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第三编 文化建设 4
第二十四章 教育事业 4
第一节 教育事业发展概况 5
一、曲折发展过程 5
二、教育事业的成就 7
第二节 基础教育 9
一、重点普及小学教育 9
二、依靠群众办学 12
三、提高教育质量 14
第三节 高等教育 16
一、调整和发展 16
二、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质量 18
一、扫除文盲和建立农民教育体系 21
第四节 成人教育 21
二、职工教育和干部教育 23
三、电视、广播教育和自学考试 25
第五节 职业技术教育和师范教育 27
一、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 27
二、职业中学 29
三、中等师范教育 31
四、高等师范教育 33
第二十五章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 36
第一节 自然科学研究 36
一、科学事业的发展 36
二、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 40
第四十三章 邵阳市 44
第二节 旅游事业迅速兴起 47
三、改革科技体制.迎接新的挑战 51
第二节 社会科学研究 56
一、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 57
二、新时期以来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60
第二十六章 文化艺术 66
第一节 群众文化事业 66
一、群众文化设施的建设 66
二、群众文化活动的新发展 69
第二节 文学艺术 71
一、文学创作 71
二、戏剧创作和演出 74
第三节 文物、博物、档案 78
一、文物保护工作和博物馆的建设 78
二、文物考古发掘 79
三、档案事业 80
一、报纸事业的发展和调整 85
第一节 报纸 85
第二十七章 新闻出版 85
二、十年动乱给报纸事业带来的大破坏 87
三、新局面的开拓 89
第二节 广播电视 92
一、广播事业建设 92
二、电视事业的兴起和发展 94
三、广播电视宣传 95
第一节 出版 100
一、出版事业的初步发展和“文化大革命”的破坏 101
二、走向健康发展的新阶段 102
第二十八章 卫生事业 109
第一节 除害灭病和防疫工作 110
一、爱国卫生运动与专业防疫 110
二、传染病、地方病的控制和消灭 113
第二节 多层次多类型医疗网点的形成 116
第三节 中医事业的继承、发展和中西医结合 119
一、中医事业的继承、发展与专科建设 119
二、中西医结合 122
第四节 医学教育科研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123
一、医学教育的发展 123
二、医学科研的开展和医疗技术的提高 125
二、药品监督 130
一、新法接生和围产保健 130
二、妇女病的防治和劳动保护 130
第五节 妇幼卫生工作 130
三、儿童保健 132
第六节 药品器械的产销和监督 133
一、药品器械的生产销售 133
第十九章 体育 137
第一节 群众体育 138
一、学校体育 139
三、职工体育 141
二、业余训练 141
四、农村体育 142
五、老年人体育 143
六、伤残人体育 144
第二节 竞技体育 144
一、湖南竞技体育的发展 144
二、湖南竞技体育的几个优势项目 146
第三十章 人口和计划生育 152
第一节 人口 152
一、湖南人口状况和特征 152
二、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严重影响 153
第二节 计划生育 155
一、计划生育事业的曲折发展 155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 157
三、计划生育的宣传和服务 158
第三十一章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66
第四编 政治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 166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6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 172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77
第三十二章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85
第一节 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85
一、人民政府的建立和发展 185
二、行政区划的变迁 187
三、机构设置的演变 190
四、管理职能的转变 194
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府 196
一、乡、镇人民政府 196
二、群众自治组织 199
第三十三章 司法 201
第一节 公安保卫 201
一、惩治反革命破坏活动 201
二、打击刑事犯罪活动 205
三、治安管理与安全防范 207
一、刑事检察 213
二、经济检察 214
三、法纪检察 216
第二节 检察监督 217
四、监所检察 217
一、刑事审判 219
第三节 审判工作 219
二、民事审判 222
三、经济审判 223
第四节 劳改劳教 224
一、劳动改造 225
二、劳动教养 228
第五节 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 230
一、普及法律常识 231
二、公证、律师制度 232
三、人民调解 236
第三十四章 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 238
第一节 湖南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38
