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重要历史照片和根据地的形势图) 1
概述 1
第一章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
第一节 根据地开创前的革命群众运动 5
第二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7
第三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和群众组织建设 15
第四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19
第五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20
第六节 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 22
第二章 中央革命根据地 24
第一节 根据地创建前的社会概况 24
第二节 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26
第三节 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36
第四节 根据地的优良作风 47
第五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贡献 48
第三章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51
第一节 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51
第二节 根据地党的建设 61
第三节 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64
第四节 根据地的军事建设 65
第五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运动 67
第六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 69
第四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73
第一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统一 73
第二节 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81
第三节 反“围剿”斗争失败和主力红军转移 87
第四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建设 92
第五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教育 97
第五章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03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闽浙赣边人民的革命斗争 103
第二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05
第三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和群众组织建设 114
第四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117
第五节 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和卫生事业 118
第六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 120
第六章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122
第一节 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 122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和群众组织建设 129
第三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农业生产 131
第四节 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 132
第五节 根据地的文教卫生事业 134
第六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重大贡献 135
第七章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 137
第一节 左右江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 138
第二节 左右江根据地的党、政、军建设 143
第三节 左右江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145
第四节 左右江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146
第五节 滇黔桂边游击区 147
第六节 左右江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军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150
第八章 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 152
第一节 大革命时期海陆丰和东江地区的农民运动 153
第二节 海陆丰根据地的创建 155
第三节 东江根据地的创建 157
第四节 根据地的党、政建设 158
第五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 159
第六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革命精神 161
第九章 琼崖革命根据地 163
第一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63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及群众组织建设 168
第三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 170
第四节 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72
第十章 湘赣革命根据地 175
第一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75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和群众组织建设 179
第三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183
第四节 根据地的经济文化建设 183
第五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185
第十一章 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 186
第一节 闽东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186
第二节 闽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189
第三节 闽中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194
第十二章 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 196
第一节 根据地开创前的革命群众运动 196
第二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 197
第三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建设 201
第四节 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02
第十三章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204
第一节 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 204
第二节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 208
第三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和群众组织建设 210
第四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14
第五节 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 216
第六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重要贡献 217
第十四章 川陕革命根据地 220
第一节 根据地创建前共产党在川北、陕南领导的革命斗争 220
第二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上) 222
第三节 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下) 226
第四节 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和群众组织建设 230
第五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234
第六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建设 236
第七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文教卫生事业 239
第十五章 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244
