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5
一、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及其紧迫性 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8
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 14
第二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8
一、十九世纪30~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8
二、无产阶级独立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20
第二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3
一、十九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23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和局限性 27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28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28
二、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31
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纪元的到来 34
笫三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8
第一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8
一、资本主义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38
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41
三、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发展的伟大实践 43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并没有消除它固有的矛盾 45
一、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富” 47
二、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 49
三、股权分散化大大加强了垄断资本的地位 54
四、现代资本主义最终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57
第三节 新生的社会主义要在斗争中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 58
一、我国前进中尽管有过曲折和失误,但历史毕竟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59
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尽管出现某些动荡和挫折,但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义主 61
三、“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是当今两种社会制度斗争的重要形式 63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65
第四章 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理要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67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历史前提及其理论结论 67
一、马克思、恩格斯是以代表人类历史发展高度的典型社会形态来论证社会主义的 67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理论结论 71
三、列宁根据俄国实际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77
第二节 中国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走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81
一、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特殊性 81
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过程的特殊性 83
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过程 85
四、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纲领,解决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 88
第五章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9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经济特征 93
一、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4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97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99
第二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103
一、努力发展生产力是基本路线的核心 104
二、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 105
三、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07
第三节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110
一、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111
二、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下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 115
第六章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120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性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 120
一、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 121
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形式实质上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 123
三、指导我们事业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28
一、从生产目的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28
二、从生产资料所有制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29
三、从自觉实行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30
四、从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30
五、从社会发展规律看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 131
第三节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 133
一、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134
二、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35
三、不断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36
四、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39
五、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全和完善必须与法制建设相结合 140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43
第七章 坚持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43
一、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144
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保证 145
三、专心致志地搞好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根本条件 146
第二节 在坚持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方针的基础上,抓住时机,加速经济发展 147
一、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客观经济规律的正确体现 148
二、必须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 149
三、合理安排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保持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的基本平衡 151
四、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152
五、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发展速度,努力使国民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 156
第一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性 158
第八章 通过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158
一、一般说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要求 159
二、特殊地讲,中国在社会主义建立的初期接受了苏联模式的影响,脱离了中国实际,需要通过改革,将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的实际重新结合起来 161
三、具体地说,中国必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造就社会化的生产力,这也必须通过改革,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63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革的一般原理 165
一、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 166
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66
三、围绕增强企业活力的中心环节 ,在各方面需要配套进行的各项改革 169
四、政治体制改革是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不可少的条件 171
第三节 划清两种不同的改革现 171
一、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反对实行私有化 172
二、坚持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 相结合,反对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 174
三、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形式并存的方针,反对按资分配和两极分化 176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立更生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反对搞“全盘西化” 177
五、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178
第九章 通过对外开放为社会主义引进资金和技术 181
第一节 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81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82
二、经济落后国家对外开放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84
第二节 扩大对外开放的多种形式 186
一、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关系 186
二、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 188
三、建立各种经济特区和采取多种特殊灵活政策,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189
一、资本主义必然利用我国开放之机,实施“和平演变”社会主义的阴谋 192
第三节 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交往中的矛盾和斗争 192
二、既要警惕“和平演变”阴谋,正确进行斗争,又要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193
第十章 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196
第一节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196
一、共产党人就是为消灭私有制,把生产资料转归社会公有而斗争 196
二、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 19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结构的特殊性 202
一、生产关系的进步程度必须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20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04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必须发挥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其他经济成分对公有经济的有益补充作用 209
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对社会经济的破坏和对人民造成的苦难 212
第十一章 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原则 212
第一节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是社会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原则 212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改府状态的否定 214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原则 217
一、中国现阶段多种经济并存和生产的社会化没有完成,这种条件决定我们不可能完全实行计划经济,只能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原则 217
二、完全的市场经济只能走向资本主义,驳两种经济不能结合的谬论 219
三、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 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221
第十二章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为补充的分配制度 223
第一节 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 223
一、按劳分配是对按资分配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223
二、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按劳分配的设想 225
一、生产决定分配,中国社会主义所有制程度的多样性和生产社会化不成熟决定了按劳分配的相对性 22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并与其他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229
二、现阶段中国只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为补充的分配原则 231
三、分配中既要允许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又要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防止分配不公,差别过于悬殊 234
第十三章 努力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3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37
一、精神文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含义 237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关系 240
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 244
第二节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46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246
二、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248
三、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49
四、努力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250
第三节 必须克服两个文明建设上的“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方针 252
一、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更艰难的任务 253
二、在“四项基本原则”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斗争中,放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严重的错误 254
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 256
笫十四章 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2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和任务 258
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259
二、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263
第二节 坚持用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进一步解决好中国的民族问题 267
一、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是我们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 268
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71
三、宗教信仰自由是改善和发展民族关系的一项重要政策 277
四、坚决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等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 282
第十五章 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实现祖国统一 290
第一节 中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任务必须彻底完成 290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有未尽的国家统一大业 290
二、根据实际情况解决社会主义主体与局部资本主义矛盾的创造性构想 292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初步实践 295
第二节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行政管理上的特点 298
一、“一国两制”的含义 298
二、“一国两制”在行政管理上的特点 300
三、扩大和加强祖国统一战线、促进“一国两制”的实施 302
第十六章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305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性质和根本出发点 305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08
第二节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311
一、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 311
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14
三、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正义斗争 316
四、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 318
第十七章 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320
一、共产党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无产阶级实现其历史使命的领导力量 321
第一节 共产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根本条件 321
二、共产党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323
三、全面坚持党的性质是实现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条件 324
第二节 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 328
一、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328
二、共产党领导的基本原则 331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334
第三节 全面搞好党的自身建设 336
一、全面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336
二、全面搞好党的自身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339
后记 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