一、湖南省人民政协的建立和发展 238
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241
三、政协其他活动 245
第二节 民主党派和工商联 246
一、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 246
二、工商业联合会 252
一、代表和维护职工利益 256
二、组织职工学习政治、文化、技术 258
三、参与企业民主管理 259
四、动员职工完成经济建设任务 260
第四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263
一、共青团、其他青少年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263
二、团员、青年在保卫和建设祖国中的先锋作用 265
第五节 妇女联合会 269
一、组织妇女参加经济建设 271
二、教育妇女自尊自爱自重自强 273
三、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77
四、推进儿童保教事业 279
第三十五章 民族事务、宗教事务和侨务工作 281
第一节 民族事务 281
一、少数民族事业的兴盛和挫折 283
二、少数民族事业的新发展 286
第二节 宗教事务 290
一、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侨务工作的兴衰 297
第三节 侨务工作 297
二、新时期侨务工作的恢复和发展 300
第三十六章 思想建设 304
第一节 思想建设的曲折发展 304
一、反封建的阶级教育 304
三、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学习 308
四、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教育 309
五、深刻的历史教训 311
一、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 313
第二节 新时期的思想建设 313
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宣传教育 314
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大讨论 316
四、共产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317
五、协商对话活动 318
第三十七章 优抚安置和社会福利救济 320
第一节 优抚安置 320
一、群众优待 320
二、国家抚恤 322
三、孤老优抚对象的供养 325
四、复员退伍军人的安置 325
一、孤幼病残人员的收容教养 327
第二节 社会福利事业 327
二、社会福利生产 329
三、盲聋哑残人的就业和培训 330
四、流浪人员的收容遣送 332
第三节 社会救济工作 333
一、贫困救济 333
二、灾荒救济 336
三、扶贫扶优 340
第三十八章 长沙市 348
第五编 地区建设 348
第一节 历史文化名城 349
一、悠久灿烂的文化 349
二、光荣的革命传统 351
第二节 重要工业基地 353
一、依靠自身力量,发展地方国营工业 354
二、凭借经济、智力优势,发展城乡集体企业 355
三、从本地实际出发,发展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 357
一、辐射省内外的工业品批发市场 359
第三节 全省贸易中心 359
二、活跃的农副产品集散地 360
三、繁荣的消费品零售市场 362
四、发展中的生产资料市场、科技市场和金融市场 364
第四节 湖南教育事业的摇篮 365
第三十九章 株洲市 369
第一节 新兴的重工业基地 370
一、国家重点大厂的勃起 370
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 371
三、应用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成果 373
四、技术改造促进生产水平的提高 376
第二节 城市设施和其他事业的不断发展 377
一、交通设施的新建与扩建 377
二、治水、供水、排水系统的形成 379
三、文教卫生事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建设 381
第三节 城市中心作用的初步发挥 384
一、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 384
二、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城乡经济联合 385
三、向农村传播先进适用技术 386
四、努力扩大城乡工业品出口 387
第四十章 湘潭市 389
第一节 革命纪念地韶山 389
一、举世瞩目的韶山冲 389
二、革命纪念地的建设 390
三、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 392
第二节 城市建设独具特色 393
一、一城多点的总体规划 393
二、市政建设的不断完善 395
三、城市环境的绿化美化 398
第三节 主体工业配套发展 399
一、机电工业向企业群体发展 400
二、冶金建材工业向深加工发展 402
三、纺织工业向多门类发展 404
第四十一章 衡阳市 406
第一节 蓬勃发展的地方工业 407
一、确立布局,奠定基础 408
二、着眼农业,积极调整 410
三、整顿改革,提高效益 412
一、由恢复到发展 414
第二节 粮、猪、鱼和茶油的主要产区 414
二、由低产到高产 415
三、由单一化经营到综合发展 418
第三节 湘南的商业中心 420
一、着眼湘南,组织商品流通 420
二、排除干扰,搞好市场供应 422
三、开放搞活,发挥湘南商业中心作用 422
第四十二章 岳阳市 425
第一节 城陵矶港的建设 426
一、历史上的城陵矶港 427
二、城陵矶港口建设 428