第一节 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 244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建设 249
第三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 254
第四节 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卓越贡献 257
第十六章 西北革命根据地 260
第一节 根据地创建前的人民革命斗争 260
第二节 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上) 262
第三节 根据地的开创和发展(下) 265
第四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组织 271
第五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经济、文化建设 273
第六节 根据地的优良传统作风 275
第十七章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 277
第一节 赣粤边游击根据地、闽赣边游击根据地与闽西游击根据地 278
第二节 湘赣边游击根据地与湘南游击根据地 282
第三节 闽粤边游击根据地、闽东游击根据地与闽中游击根据地 285
第四节 闽北游击根据地、皖浙赣边游击根据地与浙南游击根据地 288
第五节 湘鄂赣边游击根据地、鄂豫皖边游击根据地与鄂豫边游击根据地 291
第十八章 红军长征在云贵川创建苏区的活动 296
第一节 创建黔北苏区 296
第二节 创建黔西北苏区 298
第三节 创建川滇黔边游击区 300
第四节 创建川南、川北、川西苏区 305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重要历史照片和根据地的形势图) 311
概述 311
第一章 陕甘宁抗日根据地 315
第一节 根据地的党组织 315
第二节 根据地的政权组织 318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321
第四节 根据地的群众团体 324
第五节 根据地的建设事业 327
第六节 延安精神 333
第七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335
第二章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338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339
第二节 根据地和党政组织及群众团体 341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345
第四节 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和经济建设 348
第五节 根据地的交通、通讯 352
第六节 根据地的文教、宣传、卫生、科技 353
第七节 根据地的重大惨案 359
第八节 根据地的英雄模范人物 360
第三章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364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364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368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372
第四节 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和经济建设 380
第五节 根据地的文教宣传 383
第六节 根据地的优良传统 385
第七节 根据地对解放战争的重大贡献 386
第四章 晋绥抗日根据地 389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389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399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403
第四节 根据地的建设 405
第五节 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不朽功绩 408
第六节 根据地对解放战争的重大贡献 410
第五章 山东抗日根据地 413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13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420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423
第四节 根据地的减租减息和经济、文化建设 428
第五节 根据地的重大事件 432
第六节 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433
第六章 苏北抗日根据地 436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36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440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442
第四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44
第五节 根据地的文教事业 445
第六节 根据地的著名英烈和重大惨案 446
第七章 苏中抗日根据地 449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49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452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454
第四节 根据地的建设 457
第五节 根据地的统一战线 459
第六节 根据地的重大惨案 461
第八章 苏南抗日根据地 462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62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和群众团体 466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469
第四节 根据地的减租减息 470
第五节 根据地的财政经济 470
第六节 根据地的文教宣传 472
第九章 淮北抗日根据地 474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74
第二节 根据地的建设 478
第三节 根据地的重大事件 480
第四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482
第十章 淮南抗日根据地 484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84
第二节 根据地的建设 487
第三节 根据地的著名英模和英烈 490
第四节 根据地的重大事件 493
第五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493
第十一章 皖江抗日根据地 495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495
第二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500
第三节 根据地的建设 500
第四节 根据地的著名英烈 502
第五节 根据地的重大事件 503
第十二章 浙东抗日根据地 505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505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及群众团体 508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及其主要活动 510
第四节 根据地的建设 511
第五节 根据地的著名英烈 512
第六节 根据地的重大惨案 514
第七节 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变化 515
第十三章 广东抗日根据地 516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516
第二节 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对根据地的支援 519
第三节 抢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拓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521
第四节 根据地的建设 522
第五节 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524
第十四章 琼崖抗日根据地 526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526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军组织和群众团体 528
第三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530
第四节 根据地的文教宣传 531
第五节 根据地的重大贡献 532
第十五章 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 535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535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与群众团体 541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543
第四节 根据地的统一战线 545
第五节 根据地的建设 547
