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早期国家研究在历史学、人类学和考古学中的地位 4
二、我国学者研究的成果与问题 11
三、国外学者研究概况 18
四、早期国家研究的主要任务 25
第一章 理论 33
一、定义问题:什么是早期国家? 36
二、早期国家形成原因及相关因素问题 51
人口增长和人口压力 53
地域 55
生产的进步 56
战争 59
社会分层和阶级分化 61
政治发明 64
三、模式:早期国家形态及进程的类型问题 66
氏族模式 69
酋邦模式 73
四、早期国家演进的阶段性问题 76
第二章 方法 85
一、如何看待文献关于传说时期的记载? 86
二、考古资料对于具体历史事件和事实的指称问题 102
三、人类学与民族学资料的运用问题 109
四、历史上不同时期早期国家的纵向比较问题 114
第三章 对部落联盟模式的讨论 121
一、部落联盟的主要特征 123
部落联盟没有最高首脑 127
部落联盟会议的议事原则是全体一致通过 128
参加联盟的各部落保持各自的独立,相互间地位平等 130
部落联盟的二权制和三权制特征 132
二、部落联盟是普遍的吗? 134
三、部落联盟与早期国家形成的相关性 145
社会组织 146
政治机构 152
推动国家形成的主要步骤 158
政治活动的主要特征:民主政治的起源 165
第四章 酋邦 171
一、前国家时期个人权力发展的不同类型 176
二、酋邦制度下的社会分层现象 191
三、作为征服结果的部落联合体 201
四、酋邦与人类专制主义政治的发生 213
五、酋邦向国家社会的过渡性与非过渡性特征 223
第五章 中国古代的酋邦 236
一、文献所反映的古代中国酋邦(上)——黄、炎时期 240
黄、炎时期古代人群的分布 240
黄、炎时期的部落联合体的性质 251
二、文献所反映的古代中国酋邦(下)——尧、舜、禹时期 258
尧、舜、禹与他们的部落联合体 259
尧、舜、禹部落联合体的性质 265
三、考古资料中所反映的古代酋邦 276
良渚文化 278
反山墓地 279
福泉山墓地 285
瑶山祭坛遗址 287
红山文化 295
牛河梁“女神庙”与积石冢群遗址 295
东山嘴建筑群址 301
陶寺类型龙山文化 305
第六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发生:夏朝 314
一、中原酋邦向国家的转化:夏朝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316
二、夏朝国家的考古学证据 330
二里头文化与夏朝国家的关系 331
夏朝国家活动的考古学遗存 346
考古学中的夏朝国家制度和社会状况 348
三、夏朝国家政治的主要特征 364
国土结构 364
官僚机构 371
军队 374
意识形态 375
第七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典型期:商朝和周朝 381
一、商、周国家的建立 384
二、中央王朝与地方的关系 402
商朝 403
周朝 413
三、官僚机构的精致化 432
商朝 432
周朝 441
第八章 中国早期国家的转型期:春秋和战国 459
一、周朝国家的结束和秦王朝的建立 461
二、早期国家转型期的主要政治发展 466
三、专制主义: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稳定特征 472
第九章 中国中原周边地区的国家进程 475
一、先秦时期中原周边地区的国家进程 479
殖民模式 479
土著自动模式 484
浅层控制模式 498
二、中国国家进程的多元化:少数民族国家的发展 506
三、多民族统一国家模式的成熟 515
参考书目 524
后记 532
英文目录 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