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言 1
第二章 佛山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 12
第一节 独步岭南的泽国沃壤 13
第二节 气标两广的人文之邦 19
第三章 明代佛山冶铁业的兴起与都市社会的初步形成 29
第一节 明初乡族社会的发展与佛山社区的形成 29
一、外来氏族的定居与“八图”的创立 30
二、龙翥祠与九社的聚合 39
三、佛山乡族社会的权力特征 42
第二节 明代冶铁业的发展模式 46
一、私营采矿业的发展与佛山冶铁业的兴起 47
二、佛山的炉户及其经营方式 53
三、明代佛山冶铁业的历史地位 63
第三节 明代都市雏型的形成 68
一、明初佛山堡的空间结构 68
二、黄萧养起义与铺区制度的确立 71
第四节 明代佛山的宗族组织及其发展形态 78
一、南海士大夫集团的兴起 81
二、霍韬重构宗族组织的模式 96
三、佛山镇内宗族组织的重构与发展 121
第五节 明代的文化教育组织与民间宗教的建构 137
一、教育组织的建立 138
二、社区文化活动的形成 139
三、北帝神崇拜的建构与发展 141
第六节 明末佛山的社会矛盾与新兴士绅集团的全面整顿 149
一、平民境况的恶化与“洗子平乱” 149
二、大族把持经济与工匠的鼓噪 152
三、李待问新兴士绅集团的全面整顿 154
第四章 清代佛山商品经济的综合发展与都市的繁荣 188
第一节 手工业生产的综合发展 189
一、清初的国内外形势及对佛山的影响 189
二、有机结合的手工业结构与华南综合性生产基地 196
第二节 商人的涌现与中心市场地位的确立 218
一、商人与商人资本 218
二、中心市场地位的确立(岭南二元中心市场说) 237
第三节 都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人口的发展 255
一、土地利用形式的变化与城区的扩展 256
二、二十七铺的区位功能与三大区划的形成 260
三、城区人口的发展及其职业构成 275
第五章 清代佛山社会结构的演化与都市社会的重新整合 297
第一节 外来商民与土著居民的利益冲突与调适 298
一、侨寓人士迁佛的洪潮 299
二、侨土冲突与“三大案”的解决 305
三、田心书院与侨寓组织 311
四、侨寓人士地位的上升 314
第二节 清代佛山的宗族组织及其变化 320
一、宗子制度的废止 320
二、尝产形态的变更 322
三、价值观念的演进 324
四、宗族组织的解体 327
第三节 经济组织的双重分化与发展 331
一、会馆的发展与结构 332
二、会馆的组织与功能 341
三、手工业行会的分化与整合 347
第四节 政治组织的多元分化与调适 355
一、士绅与大魁堂对佛山权力的控制 355
二、八图公馆与土著居民利益 377
三、文武四行的设立及其社会意义 385
四、民间自治系统与官府权力系统的抗衡与调适 393
第五节 教育组织与文化生活的多样性发展 399
一、书塾、社学、书院与佛山科名的鹊起 400
二、喜庆活动与社区关系 407
三、琼花会馆与粤剧的诞生与发展 418
第六节 祖庙与清代佛山社会的整合 423
一、北帝崇拜的登峰造极 424
二、多重祭祀圈的形成与发展 428
三、祖庙的祭祀仪式与佛山社区的内部关系 442
第六章 结语——佛山模式的总结 488
后记 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