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图解释要》PDF下载

  • 购买积分:9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家礼,陈仁旭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3
  • ISBN:7532332071
  • 页数:154 页
图书介绍:

绪言 1

表1 《金匮要略方论》成书沿革 1

表2 历代名医对仲景医著评价选 1

表3 金匮要略的内容范围 3

表4 金匮要略中的脉学特点举例 4

表5 金匮中的治法与方剂举例 5

表6 金匮要略同病异治证举例 6

表7 金匮要略异病同治举例 6

表8 金匮用药物点举例 7

表9 《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的关系 9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0

表10 首篇内容提要 10

表11 脏腑经络先后病概论 10

表12 历代医家对“十七句”注释之争 12

表14 《金匮》十七句与《内经》有关理论的对比 13

表13 以肝为例隔二隔三图示 13

表15 仲景病因学与陈无择三因论的区别 14

表16 金匮要略治未病的精神 14

表17 关于大邪与小邪的注释 15

表18 五邪中人法度简表 15

表19 六气时令表 16

表20 气候太过不及图示 16

表21 五脏病之五恶五禁五不喜 16

表22 五脏之所宜所喜(素问·脏气法时论) 17

表23 首篇诊法归纳表 17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8

表24 痉湿蝎病概论 18

表25 本篇痉病总的成因 19

表26 痉病的证治 19

表27 葛根汤与栝萎桂枝汤证治的比较 19

表30 日晡发热所属病证的特点 20

表29 麻黄加术汤证与麻杏苡甘汤证治比较 20

表28 湿病在表的证治 20

表31 湿病阳虚三方的证治与比较 21

表32 暍病的证治 21

表33 太阳中热类证的鉴别 22

表34 痉病与温热痉厥的主要区别 22

表35 湿病暍病的治疗禁忌及救误法 23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第三 24

表36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概论 24

表37 历代医家对百合病的不同认识 25

表38 百合病正证的证治 26

表39 论百合病的治疗原则 26

表40 百合病误治的证治 27

表41 百合病变证的证治 27

表42 历代医家对狐惑病的不同认识 27

表43 狐惑病的证治小结 28

表44 历代医家对阴阳毒的不同认识 29

表45 阴阳毒的证治与鉴别 30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 31

表46 疟病概论 31

表47 疟病的病机和治则 31

表48 温疟与牝疟的比较 32

表49 温疟与瘅疟的比较 32

表50 《金匮》与《素问》论疟的比较 33

表51 疟病证治小结 33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34

表52 中风历节病概论 34

表53 内中风与太阳中风的区别 35

表54 中风病与痹证的比较 35

表55 关于中风的证型分类 36

表56 桂枝芍药知母汤的证治与解析 36

表57 历节的病因病机和脉证 36

表59 乌头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证治的比较 37

表58 风湿历节与黄汗的鉴别 37

表60 中风历节病篇附方一览表 38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39

表61 血痹虚劳病概论 39

表62 历代医家对血痹论述选注 40

表63 血痹与痹证的鉴别 40

表64 注家对“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的断句 41

表65 血痹的病因脉象解析 41

表66 血痹的证治解析 41

表67 论虚劳病总的脉象 42

表68 论虚劳阴血不足的脉证 42

表69 论述虚劳气血两虚的脉证 42

表70 论虚劳阴虚与季节的关系 43

表71 金匮肾气丸的衍变应用 43

表72 虚劳病诸证的证治与比较 44

表73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概论 45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45

