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列宁全集》新版简介 1
(一)目前翻译出版的概况 1
(二)为什么我们要编译新版《列宁全集》 2
(三)新版的特点 4
(四)新增文献中列宁的重要思想 13
(五)关于新版中的哲学著作 22
二 十月革命前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几个问题 26
(一)列宁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 26
(二)列宁哲学思想同普列汉诺夫哲学思想的分析比较 33
(三)十月革命前列宁哲学思想史的分期 38
(四)全面地历史地研究列宁哲学思想史 44
(五)列宁哲学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和重大贡献 48
(六)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 62
(七)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的有关诘难 74
三 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 80
(一)关于哲学党性原则问题 80
(二)关于反映论问题 84
(三)关于认识的辩证法问题 89
(四)关于物质定义问题 91
(五)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 93
(六)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统一问题 94
(七)建立科学的哲学体系的原则问题 100
(八)对立统一规律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关系问题 106
(九)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 108
(十)关于感性、知性、理性问题 110
(十一)关于哲学史问题 116
(十二)《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与《哲学笔记》的关系问题 120
四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23
(一)要根据俄国的特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123
(二)要勇于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31
(三)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生产力 147
(四)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构想 163
(五)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构想 174
(六)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挑选人才 187
(七)中国的改革是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构想 193
(一)阐述过渡时期的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206
五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对过渡时期阶级斗争理论和认识论思想的贡献 206
(二)阐明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任务,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制”的论断 211
(三)阐明领袖、政党、阶级、群众之间的辩证关系 216
(四)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220
(五)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认识社会主义客观规律 240
六 苏联哲学界对列宁哲学思想的研究情况 263
(一)二十年代的哲学争论 263
(二)三十年代前半期的哲学争论 274
(三)三十年代后半期到五十年代前半期的研究情况 282
(四)五十年代后半期的研究情况 289
(五)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研究情况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