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页 1
一、社会的困惑 3
1.关于当前社会风气若干问题的思考 3
2.阻碍转型社会良性发展的四大障碍 14
3.“社会热点”中的利益倾斜与腐败行为 27
4.剧变社会中的恶势力研究 34
5.内耗 41
6.传统思想政治工作要“换脑筋” 54
7.警惕:权力家族化现象 81
8.对“两极分化”的认识 85
9.转型社会的中国犯罪问题的社会学思考 88
10.关于“做人难” 116
1.90年代后期社会道德建设的思考 129
二、社会道德的困惑 129
2.社会发展与道德衰退 147
3.社会的发展要重视传统文化中的重德精神 154
4.当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五个基点 157
5.市场经济的误区 161
6.也谈人心不古与道德评价 164
7.仅有“法律审判”是远远不够的 168
8.如何理解“代价论” 170
9.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能使炎黄子孙爱中华 173
10.诚:中华传统文化中做人为人的一个重要准则 177
11.《渴望》热与传统文化 180
三、国民心态的困惑 187
1.转型社会中的国民心态危机 187
2.对提高民族素质的几点思考 205
3.历史需要高素质的“跨世纪领导人才” 209
4.新的“三大作风”说明了什么 219
5.国民行为中的无责任化倾向 221
6.非理性的躁动现象 229
7.当代牢骚、顺口溜的社会学分析 235
8.“软骨症” 243
9.旁观者冷漠 248
10.“病态式社会嫉妒症” 254
11.有的人为什么喜欢他人的“隐私” 268
12.国人为何不太习惯说NO 273
13.“精神怠倦综合症” 281
14.流言蜚语 286
15.社会热点析 301
16.人的社会心理承受力 308
17.文化氛围、交际方式与吸烟的流行 314
1.转型社会青少年价值观的定位 319
四、青少年发展的困惑 319
2.“发现、培养、造就大批跨世纪人才”中的若干问题 327
3.剧变社会的青年更需要自己的楷模 336
4.传统文化的束缚与女性的发展 339
5.“追星热”之谜 346
6.“打败”乎?反思乎? 360
7.为了孩子的将来 363
8.如何科学地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青年问题 371
9.对《第四代人》的反思 387
10.中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 400
11.“傍女”研究 430
12.“乐不思读”的危机 438
13.“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 446
后记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