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
第一编 马克思列宁主义--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 1
第一章 工人阶级和世界观 2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及其来源和组成部分 1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它的历史前提和理论来源 12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组成部分及其统一性 21
第三节 列宁主义--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26
第三章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本质特征 32
第一章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对象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41
第二编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1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 43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实质和对象 64
第二章 物质和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意识的本质和起源 77
第一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77
第二节 物质和运动 88
第三节 意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100
第四节 世界的统一性--唯物主义的一元论 109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118
第一节 唯物辩证法的本质 119
第二节 普遍联系 126
第三节 发展的客观规律性 146
第四节 作为方法的唯物辩证法 154
第四章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61
第一节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规律 163
第二节 从量变转化为质变以及从质变转化为量变的规律 181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194
第五章 认识是反映。认识过程的辩证法 207
第一节 人的认识的实质 207
第二节 认识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218
第三节 真理和真理的标准 228
第四节 科学认识的方法 240
第六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科学 247
第一节 唯物史观的实质 248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论社会合乎规律的发展 261
第七章 物质生产--社会发展的基础 274
第一节 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275
第二节 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 289
第三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302
第八章 社会经济形态。基础与上层建筑 316
第一节 社会经济形态的本质以及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316
第二节 各种社会经济形态是社会进步的各个阶段 330
第九章 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358
第一节 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的实质 359
第二节 阶级斗争--对抗性社会形态的发展动力 3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阶级和阶级的关系 388
第四节 人民群众--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93
第五节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杰出人物的作用 399
第十章 国家与革命 407
第一节 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 40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 41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 424
第四节 社会革命--从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向更高级社会经济形态合乎规律的过渡 435
第五节 社会主义革命--社会革命的最高形式 444
第十一章 人类共同体的历史形式。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形式 451
第二节 资本主义民族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民族关系 4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68
第十二章 社会意识,它的阶级性和形式 480
第一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480
第二节 意识形态的实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之间的对立 489
第三节 政治意识和法律意识 502
第四节 道德和道德意识 507
第五节 艺术 515
第六节 宗教 520
第十三章 科学与社会 527
第一节 作为社会现象的科学 527
第二节 科学发展的规律性 536
第一节 资本主义之前的人类共同体形式 542
第三节 科学和社会主义 543
第十四章 个性和社会 552
第一节 个性发展的社会基础 552
第二节 个性和社会相互关系的发展 55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个性 567
第一章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尖锐化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职能 587
第三编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特征和主要流派 587
第二章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特征 590
第三章 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主要流派 594
第一节 宗教神学哲学和教会哲学 594
第二节 主观非理性主义哲学 597
第三节 主观唯科学主义哲学 604
第四节 假马克思主义哲学 612
第四章 当代帝国主义的社会学说 623
第五章 工人阶级同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进行思想斗争的原则 631
译后记 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