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争鸣大系 1949-1989 历史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2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义华主编;上海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1
  • ISBN:7208011524
  • 页数:747 页
图书介绍:本卷内容包括:史学理论篇,中国古代史篇,中国近代史篇,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篇,世界史篇。

前言页 1

·史学理论篇· 2

史学概论的内涵与体系 2

“厚今薄古”的争论 8

“古为今用”口号的提出和争论 11

史学的社会功能与学术价值 15

史与论关系问题 20

历史认识的主客体关系问题 25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 29

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34

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39

历史人物评价标准问题 45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论争 52

社会形态演进问题的探讨 58

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66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71

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77

自然科学方法的“引进”问题 84

计量分析法与计量史学的探索 89

历史比较法与比较史学 94

中国史学传统与中国传统史学评估 98

“史学危机”的探讨 105

·中国古代史篇· 112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 112

中国是否有过奴隶社会 118

二里头文化探讨 124

夏代都城遗址探索 128

中国封建社会始于何时 133

中国封建社会史分期问题 139

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 145

汉民族的形成 151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156

古代的爱国主义与民族英雄 162

孔子评价 168

秦始皇评价 175

曹操评价 180

武则天评价 185

王安石评价 190

海瑞评价 196

“清官”问题 200

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205

“让步政策”的探讨 211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萌芽问题 217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 224

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方法问题 231

中国文化的结构问题 236

法家与所谓“儒法斗争” 241

乾嘉考据学评估 246

明清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251

·中国近代史篇· 258

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与分期 258

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73

近代爱国、卖国、误国问题 280

传教士活动评价 286

租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294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和政权的性质 300

天京事变与石达开出走 308

《李秀成自述》真伪及李秀成评价 315

武训评价 323

官督商办企业的性质 328

洋务运动的性质和作用 333

洋务派代表人物评价 340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和特点 346

中国买办的阶级属性及评价 352

戊戌维新的性质 357

光绪皇帝的评价 363

《大同书》的成书年代及评价 369

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376

“门户开放”政策与中美关系 381

章太炎和光复会的评价问题 386

清末立宪运动与立宪派评价 393

辛亥革命时期的反满问题 400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 406

三民主义的评价 410

·中国现代史·中共党史篇· 416

中国现代史的学科体系和时限分期 4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2

五四运动的性质及领导权与历史地位 428

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历史条件 433

中国现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437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群体研究 441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 448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 452

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潮 455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461

改组后中国国民党的性质 465

大革命时期的工农运动 468

武汉国民政府的性质 474

大革命时期的领导权及其失败原因 479

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合作之得失 484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历史作用 488

十年内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外交 493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 499

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错误与共产国际 505

红军长征与西路军问题 511

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再评价 516

西安事变问题新探索 521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总方针的形成 525

抗日战争的领导权 529

百团大战与平型关战斗再评价 532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估价 537

皖南事变问题 541

国民党统治区的战时经济估价 545

汪精卫集团投敌及汪蒋关系问题 549

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次大战中的地位 553

马歇尔使华与战后美国对华政策 558

中间阶级和中间路线的评价 562

中国共产党的白区工作 565

民主革命时期土地革命的路线与政策 570

陈独秀评价 576

瞿秋白评价 585

·世界史篇· 592

文明的起源问题 592

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597

古代东方社会的特点 603

古代城邦问题 609

世界中世纪史分期问题 614

西欧封建制形成问题 620

文艺复兴的评价 625

西欧封建制的解体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629

大化改新前后日本的社会性质 634

哥伦布的评价问题 638

中国与西欧封建城市的比较研究 642

世界近代史开端与分期问题 646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研究 653

雅各宾专政的评价 659

拿破仑与法国大革命 663

“门罗宣言”的实质及影响 668

林肯是不是废奴主义者 672

日本明治维新的性质 677

德国的统一与俾斯麦的评价 681

巴黎公社的性质和评价 684

世界现代史的体系和分期问题 689

十月革命的前提和历史意义 695

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 699

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因果 705

凯末尔革命与凯末尔主义的评价 709

甘地与甘地主义的评价 713

道威斯计划与洛加诺公约 718

罗斯福新政的重新评价 721

法西斯的性质及其产生背景 725

30年代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 729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功过利弊 733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和起点 736

赫鲁晓夫改革评价 742

后记 747