第二节 石油化工和轻纺工业的发展 430
一、迅速崛起的石油化工工业 431
二、初具规模的轻纺工业 434
三、工业在改革开放中前进 436
第三节 旅游事业的兴起 438
一、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438
二、旅游事业的建设 442
第一节 现代工业的兴起 444
一、地方工业的发展 445
二、骨干企业的兴建 447
三、在调整改革中前进 448
第二节 绿色宝库的建设 452
一、富饶的森林资源 452
二、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54
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455
第三节 草山资源的开发 458
一、南山牧场艰苦创业 458
二、科学技术的应用 460
三、南山牧场经验的推广 462
第四十四章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64
第一节 交通运输大为改观 466
一、交通运输的巨大变化 466
二、交通建设的基本经验 469
一、风景奇绝的武陵源 471
二、旅游事业的初步发展 473
第三节 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474
一、以挖掘整理民族文化遗产为基础的文学创作 474
二、以发展民族音乐舞蹈为重点的艺术 476
三、以组织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群众文化工作 480
第四十五章 常德地区 482
第一节 粮棉油商品生产的重要基地 483
一、综合治理山水田林路,逐步改善生产条件 484
二、推行科学种田,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487
三、改革经济体制,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489
第二节 以食品、纺织为支柱的轻型工业 491
一、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把发展食品、轻纺工业放在首位 492
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多层次、多途径地发展食品、轻纺工业 494
三、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发展企业群体 495
一、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 497
第三节 新兴的旅游事业 497
二、旅游事业的兴起 498
第一节 初具规模的基地农业 501
第四十六章 益阳地区 501
一、基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501
二、基地农业的特点 505
第二节 就地取材的加工工业 508
一、以麻棉为主要原料的纺织业 509
二、以芦苇为主要原料的造纸业 510
三、以楠竹为主要原料的竹器业 511
第三节 稳步发展的基础教育 512
一、调整中小学比例,为普及初等教育创造条件 513
二、实行分级办学,率先普及初等教育 515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516
四、发展职业教育,在改革中不断前进 518
二、生产的曲折发展 520
第四十七章 娄底地区 521
第一节 世界锑都——锡矿山 521
一、矿山的迅速恢复 521
三、在改革中振兴 527
第二节 湖南的煤炭重要产地 529
一、丰富的煤炭资源 529
二、多层次的开发 530
三、多方面的发展 532
第四十八章 怀化地区 536
第一节 林业的发展 538
一、丰富的森林资源及对国家的贡献 538
二、规模巨大的造林育林活动 539
三、林业的管理 542
四、林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 544
第二节 小水电的开发 546
一、积极建设小水电站 546
二、小水电站建设的基本经验 548
第三节 交通运输网的建设 552
一、建设山区公路 552
二、整治沅水航道 554
三、参加和支援修建湘黔、枝柳铁路 556
第四十九章 郴州地区 559
第一节 有色金属矿的开发 560
一、高度富集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560
二、老矿的改造 560
三、新矿区的开发 563
四、地方小有色矿山的崛起 565
第二节 能源工业的发展 566
一、煤炭工业 566
二、电力工业 570
第三节 林业基地的建设 573
一、以杉木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建设 574
二、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 576
三、林业基地的改革和开发 578
第五十章 零陵地区 581
第一节 经济作物生产的发展 582
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 583
二、深入改革,实行承包责任制 587
三、推广科学技术 588
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 589
第二节 国营林场的建设 591
一、国营林场的建立 592
二、国营林场生产的发展 594
三、国营林场改革的探索 597
结束语 600
附录一 湖南省大事记 609
附录二 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省人大常委会、省政治协商委员会主要领导人名单 664
彩色插图目录 680
人名索引 687
英文目录 695
第一节 工会 754
二、反帝的爱国主义教育 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