第六节 根据地的重大事件 553
第七节 根据地在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变化、活动和贡献 556
第十六章 河南抗日根据地 558
第一节 根据地的建立 558
第二节 根据地的党、政组织及群众团体 560
第三节 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561
第四节 根据地的建设 563
第十七章 闽浙赣粤抗日游击区 564
第一节 闽浙赣抗日游击区 564
第二节 闽粤赣抗日游击区 568
第三节 浙南抗日游击区 573
第十八章 东北抗日游击区 578
第一节 东满抗日游击区 579
第二节 南满抗日游击区 581
第三节 吉东抗日游击区 584
第四节 北满抗日游击区 586
第五节 著名英烈 590
第六节 日军暴行 592
第七节 游击区的贡献和作用 593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革命老区(革命老区新貌彩照和分布示意图) 595
概述 595
第一章 北京市革命老区 599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599
第二节 老区的扶贫致富工作 604
第三节 自然资源 607
第四节 老区的发展规划 611
第二章 天津市革命老区 613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613
第二节 老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潜力 620
第三节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扶贫工作 622
第四节 发展目标 623
第三章 河北省革命老区 625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626
第二节 老区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630
第三节 老区的自然资源和土特产 632
第四节 老区的发展规划 636
第四章 山西省革命老区 647
第一节 40多年来老区建设的主要成就 647
第二节 变资源优势为商品经济优势 651
第三节 名胜古迹与旅游事业 655
第四节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658
第五节 老区扶贫和小康村建设 660
第五章 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 667
第一节 老区建设成就与扶贫开发成果 667
第二节 资源优势与投资环境 673
第三节 当前贫困状况与今后扶贫开发对策 675
第六章 辽宁省革命老区 678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的发展变化 678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问题 682
第三节 自然资源和支柱产业 684
第四节 老区建设的思路与展望 686
第七章 吉林省革命老区 689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的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 689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694
第三节 老区的自然资源、支柱产业和名特优产品 695
第四节 老区发展前景和规划 699
第八章 黑龙江省革命老区 701
第一节 老区建设的成就和变化 701
第二节 目前存在的问题 706
第三节 资源优势 709
第四节 发展前景和规划 711
第九章 上海市革命老区 716
第一节 40年来老区的发展变化 716
第二节 自然资源和名特优新产品 721
第三节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规划 722
第十章 江苏省革命老区 726
第一节 老区建设的成就 727
第二节 老区的扶贫开发 736
第三节 老区环境与资源优势 738
第四节 老区发展前景 745
第十一章 浙江省革命老区 750
第一节 40多年来老区建设的成就 750
第二节 帮助老区脱贫致富的主要经验和措施 755
第三节 自然资源和名优产品 759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761
第十二章 安徽省革命老区 766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建设成就 766
第二节 10年扶贫的成果和问题 771
第三节 资源优势和投资环境 777
第四节 老区建设新发展阶段 783
第十三章 福建省革命老区 789
第一节 老区的扶贫开发 789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成就和变化 792
第三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799
第四节 资源优势和名优特新产品 800
第五节 发展前景和规划 805
第十四章 江西省革命老区 812
第一节 老区建设的成就和变化 812
第二节 扶贫开发和现存问题 820
第三节 资源优势和名优产品 828
第四节 发展前景和规划 832
第十五章 山东省革命老区 838
第一节 40多年来的建设成就 838
第二节 老区的扶贫开发和支柱产业 847
第三节 资源优势和名优特产 850
第四节 发展前景和规划 852
第十六章 河南省革命老区 858
第一节 老区的发展与变化 858
第二节 现存的问题和困难 870
第三节 资源分布与名特优产品 872
第四节 老区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构想 877
第十七章 湖北省革命老区 883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建设成就 883
第二节 扶贫开发的成效和现存的问题 887
第三节 资源优势 891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894
第五节 加快老区奔小康的步伐 897
第十八章 湖南省革命老区 902
第一节 解放以来的发展变化 902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906
第三节 自然资源 908
第四节 支柱产业 912
第五节 现存问题与今后开发建设的思路 915
第十九章 广东省革命老区 922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922
第二节 主要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927
第三节 资源优势 928
第四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发展前景 930
第二十章 海南省革命老区 938
第一节 老区的发展变化 938
第二节 资源优势和名、特、优产品 944
第三节 老区的困难与问题 948
第四节 老区发展的前景与规划 949
第二十一章 广西壮族自治区革命老区 953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重大变化 953
第二节 老区建设经验和前进中的困难 959
第三节 自然资源和支柱产业 960
第四节 老区建设的发展思路 962
第二十二章 四川省革命老区 967
第一节 老区建设的成就和变化 967
第二节 自然资源 972
第三节 老区的支柱产业 975
第四节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976
第二十三章 贵州省革命老区 981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的发展变化 981
第二节 资源优势与投资环境 984
第三节 支柱产业与名特新优产品 986
第四节 老区现存问题和发展前景 988
第二十四章 云南省革命老区 992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992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和问题 996
第三节 自然资源和支柱产业 998
第四节 老区建设的思路与展望 1000
第二十五章 陕西省革命老区 1002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的发展变化 1002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1007
第三节 自然资源 1010
第四节 老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开发建设的思路 1013
第二十六章 甘肃省革命老区 1019
第一节 老区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 1019
第二节 老区建设的主要经验 1030
第三节 资源优势和支柱产业 1033
第四节 老区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 1036
第二十七章 宁夏回族自治区革命老区 1040
第一节 老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 1040
第二节 老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1046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名特优新产品 1047
第四节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今后开发建设规划 1054
附录 新疆三区革命历史和社会主义建设 1057
第一节 新疆三区革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1057
第二节 新疆三区的社会主义建设 1065
后记 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