七章 中日近代新学的人世理想——“人”的比较 191
第一节 人的价值与人的权力 192
第二节 人的自我觉醒与人世三宝 204
第三节 伦理型人学与实证型人学 217
第八章 中日现代化的文化模式 224
第一节 儒学主流与分析融合 224
第二节 传统转型与杂种文化 238
第三节 隆礼尊法与现世主义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