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一章 远古时代我国北方与中原的关系 1
第一节 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 1
第二节 内蒙古与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联系 8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长城南北地带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 18
第四节 尧、舜、禹与猃狁、荤粥 25
第五节 唐虞夏商与土方、?方和鬼方 32
第二章 周秦时期的北方民族 41
第一节 周族的兴替与熏育、?狁、犬戎的关系 41
第二节 戎狄的内徙及其与诸夏的杂居 47
第三节 诸夏与戎狄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55
第四节 胡服骑射与赵武灵王 62
第五节 秦之兴起与北方民族地区的统一 65
第三章 两汉时期的北方民族 76
第一节 河套阴山与匈奴的历史摇篮 76
第二节 秦汉王朝的更迭与匈奴奴隶制政权的建立 82
第三节 汉匈和亲 89
第四节 匈奴的历史贡献和影响 97
第五节 乌桓与汉族和匈奴、鲜卑的关系 104
第一节 拓跋鲜卑的兴起与拓跋珪的改革 111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民族 111
第二节 柔然的兴起及其与中原的关系 119
第三节 敕勒南迁与中原的关系 129
第四节 北方各族的内徙及其杂居和融合 138
第五节 南北诸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146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北方民族 155
第一节 东突厥汗国与随唐关系的发展变化 155
第二节 羁縻政策与后突厥汗国对唐朝的依附 162
第三节 薛延陀与唐朝的关系及其历史地位 170
第四节 天可汗与六府七州 176
第五节 唐朝与奚族 181
第六节 唐朝与回纥 188
第七节 民族友好对回纥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195
第八节 坚昆都督府的设置及唐朝、黠戛斯、回鹘 202
第六章 五代十国和宋辽金时期 210
第一节 辽朝的兴起及其对中原和南方的影响 210
第二节 辽朝的蕃汉合作体制和它的成效 214
第三节 契丹与“属部”、“属国”的关系 223
第四节 契丹的历史贡献和辽朝的历史地位 229
第五节 女真的统一以及女真与契丹、汉的关系 236
第六节 金宋和战 240
第七节 女真与汉融合的历程 246
第八节 女真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 256
第九节 女真和金朝对民族合作的贡献 261
第七章 蒙古汗国及元朝时期 269
第一节 蒙古的兴起及其与邻近诸族的关系 269
第二节 元朝的统一与漠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76
第三节 忽必烈与蒙古诸王的斗争 282
第四节 唐兀与蒙古和汉族的关系 288
第五节 蒙古族的内徙及其对历史的贡献 295
第八章 明代前期的北方民族 304
第一节 北元与明廷之战和及蒙古封建主的内讧 304
第二节 明廷对蒙古的政策及其相互联系 310
第三节 土木之役与景泰和议 317
第四节 蒙汉民族的经济交往 325
第五节 蒙古与女真诸部的关系 333
第六节 蒙古与西域的关系 340
第九章 明代中后期的北方民族 349
第一节 达延汗的统一及其通贡努力 349
第二节 长城沿线的蒙汉私市贸易 353
第三节 蒙汉人民共同建设和开发丰州川 360
第四节 俺答封贡及其历史意义 368
第五节 蒙汉经济联系的重要渠道——马市 377
第六节 俺答西入青海及黄教传入漠南蒙古 385
第七节 辽东马市的变化及林丹汗与明朝的联合 392
第十章 清代前期的北方民族 398
第一节 清初满族统治者对蒙汉的政策 398
第二节 清初对北方边疆诸族的安抚 407
第三节 清政府对漠北的统一 412
第四节 清前期对蒙古政策的完善 421
第五节 清政府统一北方的历史意义 430
第十一章 清朝大一统后北方民族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439
第一节 旅蒙商与蒙古地区贸易的发展 439
第二节 蒙古地区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445
第三节 达斡尔、鄂温克等族与汉族的经济交往 454
第四节 蒙古地区资源的开发和多种经济的发展 458
第五节 汉族与北方各族的文化交流 464
第六节 北方各族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 474
第十二章 帝国主义入侵与北方各族 480
第一节 鸦片战争与蒙古族代表人物的反侵略斗争 480
第二节 太平天国革命与北方各族的反封建斗争 489
第三节 义和团运动与北方各民族 496
第四节 “移民实边”与抗垦斗争 504
第五节 辛亥革命前夕的北方各族关系 510
第六节 孙中山提倡“五族共和”对北方各族的影响 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