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绪论 1
一、美育学的历史与现状 1
二、美育学的对象、范围和特点 8
三、美育学的学科依据 11
第一章 美育的性质 20
第一节 作为感性教育的美育 20
第二节 作为趣味教育的美育 27
第三节 作为人格教育的美育 32
第二章 美育的功能 41
第一节 美育与教育 41
第二节 美育的社会功能 51
第三节 美育与现代文明 58
第一节 满足和提高审美需要 66
第三章 美育的任务 66
第二节 发展审美能力 70
第三节 塑造审美意识 80
第四节 促进审美创造 85
第五节 引导审美生活 89
第四章 美育的操作原则 95
第一节 体验原则 95
第二节 交流原则 102
第三节 个性化原则 109
第四节 阶段性原则 116
第五节 多样化原则 121
第五章 不同审美形态的美育 127
第一节 优美及其美育特性 128
第二节 崇高、悲剧及其美育特性 133
第三节 喜剧及其美育特性 139
第四节 丑、荒诞及其美育特性 145
第六章 艺术美育 152
第一节 艺术的美育功能 152
第二节 艺术美育的特性 159
第三节 艺术美育的类型 166
第七章 景观美育 186
第一节 景观及其类型 186
第二节 景观的美育价值 190
第三节 景观美育的类型 199
第八章 人文学科的美育 207
第一节 人文学科教育的特征和价值 207
第二节 人文学科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211
第三节 人文学科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14
第九章 自然学科的美育 222
第一节 自然学科教育的特征和价值 222
第二节 自然学科教育与美育的关系 225
第三节 自然学科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29
第十章 校园文化的美育 237
第一节 校园文化及其美育功能 237
第二节 校园人际关系的审美化 242
第三节 校园环境的审美化 246
第四节 课外活动的审美化 249
第十一章 青少年的审美发展 255
第一节 个体发展与审美发展 255
第二节 青少年审美发展的特征 261
第三节 青少年审美发展的规律 267
第十二章 教师的审美修养 273
第一节 审美修养与教师的素质结构 273
第二节 教师审美修养的途径与成果 277
附录:美育书目选 288
后记 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