表74 虚热肺痿与肺痈的鉴别 46

表75 虚热肺痿与虚寒肺痿的鉴别 46

表76 肺痈证治及诸方的比较 47

表77 实喘与虚喘的鉴别 47

表78 泽漆汤与厚朴麻黄汤证的比较 47

表79 咳嗽上气病的证治 48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49

表80 奔豚气病概论 49

表81 奔豚气病的证治 50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51

表82 胸痹心痛短气病概论 51

表83 脉象太过不及与阳微阴弦的含义 52

表84 胸痹不得卧与类证的鉴别 53

表85 胸痹之“缓急”考 53

表86 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总表 54

表87 《千金》九种心痛的证治 55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56

表88 腹满寒疝宿食病概论 56

表89 腹满篇首条简释及选注 57

表90 第一条与第五条的比较 57

表91 腹满虚实证的辨证论治要点 58

表92 实证腹满的证治与比较 58

表93 虚寒腹痛的证治 59

表94 大柴胡汤证与大承气汤证的比较 59

表95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证治的比较 60

表96 寒疝三方的证治与比较 60

表97 历代医家对白汗的不同认识 61

表98 腹满腹痛及寒疝附方证治 62

表99 宿食的证治 62

表100 五脏风寒积聚病概论 63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63

表101 五脏中风中寒的证候与病机 64

表102 《金匮》五脏中风与《素问》风论五脏风的对照 65

表103 脾约病的证治 66

表104 脾约病与胃家实的比较 66

表105 肝着病的证治 66

表106 旋复花善通肝络考 67

表107 叶天士对旋复花汤的运用 67

表108 肾着病的证治 68

表109 肾着汤与真武汤证治比较 68

表110 五脏死脉小结 68

表111 积,聚,?气的证治与鉴别 69

痰饮咳嗽病脉证治第十二 70

表112 痰饮咳嗽病概论 70

表113 痰饮的沿革与含义 71

表115 论水在五脏的症状和病机 72

表114 痰饮的病因病机证候和分类 72

表117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含义 73

表116 留饮的证候和病机 73

表118 苓桂术甘汤与肾气丸证治的比较 74

表119 大青龙汤证与小青龙汤证治的比较 74

表120 五苓散与苓桂革枣汤证治的比较 75

表121 五苓散证及其加减方的证治比较 75

表122 泽泻汤与苓桂术甘汤证治的比较 76

表123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三方证治的比较 76

表124 桂苓五味甘草汤和苓桂甘枣汤证治比较 77

表125 小青龙汤及其变证简析 77

表126 饮气上逆与冲气上逆的比较 79

表127 虚阳外浮与胃热上熏的鉴别 79

表128 痰饮病篇证治小结 80

表129 四饮的发病部位及其主证主方和治法 82

表131 消渴病的形成机理简示 83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83

表130 消渴的沿革与概念 83

表132 论消渴病机原文解析 84

表133 消渴病的证治 84

表134 小便不利的证治 84

表135 五苓散证第四、五条比较 85

表136 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比较 85

表137 栝蒌瞿麦丸和肾气丸证治的比较 86

表138 五苓散与栝萎瞿麦丸证治的比较 86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87

表139 水气病概论 87

表140 风水与周痹的病机选注 88

表141 四水的脉证病机治法比较 88

表142 越婢汤与防己黄芪汤证治比较 89

表143 越婢汤及加味的证治 89

表145 麻黄附子汤与《伤寒论》麻黄附子甘草汤证治的比较 90

表144 防己黄芪汤与防己茯苓汤证治的比较 90

表146 历代医家对“浮者为风……发其汗即已”的见解 91

表147 芪芍桂酒汤与桂枝加黄芪汤证治的比较 92

表148 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与枳术汤证治的比较 92

表149 黄汗与劳气的比较 93

表150 水气病与痰饮病的比较 93

表151 黄汗、风水、历节、黄疸的证治比较 93

表152 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的证治 94

表153 黄汗、气分、血分、水分的证治 95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96

表154 黄疸病概论 96

表155 论黄疸总的病因病机 97

表156 唐容川“凡气分之热不得称瘀”的根据 97

表157 谷疸女劳疸酒疸的主证与病因病机 98

表158 谷疸之病因病机简析 98

表160 阳黄与阴黄的鉴别 99

表159 谷疸之寒湿与湿热的鉴别 99

表161 酒疸女劳疸转化为黑疸之鉴别 100

表162 黄疸湿热轻重证候的区别 101

表163 阳黄三方证治的比较 101

表164 黄疸症证治小结 102

惊悸叶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103

表165 惊悸与血证概论 103

表166 惊悸的证治 104

表167 吐血与衄血证治的比较 105

表168 下血的证治 105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106

表169 呕吐哕下利病概论 106

表170 大黄甘草汤与大半夏汤证治的比较 107

表171 小半夏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的证治鉴别 108

表172 小半夏汤类方的证治归纳 108

表174 诸呕吐的证治小结 109

表173 小柴胡汤与四逆汤证治比较 109

表175 大半夏汤与小磁夏汤证治的比较 110

表176 哕病的证治 111

表177 下利的证治 111

表178 下利证治分类简表 112

表179 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厚朴大黄汤证治比较 112

表180 下利预后的诊断 113

表181 历代医家对“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的不同解释 114

表182 谵语、郑声鉴别 114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 115

表183 疮痈肠痈浸淫病概论 115

表184 肠痈的证治 116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117

表185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概论 117

表187 对甘草粉蜜汤中“粉”的不同认识 118

表186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的证治 118

表188 铅粉的临床运用案例 119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120

表189 妇人妊娠病概论 120

表190 妊娠早期的证治和误治的处理 121

表191 历代医家对“绝之”的不同认识 122

表192 症病下血的证治及与胎的鉴别 122

表193 妊娠腹痛的证治 123

表194 妊娠恶阻呕吐的治法 124

表195 金匮应用桂枝汤及加减方的归纳比较 125

表196 妊娠小便不利的证治 126

表197 白术散与当归散证治比较 126

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一 127

表198 妇人产后病概论 127

表199 新产妇痉病郁早大便难的主证与病机 127

表201 产后痉病子痫与破伤风三者的鉴别 128

表200 新产妇人三病机理解析 128

表202 产后郁冒与血晕的鉴别 129

表203 产后瘀阻兼阳明里实腹痛证治解析 129

表204 产后瘀血内结证与阳明里实证的鉴别 130

表205 金匮中运用大承气汤的归纳 130

表206 产后腹痛三方证治比较 131

表207 产后发热的证治 131

表208 产后呃逆与下利的证治 132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133

表209 妇人杂病概论 133

表210 妇人杂病证治总纲 133

表211 《金匮要略简释》(秦伯未)对妇人三十六病的解释 134

表212 对“血室”的不同认识 135

表213 妇人热入血室证治 135

表215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的证治 136

表214 运用小柴胡汤治疗诸疾的归纳 136

表216 妇人脏躁与百合病的鉴别 137

表217 关于脏躁的不同认识 137

表218 温经汤证简析 138

表219 妇人经水不利三方的证治与鉴别 139

表220 关于“生后”的不同认识 140

表221 妇人杂病腹痛三方证治的比较 140

表223 妇人前阴疾病三方证治的比较 141

表222 妇人转胞的证治 141

表224 小青龙汤及加石膏证治归纳 142

〔附篇〕 论汉代度量衡与张仲景方药剂量 143

表225 汉代度量文物一览表 145

表226 汉代容量文物一览表 146

表227 新莽和东汉容量制一览表 147

表228 汉代权量文献文物一览表 149

表229 各种药物每升重一览表 150

表230 各种药物每10枚重量一鉴表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